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夏的九州,脉语已悄悄融入寻常日子。观潮台的渔民出海前,总会对着通脉藤的分支听片刻,若脉语轻快如浪歌,便知今日渔获丰;焚天谷的药农进山采药,腰间必挂着脉语符,符纸发烫带闷响时,就知道前方有地脉异动,需绕道而行。
石敢当蹲在总坛的育苗架旁,看着新苗们在光带中“汇报工作”:北境的新苗说雪脉草结了新籽,颗颗带星纹;南岭的新苗传回来段鸟叫,说跟望岳草的脉语合在一起,能驱避啃苗的毒虫。
“它们快成九阁的‘大管家’了。”少年用手指戳了戳最近刚发芽的菩提苗,“你可得快点长,悬空寺的老和尚还等着用你结的籽串佛珠呢。”
水灵儿则在整理各地传来的“脉语童谣”,有观潮台的“浪花花,唱哗哗,地脉爷爷护我家”,有雪域的“冰棱棱,响叮叮,新苗姐姐送暖情”,字里行间都是百姓与地脉相处的温柔。
“白长老说,这叫‘脉语成俗’。”她把童谣抄在布帛上,挂在守脉亭的柱子上,“等秋天编集成册,让九阁的学堂都当成启蒙书,孩子们从小就知道要跟地脉做朋友。”
陈默站在观星台,望着九州的脉语云图——那是阿木用通脉藤的光带绘制的,图上每个光点都是一处地脉节点,光点闪烁的频率便是脉语的节奏。如今的云图比往年亮了三成,连最偏远的山坳都有了属于自己的光点。
“这才是玄山公说的‘九州共生’。”苏清月递给他一碗新酿的星核蜜,蜜水是用承脉苗的花蜜和星核果熬的,甜中带着清冽的脉香,“以前守脉人总觉得自己是‘守护者’,现在才明白,我们和地脉、和万物,本就是互相守护的一家人。”
疯和尚正带着几个村民给通脉藤的根部培土,村民们一边干活一边哼着脉语童谣,手上的动作轻得像怕碰疼了藤条:“你看李大叔,以前总爱在地脉泉边挖石头,现在见了通脉藤比见了亲娘还亲,说这藤救过他孙子——上次山洪来前,脉语符响得跟敲锣似的,让他们提前撤了。”
阿木则在完善“脉语集市”的规则——每月初一,九阁的守脉人和村民会通过通脉藤的光带交换东西:观潮台的海产换焚天谷的药材,北境的皮毛换南岭的果干,交易时不用说话,听脉语的节奏就知道对方是否诚心,比契约还管用。
夏至那天,通脉藤的光带突然亮起一片暖色,九阁的脉语同时变得欢快,像在庆祝什么。水灵儿的脉语符闪个不停,她感应片刻后,笑得眼角含泪:“是地脉们在过‘共生节’!它们说,今年的收成会比往年好三成,因为人类不再乱挖乱砍,新苗们也帮着挡了不少灾,这是给大家的礼物!”
石敢当立刻往育苗架上撒了把最好的地脉花粉末:“给新苗们也加加餐!功劳有它们一半!”
守脉亭的风铃在夏夜的风中轻响,与九阁的欢歌脉语、村民的童谣、新苗的回应交织在一起,像首跨越种族与地域的交响曲。陈默望着光带中流转的暖色,忽然觉得所有的辛苦都化作了此刻的温柔——当脉语成为寻常,当共生融入日常,守护便不再是责任,而是融入骨血的习惯,是人与土地之间,最自然的情话。
灰棱趴在镇星石旁,看着光带中闪烁的九州灯火,额间的星屑与星核的光芒交融,像颗永恒的守护星。石敢当和水灵儿并肩坐在藤架下,听着脉语里的丰收承诺,心里踏实得像揣了块暖玉。
属于九州共生的夏天,还在继续。而属于守护的故事,早已化作脉语的一部分,流淌在通脉藤的光带里,流淌在每个人的日子里,也流淌在这片生生不息的土地深处,永远,永远。
喜欢骨戒:剩余寿命730天请大家收藏:(www.suyingwang.net)骨戒:剩余寿命730天三月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