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车在颠簸的土路上行驶了约十公里,来到一处相对隐蔽的树林边缘。
陈轩下令停车。
“全体下车!”
周卫民低声传达命令。
二十名队员迅速而有序地跳下卡车车厢,警惕地散开在四周,持枪警戒。
陈轩环顾四周,对周卫民和李希说道.
“卫民,李希,卡车目标太大,接下来的路我们步行。这些卡车和物资,我会安排‘家里人’带回南京。”
周卫民沉稳地点点头。
经历了刚才一战,对于陈轩那些手下的实力,他再无任何怀疑。
每个人都可以扛着上百斤的重机枪打,悬崖峭壁如履平地,穿梭于枪林弹雨之间,简直非人。
卡车调转方向,朝着另一条岔路驶去,很快消失在晨光之中。
周卫民等人看着卡车远去,心中对陈轩背后那神秘的“家族力量”更是感到深不可测。
谁能在这日占区的腹地,如此轻易地调动人手和车辆,将整整八辆卡车的战利品,连同那四门威力巨大的150毫米榴弹炮,在敌人眼皮底下运得无影无踪。
他们不知道的是,就在卡车驶离他们视线后不久,在一个更偏僻的河滩地,刚刚挥手了重炮的陈轩本体,利用飞雷神之术瞬间抵达。
他看着停放在那里的卡车,意念一动,庞大的物资连同车辆便如同被无形巨口吞噬般,瞬间消失,被收入了空间背包之中。
短短半个小时,所有的战斗痕迹、车辆辙印、人员足迹,都被巧妙地抹除或伪装。
“完美!”
陈轩低声自语,嘴角勾起一丝冷意。
他几乎能想象到日军后续部队赶到野狼峪时,面对一片狼藉的战场和凭空消失的大量物资,会是何等的震惊与困惑。
再加上那些侥幸逃脱的日军士兵的供词——袭击者穿着日军制服,使用日军制式武器,说着日本话,战术娴熟,火力凶猛,事后还能将物资迅速转移……
这一切线索,都将像一根根无形的绞索,牢牢套在上海派遣军,尤其是那些心怀鬼胎的高层脖子上。
土肥原贤二就算再精明,在证据“确凿”和内部重重压力下,也难免会将调查重点转向军队内部的派系倾轧和“监守自盗”上。
到时候,“幽灵”是日本自己人的事情,将会成为心照不宣的“事实”。
但这把火,烧得还不够旺。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陈轩率领着这支已经初步磨合、战斗力飙升的“幽灵”小队,如同真正的幽灵,在南京至上海之间的广大沦陷区神出鬼没。
他们故技重施,凭借着陈轩精准的情报,又陆续袭击了数条日军重要的后勤补给线,缴获物资无数,击毙日寇上千人。
原以为日后只能呆在上海干一些敌后文职工作的周卫民等人,没想到还有机会能打小鬼子,而且杀的小鬼子,比在前线杀害的还要多,更能破坏敌人的后勤,夺取物资。
一举三得,让他们对于撤离前线战场的最后一丝不满,也烟消云散。
当然,其中也难免有所伤亡,但有陈轩的“秘药(兵粮丸)”,以及他神奇的“气功(掌仙术)”在,只要还有一口气,就都能救回来。
这支小小的队伍,如同一根毒刺,深深扎入了日军的后勤命脉。
在这个过程中,陈轩与周卫民他们的信任与默契也日益加深。
这支万里挑一的二十人小队,亲眼见证了陈轩不仅在个人武力上深不可测,在战术决策、情报获取和临阵指挥上也展现出超乎寻常的能力,甚至还有一手神奇的气功。
而陈轩也看到了这群铁血军人的忠诚、勇猛和坚韧。
他们分享着食物和水,在寒冷的冬夜里互相依偎取暖,在战斗中用生命掩护战友。
一种超越上下级的袍泽之情,在血与火的洗礼中悄然诞生。
时间,悄然来到了12月13日。
这一天,在原本的历史上,是浸透了三十万同胞鲜血、烙印着中华民族无尽耻辱的一天——南京沦陷,随后便是持续六周、惨绝人寰的大屠杀。
超过六千吨黄金被掠夺,无数承载着中华文明的瑰宝被劫往东瀛,许多到了二十一世纪,仍被冠以“日本国宝”之名,恬不知耻地陈列在日本的博物馆中,标注为“东洋文化结晶”,刻意回避掠夺历史。
刻有“南京”字样的城砖、庄严的麒麟浮雕石,甚至被运至日本宫崎县,用于建造那座象征其侵略野心的“八纮一宇”塔基座。
此等国仇家恨,每次在陈轩脑海中浮现,都让他胸中怒火翻腾,恨不得立刻化身六道斑,给日本来几百发天碍震星,将那个岛国从地图上彻底抹去。
但在这个时空,因为他的介入,历史的车轮已然偏转。
南京的外围防线虽经过激战最终被日军突破,但并未出现历史上那样崩溃性的溃败。
川军、桂军、粤军等各部将士,在张发魁的统一调度和源源不断的物资支援下,大部分得以有序地撤退至南京城内休整。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