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域商队抵达藤桥时,骆驼身上还沾着沙粒,领头的胡商掀开面纱,露出被风沙吹得黝黑的脸,手里却捧着株翠绿的藤蔓——正是去年从总坛带回去的共生藤种子,如今已长到尺余长,叶片上的星纹在阳光下闪闪发亮。
“它救了我们三次!”胡商把藤蔓递给石敢当,声音带着劫后余生的激动,“第一次沙暴,它用根须织网护着商队;第二次缺水,它引我们找到地下河;连遇到马贼时,它都发出‘嗡嗡’的脉语,惊得马贼的坐骑乱蹦,让我们趁机跑了!”
藤蔓轻轻颤动,脉语里带着“回家了”的亲昵,顺着石敢当的手臂往上爬,最后缠在总坛的共生藤上,像久别重逢的亲人。
水灵儿给商队的骆驼喂着掺了星核粉的清水,听胡商说西域的戈壁也开始泛绿。“我们照着你们教的法子,在绿洲边种了共生藤,”胡商指着随行的少年,“他叫阿沙,能听懂藤条的脉语,说戈壁的地脉在‘喊渴’,让我们多引些河水过去。”
阿沙捧着个陶罐,里面装着戈壁的沙粒,沙粒间竟缠着细小的白须——是共生藤的根须。“藤条说这沙里有‘沉睡的水’,”少年用生硬的中原话解释,“只要多浇星核液,就能叫醒它们,让沙子变成能长草的土。”
陈默站在观星台,看着通脉藤的光带向西延伸出一道新的分支,像条金色的丝线,连接着中原与西域。脉语云图上,代表西域的光点正从黯淡变得明亮,虽然微弱,却充满了生机。
“这是‘沙藤传信’。”白长老用拐杖轻敲地面,激起的涟漪顺着光带往西蔓延,“地脉从不在意疆界,只要有藤条连着,就能把生机传过去。你看这光带,已经开始给西域的共生藤送灵气了。”
苏清月带着阿沙在育苗架前选种子,特意挑了耐旱的望岳草和雪脉草籽,用星核液泡过,装进缠着藤条的布袋里。“这些种子能在沙里发芽,”她指着布袋上的脉语符,“遇到难处就摸一摸,藤条会教你怎么种,怎么引水,比我们跟着去还管用。”
疯和尚则在给商队的骆驼挂“护沙铃”,铃铛是用星核晶片做的,挂在骆驼脖子上,能顺着脉语的指引避开流沙和风暴。“这铃一响,就说明地脉在‘打招呼’,”老和尚拍着骆驼的脖子,“到了戈壁,让阿沙多给藤条唱咱们的脉语歌,它们听得高兴,长得更快。”
阿木则在绘制“西域脉语图”,标注着戈壁中适合种藤的绿洲、地下河的走向,甚至还有“沙暴来前,藤条会‘呜呜’叫”的提示。“等商队返程,就把这图带给西域的人,”他在图上画了个小小的共生藤,“告诉他们,以后不管遇到啥难处,都能通过藤条喊我们帮忙。”
大暑那天,通脉藤的光带突然传来一阵干燥的脉语,像风沙刮过石砾。水灵儿的脉语符泛起土黄色,她感应片刻后,对阿沙说:“你家的藤条在‘喊’,戈壁来了场小沙暴,把刚种的望岳草籽吹走了,让咱们多送点种子过去。”
阿沙立刻往光带旁的陶罐里倒星核液,液面上立刻浮现出戈壁的影像——共生藤的藤条正拼命往沙里钻,用根须固定住散落的草籽,虽然被风沙打得弯曲,却始终没有折断。“它们在说‘不用送,我们能行’,”阿沙的眼睛亮了,“还说要让戈壁的地脉看看,中原的藤条有多结实!”
守脉亭的风铃在热风里轻响,与光带中传来的沙语、商队的驼铃声、西域少年的笑声交织在一起,像首跨越山海的歌谣。陈默望着那道向西延伸的光带,忽然觉得这藤条连接的不仅是土地,更是不同地域的希望——中原的种子在西域扎根,西域的沙粒在中原发芽,走着走着,就把干涸的戈壁,走成了充满绿意的未来。
灰棱叼着颗星核果,放在阿沙的脚边,用头蹭了蹭他的手心,像是在告别。阿沙把果核揣进怀里,说要带回戈壁,种在共生藤旁,让它长出连接两地的新藤。
属于沙藤的故事,才刚刚开始。当共生藤的根须扎进西域的沙地,当戈壁的地脉在脉语中苏醒,这片土地的守护,便不再有地域的界限,而是让每一粒沙子,都能听到来自远方的生机,让每一寸土地,都能在藤条的连接中,共享春天。
沙藤在扎根,西域在变绿,而守护的故事,也在这跨越山海的传递中,写下更辽阔的篇章。
喜欢骨戒:剩余寿命730天请大家收藏:(www.suyingwang.net)骨戒:剩余寿命730天三月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