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龙跟祁德尊两人和记国际的股份加一起,正好是51%,在和记国际董事会上的声音很大。
而和记国际大部分股东,也对于汇丰抽贷、逼债这件事非常反感。
现在马龙和祁德尊谈妥了条件,又给出了具体的帮助和记摆脱困境的方案。
随着董事会的议论声逐渐平息,马龙旗下公司收购和记名下的纺织公司,以及黄埔船坞股票,自然就顺理成章的推动、进行了下去。
话分两头,汇丰在得知和记依靠马龙近两亿的“援助”,渡过了眼下这个难关之后,也是气不打一处来。
特别是对于马龙这个竞争对手,汇丰危机感十足,不得不加大力度进行打击。
问题是,马龙有自己的金融公司,不缺资金,生意方面又做得比四大洋行还大。
马龙唯一的命脉在航运这一块,一旦航运受限,成衣出口不到美国和欧洲,那么马龙的生意也将大受影响。
问题是,掌控香江航运的都是华资,且基本上都是上嗨人,跟马龙处于同一阵营。
汇丰即便联合怡和、太古、会德丰,通过限制码头的进出,来限制马龙,如今也已经为时已晚。
毕竟和记已经落入马龙手中,和记的码头和仓库也不少。
马龙又有航运公司,即便在近海地区搬运货物,也能避免受到怡和、太古、会德丰的制裁。
只能说,如今马龙大势已成,光靠商业上的手段,是断然没法限制马龙的。
除非对马龙的工厂断水断电,亦或是进行恐怖袭击,要不然就根本没有办法。
汇丰也清楚这一点,于是只能另辟蹊径。
一时间,香江不少媒体开始发表《华资威胁论》的相关文章。
汇丰似乎是希望通过舆论,让港英政府能够产生危机感,进而出台一些政策,限制华资收购英资的公司,或者限制华资成为英资掌控上市公司的股东。
不过,汇丰这事办的太糙了。
明眼人都知道,汇丰拿马龙入主和记,黄埔船坞易主,收购和记纺织公司,这些事情做文章,就是要限制马龙旗下公司的发展。
但是,汇丰为了不将马龙得罪死,又没有指名道姓点名马龙,而是将打击面扩大到了整个华资阶层。
这样一来,马龙虽然找不到什么借口,无法明里暗里的对汇丰出手,却也引发了其他华资的反感。
甚至,汇丰内部,对此也有一些异议。
毕竟汇丰也不是没有华资股东!
汇丰这么一搞,不但让他们里外不是人,还影响了他们自己的事业发展。
简单地说,汇丰这么一搞,有些惹众怒了。
一部分华资本来就苦汇丰久矣,特别是华人银行,本就想要跟汇丰公平竞争,但一直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
如今看着有马龙这个高个子顶在前面,华人银行率先联合一部分曾经被汇丰抽贷过的华资,转移资金,改换门庭。
一部分华资在汇丰完成撤资后,紧接着,香江股市也透露出了一些对汇丰不利的消息。
原先股市里最坚挺的汇丰,在短短不到一天的时间里,从32亿跌到了30亿!
大量汇丰股票像雪花一样抛出,让人应接不暇。
一部分散户感到情况不对,也立刻开始割肉离场,不再参与大佬们之间的斗争。
即便汇丰反应过来,筹集一部分资金回购自家股票,却还是没法阻止汇丰股价应声而落的情况。
一时间,在股市大盘没有太大变化的情况下,汇丰上演了一出六月飞雪的人间奇迹!
就在汇丰焦头烂额之时,市面上终于出现了汇丰惹众怒,华资与汇丰斗法的消息。
一部分小报揭露了汇丰抽贷和记后,各大华资公司反击汇丰撤资转投华人银行的内幕。
还有一部分小报已经开始造谣,汇丰没钱了,再过不久就要破产了。
绝大多数香江市民虽然在理智上不相信汇丰会破产,但是有些事情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一开始不把汇丰即将破产的谣言当回事的吃瓜群众,在听说周围的邻居已经有人汇丰银行取钱之后,他们也跟着着急起来,下班后就立刻去汇丰银行,将自家的存款提了出来。
毕竟,十年之前香江大小银行都暴过雷,当时汇丰也遭受了挤兑风波。
还是靠着大不列颠的总部不断运钱过来,再加上香江汇丰在港英政府的默许下,临时加印新钞,这才渡过难关。
事后,大部分香江市民都能感受出来,香江的物价一下子上涨了不少。
随后几年工资虽然也涨了不少,但香江市面上的钞票变多了,大家也是有感觉的。
这也是为什么,从69年开始,香江市民“只要股票不要钞票”的原因之一。
汇丰和渣打为了渡过挤兑风波,加印了太多港币,香江市民的存款利息赶不上通货膨胀,而股市却能。
再加上股市还能一夜暴富,香江市民自然更愿意把钱投到股市里,而不是把钱存到银行。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