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芾(Mǐ Fú)生平年表
备注:米芾生年曾有争议,但学界现普遍采用 1051年 说。其原名“黻”,后改名为“芾”。本表采用通说。
第一部分:早年与宦游初期 (1051-1085)
1051年 (皇佑三年) 出生于襄阳(今湖北襄阳),故世称“米襄阳”。其家族或为武官世家,母阎氏曾为英宗皇后乳母,这为其日后入仕提供了契机。
1065年 (治平二年) 因其母阎氏的恩荫,被授予秘书省校书郎的官职,开始其漫长的宦游生涯。
1074-1078年 (熙宁年间) 任临桂尉(今广西桂林)。在此期间,其书法已开始显露头角,并游历岭南山水,开阔艺术眼界。
1080年 (元丰三年) 任长沙掾,期间,他大量观摩了潭州地区唐人书法碑刻,并有机会见到“岳麓寺碑”等名迹,书艺大进。同时,他开始广泛搜罗六朝古帖,为其“集古字”并最终自成一家奠定了基础。
1082年 (元丰五年) 开始寻访晋人法帖,并着手书法着作《宝章待访录》,记录他所听闻和渴望一见的名家法书,显示了他对晋人书风的极度推崇。
第二部分:名动京师与艺术成熟期 (1086-1100)
1086年 (元佑元年) 苏轼在汴京与米芾首次会面。此时米芾的书法已从“集古”转向“自成一家”,苏轼对其大为赞赏。米芾正式进入以苏轼为核心的元佑文人圈,与黄庭坚、蔡襄(已故)等并称“宋四家”。
1087年 (元佑二年) 着《书史》,系统记录、品评其过目的历代法书名迹,展现其深厚的鉴赏力。
1091年 (元佑六年) 被任命为雍丘(今河南杞县)知县。任内以其特有的“米颠”方式处理政事,传说曾以焚香祈雨的方式应对旱情。
1094年 (绍圣元年) 任涟水军使(今江苏涟水)。在此期间,他醉心于收藏、鉴赏奇石,留下了“米芾拜石”的着名典故,其“石痴”之名远扬。
1099年 (元符二年) 涟水任上,将其书斋命名为“宝晋斋”,并刊刻《宝晋斋法帖》,将其收藏的王羲之《王略帖》、王献之《十二月帖》、谢安《八月五日帖》等晋人墨迹(摹本)刻石流传。
第三部分:晚年与艺术巅峰 (1101-1107)
1101年 (建中靖国元年) 在真州(今江苏仪征)拜会宰相蔡京,并于舟中为之作书。同年,苏轼逝世,米芾作《苏东坡挽诗》五首,深切悼念这位亦师亦友的艺坛巨擘。
1103年 (崇宁二年) 入京为太常博士。但因其洁癖和特立独行的性格,因洗涤祭祀官服而触犯礼法,被罢官。
1104年 (崇宁三年) 被任命为书学博士,负责皇家书画教育鉴定。徽宗皇帝于瑶林殿张绢图绘,米芾即兴创作,展现了其作为书画大家的非凡才情。
1105年 (崇宁四年) 被任命为礼部员外郎,但因言官认为其“出身冗浊”,不宜担任此清要之职而被弹劾,后出知淮阳军(今江苏邳州)。因其在礼部任职,故后人又称其为“米南宫”。
1107年 (大观元年) 于淮阳军任上病重,于农历三月去世,享年五十七岁。临终前,他处理了所有收藏,焚烧了平生所着诗文,僧服棺殓,如道家羽化之举,为其传奇一生画上了句号。
补充:性格与轶事标签
痴迷收藏:为得名家法帖,常以“借观”为名,甚至以死相胁,有“巧取豪夺”之名。
洁癖成癖:洗手不用巾拭,拍手至干;客人坐过的坐榻必命人反复擦洗。
冠服效唐:喜爱穿戴唐代风格的衣冠,宽袖博带,招摇过市,被视为“奇装异服”。
好书善鉴:不仅是伟大的书法家、画家,也是中国历史上最顶级的书画鉴定家之一。
此年表综合了《宋史·米芾传》、其子米友仁的记载、以及历代书画着录(如《画继》《书史会要》等)中的可靠信息,力求还原一个真实而鲜活的米芾。
喜欢历史奇人传请大家收藏:(www.suyingwang.net)历史奇人传三月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