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北伐,从深秋打到次年深冬,李锦荣终于率军返回肃州。
而这一年,也是大梁北境从未被漠北人进犯过的一年;漠北三十部,在第一年的年关时,便被大军攻下数十个部落;年关刚过,朝廷便开始派人来漠北设立都护司。
漠北人已经被北境军追击到沙漠以北,逃窜还来不及,哪里还有精力去进犯大梁边境;攻下的部落,在李锦荣的建议下,将部落中的老弱妇孺迁入肃州附近几个城池,成为大梁百姓;而北境部分善于游牧的百姓则迁入漠北草原,开始了大梁立国以来第一次民族大融合。
这一年中,李锦荣率领飞鹰军几乎踏遍整个漠北草原,三十部中势力最大的七个部落都是被她攻下;部落王族被她们俘虏约有一百多人,还有不少死于战争中。
从第一次征战漠北草原时,李锦荣便严厉军纪,绝不伤害部落中的老弱妇孺;因而,即便北境军中有不少将士与漠北人都有累世之仇,却也不曾伤害任何一个手无寸铁的漠北百姓。
待到李锦荣率军返回时,整个漠北草原已成为大梁的疆域;只有几个部落的首领与王族逃窜到西域边境的两个国度,这是大梁立国以来第一次彻底收服漠北草原。
激荡之下,梁帝特意传旨,令烽静大将军在漠北代帝王封狼居胥,宣告大梁统一漠北各部。
回到肃州,传令大军休整,李锦荣连着接了几道旨意;有之前帝王对她的封赏,还有最新的圣旨,是任命她为北境军主帅,着年关前率飞鹰军与北境军有功将士回京受赏。
浩浩荡荡的队伍抵达京郊时,已是年节前三日;太子顾承宇率文武百官亲至十里亭迎接,盛况空前。
禁军在两侧护卫,京都几乎是万人空巷,百姓们也顾不得营生,更无惧寒冷,几乎都聚在城门口附近,想要一睹烽静大将军风采。
这可是古往今来最年少,也立下最大功勋的女将星。
见到太子仪仗,红衣金甲的少女当先翻身下马,单膝跪地叩拜;着杏黄储君朝服的顾承宇忙上前,亲自扶起少女,眸中都是欢喜,连声道大将军一路辛劳···
又道已备好宫宴,请大将军率有功将士进宫;令几位副将押送俘虏,又令其余飞鹰军将缴获战利品送至户部,其他人就地扎营,等待传召。
少女率几十人翻身上马,跟着仪仗进城;而押送俘虏与战利品的飞鹰军皆跟在大将军身后;经历过铁血洗礼的队伍自带杀气,从他们踏入城门开始,百姓的欢呼声与惊呼声就不曾停过。
进入城内,李锦荣才发现城中披红挂绿,张灯结彩,便是往年的上元佳节,也不曾见过如此繁华热闹;还有大胆热情的商贩捧着自己的东西要献给大将军与将士们,感念他们为大梁带来的安稳。
更有街道两侧酒楼与茶楼之上的窗户大开,少女们探身大声呼喊,问英俊的小将们可有成婚,伴随着香包与花苞纷纷掉落;飞鹰军与北境军何时见过如此热情的招呼声,谨守军规不敢擅动,眼神都不曾乱瞟。
两侧百姓中有眼尖的看到很多将士们都红了耳尖,跟着凑热闹大喊。
“快看,我们的英雄害羞了,女公子们抓紧机会呀!”
哄闹声更热烈,欢声笑语阵阵不绝,此刻的京都沉浸在从未有过的热闹繁华中。
坐在轿辇中的顾承宇则透过隐隐绰绰的帘幔看着前方那道身影,长高了,也更劲瘦;既便在马上端坐如松,可那种睥睨天下的修罗气势自然流露。
心心念念的姑娘终于回京,也及笈了;想想已布置喜庆的东宫,顾承宇心间热意滚烫,竟有些等不及将心爱之人拥入怀中。
这一次入宫后,顾承宇再不能半路截人,而是与文武百官陪同少女一同进了紫宸殿,帝王正等在此处;进殿之后,文武百官位列两旁,李锦荣率几十将士跪地叩拜。
洪朗笑声从龙椅上传下来,梁帝连声叫起:“好好好!烽静大将军与诸位将军快快起身!”
抑制不住的欢喜之情,梁帝竟下了金阶,几步便到了李锦荣面前,满眼俱是喜色。
“朕的烽静大将军,果然不负厚望,一年多便收服漠北草原,为朕开创大梁盛世添加最浓墨重彩的一笔!”
李锦荣与身后将士齐声谢恩:“此乃臣等本分,叩谢陛下圣明!”
看着少女与将士们起身后,梁帝才回到龙椅上坐下;不怪帝王如此激荡,大梁立国两百多年,除了太·祖皇帝,他的功绩可以说胜过之前任何一位帝王。
虽然他初登基时也曾被门阀世家掣肘,可他施行仁政,重视选拔人才;眼前这位烽静大将军,可是在十三岁时便被他任命为四品武将,试问哪一位帝王有他这番魄力与决断。
果然,他的眼光就是犀利;烽静大将军为他打下西域与漠北,还封狼居胥,此等功绩,他们君臣都将彪炳史册!
再看看下首少女与诸位将军眼中都是敬仰之意,梁帝自然知晓他们是感念自己这位帝王,大胆启用人才,果决支持北伐,才有这些将士们的功勋震烁古今···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