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夜的宫宴上,李锦荣大方封赏收服周国与羌国的功臣。
再看大殿内不少女官的身影,女帝陛下甚是满意;看来她不在都城,江时序也懂她的心思,亦能镇住文武百官。
正想到这里,便有御史弹劾皇夫殿下;道他监国期间,直接用朱笔批复奏折,有僭越之过,还请陛下责罚。
殿内不少人都看过来,等着陛下的反应;一部分人心中为皇夫捏了把汗,不管陛下如何爱重,但他如此僭越,挑衅的是陛下的权威,陛下还能容?
一部分人则是担心谏言的御史,在城外接驾时,他们都看得清楚,陛下不顾礼仪规矩,就那般光明正大宣告对皇夫的情意;本就是陛下准皇夫监国,用朱笔批复奏折说是僭越,但要看陛下如何想;若是陛下不在意,那这位御史还能有好果子吃?
李锦荣颇为无奈,淡淡道:“朕在登基之时便有言,与皇夫共治天下,见皇夫如面圣。”
她这般明显的态度,这些朝臣们还如此揣测,是以为她也如之前的那些帝王,心中只有对权利的贪欲么?
众人都露出果然如此的神情,陛下还是维护皇夫殿下。
只是···目光转移到还站在当地的御史身上,少不得同情他太过冒失;便是想被陛下注意到,也不该拿皇夫殿下做筏子,这不是触碰陛下的逆鳞么。
然而李锦荣并未如他们所想为难那御史,反倒赞赏几句,肯定他尽职尽责,并赐下赏银若干。
继而又环视殿内一圈,神情端肃。
“朕知晓,随着天下逐渐一统,很多人心中都生出诸多心思;然无论诸位是为了家族更进一步,还是为朕分忧,今日再强调一遍;朕此生只有江时序一人,朕是这天下的帝王,亦是江时序的结发妻子!”
所以,把你们心中的百般思量都按下去;想要家族昌盛,想要步步高升,就好好办差,这才是正道。
与她同坐龙椅的江时序怔怔看着心上人,狐狸眼中涌起水雾;这人还真是,每次都让他心间酸涩;下旨与他共治天下,还令他监国,今日又安排他同坐龙椅,本以为已算千百年间帝王最大的恩宠。
却不想她还当众承认,她是江时序的结发妻子。
这就等于宣告世人,在江时序这里,李锦荣不是卫国的陛下,只是一个心悦他的女子。
底下,金逸看着上首的夫妻二人,鹰眸划过了然与羡慕,还有一丝丝嫉妒。
连着忙碌十余日后,李锦荣打算派遣使团前往齐国,同时陈兵五十万于两国边境,恩威并施收服齐国;要知道,会盟时擒住齐国皇帝,因为她按下消息,还令人代表齐国皇帝与国内朝臣传信,齐国愣是在两个多月后才察觉到不对。
那时他们便派出使团来卫大都,向江时序要人,自然也准备了不少金银财宝;可人都被擒住了,卫国怎会轻易放人,何况还是攻打周国与收服羌国的关键时机。
磨了近一月,眼看无望的齐国使团归国,之后齐国陷入内部争权夺利的混乱,到现在还不曾确立新帝;这样的机会,李锦荣怎还会想着休养生息,自然是一举吞并,实现天下一统。
且卫国只用了不到两年的时间,便收服周国与羌国,任谁都清楚,收服齐国最无难度;因而,此次出使与征讨之事,全权交给江时序处置,李锦荣留在皇都。
知她是为自己造势,也是为他们夫妻二人并列青史,江时序毫无推脱,意气风发启程。
这一日,批复奏折之后,李锦荣带着几个亲卫出宫,去了原来的相府,如今的谢府;有些事是该了结,趁着她今日空闲。
踏入破败的宅邸,连个迎接的下人都不见;信步穿过前院,在后院见到一老翁正侍弄着些青菜;亲卫正要上前问话,被便装的李锦荣拦下,她已认出,这老翁模样的人正是当初声名显赫的丞相谢修远。
听到动静,谢修远艰难转头,脖颈微侧;这是当初李锦荣攻城时,五大望族派人将他绑在阵前,威胁李锦荣退兵,也不知谢修远是不是忽然良心发现,竟冒死撞在压着他的剑上而落下的旧伤。
也是因着他这点忽然而来的气节,攻下都城的李锦荣特意令人将他从监牢救出,为他治伤后将人送回谢府;之后李锦荣忙着处理各种事宜,又是登基大典,而后出征,再未问过原身这个亲舅父。
令亲卫扶住要跪地参拜的人,几人到了前厅;谢修远忐忑坐下,而后小心翼翼问:“不知陛下驾临,失礼了。”
“不必拘谨。”李锦荣不是原身,叫不出舅父,面上只有客气:“今日过来,是为修葺谢家祠堂与外祖母灵位供奉事宜。”
谢家其他人待原身刻薄,然而当初老夫人是真心疼爱这个外孙女;将人接回府里精心照料不说,若不是老夫人上心求医问药,只怕原身未必能活到及笈之后。
推己及人,李锦荣相信原身也不愿外祖母没了供奉。
“朕的意思,在城外选一山清水秀之地建府,你与你的子嗣皆可住下;除了祭祀与供奉外祖母灵位之外,谢家子孙亦可参加科举,若是能有及第的,便当是外祖母遗惠。”
谢修远听明白了她的意思,她还是不待见谢府众人;不过记着老夫人当年的养育之恩,因而将他们迁到城外,主要是保证老夫人有人祭拜与供奉。
还是因为老夫人这点恩德,李锦荣并不想赶尽杀绝,允许谢家子孙凭本事科举;若有能耐的及第,日后能恢复谢家荣耀,她也不会限制。
这已经超出谢修远的预期,忙起身要谢恩,又被李锦荣拦下。
“朕从来恩怨分明,当初谋害我的苏氏姑侄,还有谢修远及谢月浅,皆已化为黄土;你与谢府其他人不过袖手旁观罢了,便是念着外祖母,朕也不会为难你们。”
“日后,朕与谢家恩怨一笔勾销;只盼你们珍惜外祖母留下的恩惠,安稳过日子。”
至于这一处府邸,因算是李锦荣的潜邸之一,实在是此时的谢家不适合再居住,德不配位;李锦荣打算休整一番,作为弘文馆使用。
原本的卫国公府旧址上,她就令人重建,并将府邸赐给李阔;因着李阔的种种功绩,登基大典时,李锦荣便封他为卫国公,也算是全了这位忠仆的一片忠义之心。
此间事了,再无任何私事可牵挂,李锦荣与几个亲卫随意走在街头,了解都城的变化,也是体察民情。
喜欢快穿之贵女锦绣荣华请大家收藏:(www.suyingwang.net)快穿之贵女锦绣荣华三月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