谯县许氏募勇抗贼的消息如同插上了翅膀,迅速传遍四乡八里。许多不堪黄巾骚扰、家园被毁渴望复仇的乡民、身手矫健的猎户、以及被击溃后四处流浪的零星官兵,如同找到主心骨般,纷纷前来投奔。许家庄园外,每日都排起长龙,尽是些衣衫褴褛却眼神坚毅的青壮。
许褚深知兵贵精不贵多之理,派出手下最得力的蔡阳、史涣等人,设立严格的募兵标准:年龄需在十八至三十五之间,身强体壮,无不良嗜好,且需有同乡或族人作保。应募者需通过举石锁、射箭、长跑三关,更需由老练庄客暗中观察品性,凡有奸猾懒惰、心怀叵测者,一律拒之门外。
经过层层筛选,最终择其优者千人,与原有的虎卫营及部曲整合,编成三营:以五百虎卫营为中军,由许褚亲自统领;左营五百人,多为新募乡勇中勇健者,由蔡阳统领;右营五百人,以猎户和溃散官兵为主,擅长弓弩,由史涣统领。另设后勤辅兵三百人,负责粮草辎重。
谯县县令得知后,非但没有怪罪,反而如同抓住了救命稻草。这一日,县令亲自带着衙役,抬着酒肉,来到许家庄园劳军。
许公,阿褚贤侄,县令拉着许临和许褚的手,几乎是热泪盈眶,如今贼势猖獗,郡兵兵力不足,四处救火,谯县安危,全赖贵府义举了!他当即命人取来一份加盖官印的委任状,正式委托许家组织团练,协助官军,保境安民,讨伐黄巾。
许褚接过委任状,心中明了这层官方认可的重要性。他当即表态:县尊放心,保境安民,我许家义不容辞!只要县衙粮饷器械供应及时,我许家儿郎必效死力,不让一贼一寇踏入谯县!
县令连连点头:应当的,应当的!本官这就开仓拨粮,再拨付一批官制兵器铠甲!
有了这层官方认可的遮羞布,许褚的行动更加名正言顺。他趁机向县令请得开采附近一座小铁矿的权利,并招募更多铁匠,扩大军工生产。
接下来的日子里,许家庄园变成了一个巨大的兵营和兵工厂。庄园后山的工坊区炉火日夜不熄,打铁声震耳欲聋。在许褚的指导下,工匠们不仅打造传统的环首刀、长矛、弓箭,还试制了一些新式装备:加长的拒马枪、带倒钩的钩镰枪、改进的强弩,甚至还有一种简易的投石车。
在庄园边缘开辟出的巨大校场上,每日杀声震天。许褚将现代军事理念融入古代战阵:强调队列纪律,要求令行禁止;注重体能训练,每日晨跑十里;练习阵型变换,特别是针对黄巾军可能的人海战术,设计了密集枪阵和弓箭轮射战术。
许褚亲自制定训练计划,并经常下场与士兵一同操练。他魁梧的身躯、过人的勇力,以及那手百步穿杨的箭术,让士兵们由衷敬佩。而他与士兵同吃同住,不搞特殊的作风,更是赢得了军心。
为少主效死!这不再是一句空话,而是深深烙印在每个士兵心中的信念。
这一日,校场上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演练。许褚将部队分为攻守两方,模拟攻城守寨。守方依托临时搭建的木寨防御,攻方则使用新制的攻城器械。演练中,部队暴露了不少问题:配合不默契,命令传递不畅,临机应变能力差。
许褚没有发怒,而是将各级军官召集起来,一一分析问题所在,改进战术战法。他特别强调:战场之上,形势瞬息万变,为将者不可墨守成规,为兵者不可盲目冲杀。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随机应变!
经过一个多月的紧张整训,部队的面貌焕然一新。虽然仍缺乏实战经验,但已初具强军雏形:纪律严明,号令统一,士气高昂。
终于,在一个朝阳初升的早晨,许褚决定举行誓师大会,正式亮出讨贼旗帜。
校场上,战旗猎猎作响。近两千名将士排列成数个肃穆的方阵,刀枪如林,甲胄鲜明。虽然装备还不完全统一,但士兵们挺直的腰板和坚定的眼神,显示出这是一支不可小觑的力量。
许褚一身黑色鱼鳞甲,头戴铁盔,腰佩长刀,雄壮的身躯如山岳般屹立在点将台上。他的目光如炬,缓缓扫过台下每一张面孔,这些都是他一手打造、即将随他奔赴战场的子弟兵。
他深吸一口气,声如雷霆,清晰地传遍整个校场:弟兄们!抬起头,看看这面旗帜!他指向身后那面黑底赤纹的虎头大旗,从今天起,这就是我们的标志!虎卫营所至,群贼辟易!
台下鸦雀无声,所有目光都聚焦在他身上。
黄巾逆贼,假托太平,实为妖孽!许褚的声音陡然提高,他们祸乱天下,荼毒苍生!所到之处,焚烧城池,劫掠百姓,奸淫妇女,无恶不作!我等身为大汉子民,谯县男儿,岂能坐视家园被毁,亲人受辱?!
人群中开始出现骚动,不少士兵握紧了手中的兵器,眼中燃起怒火。他们中许多人亲眼见过黄巾军的暴行,有的家人被害,有的家园被毁。
今日,我许褚在此立誓!许褚拔出长刀,直指苍穹,必率尔等,扫平贼寇,护我家乡,还世太平!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