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朔以其机敏与博学,日益成为汉武帝身边最特殊的近臣。他虽官职不高,却总能以出人意料的方式化解难题,其“智囊”之名,渐传于宫闱内外。比如,巧谏杀鹿、智论节俭和智救乳母等。
一日,汉武帝在未央宫前殿处理政务,心情颇为烦躁。恰在此时,苑囿总管来报,说有一头鹿误入御花园,啃食了不少奇花异草。这本是件小事,但武帝正在气头上,当即拍案怒道:“一头孽畜也敢坏朕的园林?拖出去,立时处死!”
侍卫们不敢怠慢,连忙去抓那鹿。那鹿受惊,在园中奔突,竟一路跑到了前殿附近。侍卫们合围,将鹿擒住,正要举刀砍下。这一幕,被刚巧经过的东方朔看见。
“刀下留牲!”东方朔高喊一声,快步上前。他并未直接为鹿求情,而是对着那惊恐挣扎的鹿,深深作了一揖,口中念念有词。
武帝在殿上看见,觉得十分奇怪,便召他近前,问道:“东方朔,你对一头鹿作揖,是何道理?”
东方朔一脸郑重地回奏:“陛下,臣非拜鹿,乃是拜一位即将蒙冤的义士。此鹿并非凡鹿,臣曾闻古书记载,有仁德之君临世,则祥瑞现。此鹿头生隐角,身有云纹,乃‘仁鹿’也。昔日秦二世滥杀无辜,即有仁鹿现身宫苑以死相谏,奈何昏君不察,杀鹿而国亡。今日此鹿再现,定是感念陛下圣明,特来献瑞。陛下若杀之,岂非自比亡国之君,令天下忠义之士寒心?”
汉武帝何等聪明,立刻听出了东方朔话中的弦外之音。这番说辞,看似荒诞不经,实则将杀鹿之举与“亡国之兆”、“昏君之行”联系起来,用一种极其委婉又极其深刻的方式点醒了他。为了区区一头鹿,背上这样的名声,实在不值。
武帝脸上的怒容渐渐消散,转而露出哭笑不得的神情,他指着东方朔笑骂道:“好你个东方曼倩,真是什么话都让你说了!罢了罢了,一头鹿而已,放了它吧!朕倒要看看,它这‘仁鹿’能活多久。”
于是,那头鹿得以逃生。东方朔凭借急智,不仅救下一命,更在谈笑间平息了天子的无名之火,将一场无谓的杀戮消弭于无形。
汉武帝雄才大略,但也好大喜功,生活日渐奢靡。他喜用南海进贡的珍珠装饰宫殿,命人用蜀地的锦绣铺陈地面,认为这样才能彰显大汉的富庶与天子的威严。
许多大臣对此心有不满,认为过于浪费,但都不敢直言进谏。一日,武帝在新建的柏梁台上宴请群臣,台上陈设极尽华丽,金玉满堂,光彩耀目。酒至半酣,武帝兴致颇高,环顾四周,颇为自得地问群臣:“众卿看朕这新台如何?可比得上始皇的阿房宫?”
群臣纷纷阿谀奉承,唯有东方朔放下酒杯,走到殿中,对着武帝案前一副用玳瑁镶嵌的屏风仔细端详起来,还用手轻轻抚摸。
武帝觉得奇怪,问道:“东方朔,你莫非也懂得鉴赏这珍奇之物?”
东方朔回过头,一脸认真地回答:“陛下,臣非在鉴赏,臣是在为它哀悼。”
“哀悼?”武帝更奇了。
“正是。”东方朔叹了口气,说道:“臣在想,这东西出身卑微,不过是深海中一只龟甲,何其幸运,能被采撷而来,置于天子堂前,享尽尊荣。然而,它的不幸也在于此。”
他指着殿中所有华丽的装饰,继续说道:“这南海的珍珠,本应在蚌中安眠;这荆山的宝玉,本应在石内深藏;这蜀地的锦绣,本应包裹士人的身躯。它们如今却离开了故土,被用来装饰宫墙铺陈地面。臣听说,古之圣王,以茅草盖屋,以泥土为阶,并非不爱美物,而是深知‘物尽其用,不违其性’的道理。如今这些珍宝齐聚宫中,看似尊贵,实则失了本真,背离了上天孕育它们的初衷。这难道不值得哀悼吗?臣更担心的是,陛下习惯了这些‘失了本真’的奢华,是否会……”
他没有再说下去,但意思已经不言而喻。是否也会在奢靡中,渐渐迷失了为君的“本真”?
整个柏梁台一片寂静。汉武帝脸上的得意之色渐渐褪去,陷入了沉思。他明白了东方朔的良苦用心。这番话,借物喻人,比任何直接的批评都更加振聋发聩。
良久,武帝长叹一声,举杯对东方朔道:“曼倩啊曼倩,你总是能用最奇怪的方式,说出最深刻的道理。你的心意,朕知道了。” 虽未立即下令拆除所有奢华装饰,但从此之后,汉武帝在用度方面,确实收敛了许多。
一日,武帝的乳母因家人犯法,将被流放。老妇人向东方朔求救。“此非言辞可解” ,东方朔授计,“但当陛下降罪时,你频频回首便是。”
果然,当武士押解乳母经过时,她一步三回头。东方朔在旁厉声说:“还不快走!陛下早已不是需要哺乳的婴儿了!”
刘彻闻言,想起养育之恩,竟赦免了乳母。
经此二三事,宫中上下无不对东方朔的智慧叹服。他虽以滑稽幽默闻名,但每当皇帝行事有偏,他总能以最恰当、最巧妙的方式予以匡正,真正成为了汉武帝身边一面独特而不可或缺的“明镜”。
从此,宫中但凡有难解之事,必召东方朔。
喜欢历史奇人传请大家收藏:(www.suyingwang.net)历史奇人传三月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