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支队伍的组建,早在张发魁中了“别天神”之时,就已经开始了。
自张发魁接掌南京卫戍司令以来,便在思虑如何为陈轩这柄“孤悬敌后的利刃”配上一副可靠的刀鞘。
陈轩虽身负奇能(老张至今还不明白忍术是个什么东东),但上海滩龙蛇混杂,特高科耳目众多,一人之力终有穷尽。
如果有一批可靠的人从旁协助,不仅能分担压力,更能成倍提升行动的效率与安全性。
于是,张发魁以整顿军务、遴选精锐组建直属侦察队为名,调阅了麾下各部,尤其是教导总队的士兵名册。
他筛选的标准极为严苛:
首先,身世必须清白简单,最好是孑然一身,无家室拖累,以减少后顾之忧与潜在的胁迫风险;
其次,性格需沉稳坚韧,意志坚定,能承受敌后工作的巨大压力;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个人军事素养必须出类拔萃,且具备某项专长——无论是格斗、射击、爆破、侦察、电讯还是语言。
他要在二十万大军中,万里挑一。
最终,这份名单上留下了二十个名字。
张发魁深知,将这二十名精锐从正面战场抽离,短期内看似削弱了前线力量,但若能助陈轩在上海打开局面,其所获的收益。
无论是物资、情报还是对敌后的扰乱,都将远超二十名士兵在阵地战中的作用。
这是一笔关乎全局的战略计划。
深夜,南京城内一处戒备森严的仓库内,灯火通明。
陈轩在此会见了这二十名被选中的军人。
他们站姿如松,锐利的眼神带着审视,即便面对张发魁司令亲自引荐的“陈长官”,也保持着冷静与矜持。
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疑虑,他们原本的使命是与南京共存亡,此刻却被召集于此,面对一个未知的任务和一位陌生的长官。
张发魁深知他们的心结,他站在众人面前,声音沉稳而有力。
“诸位都是我军的栋梁,是抱着必死之心守卫南京的勇士。此刻将你们从前线调离,非为怯战,而是有一项更为艰巨、也更为关键的任务,需要你们去完成。”
他目光扫过每一张年轻而坚毅的脸。
“我知道你们心中有许多疑问,为何要离开血战的同袍?我现在可以告诉你们一部分答案——我们并非坐困死城!”
他略微提高了声调。
“近来军中补充的武器弹药、食品药品,衣服被褥,你们应当有所察觉。这些东西,并非凭空而来。”
张发魁让开身体,将陈轩凸显出来。
“这位陈轩长官,便是我们与外界联系,获取这些宝贵物资的关键人物——你们可以理解为,正是因为陈轩的存在,我们才能获得源源不绝的军火物资,然后跟日寇打下去。”
此言一出,下方原本肃立的军人们,眼神瞬间发生了变化。
从最初的疑惑、审视,转变为惊讶、探究,乃至一丝恍然与尊敬。
他们太清楚那些物资意味着什么了——那是阵地上兄弟们能多撑一天的保障,是能多杀几个鬼子的子弹,更是挽救伤员的希望。
这条隐秘的“生命线”以及陈轩的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
若是陈轩需要他们,那么离开正面战场,便不再是难以接受的逃避,而是一种同样光荣且至关重要的转进。
张发魁简单交代了绝对服从陈轩命令的核心要求后,便拍了拍陈轩的肩膀,将空间留给了他。
他知道,接下来的舞台,属于陈轩自己。
仓库内重归寂静,二十双目光再次聚焦于陈轩身上,少了几分之前的陌生与质疑,多了几分好奇和尊敬。
但那份源于军人的谨慎和审视,并未完全消退。
陈轩迎接着这些目光,坦然开口,声音清晰而平静。
“诸位兄弟,张司令的话,大家已经听到。他将你们,我们国家最锋利的刀刃交到我手中,是对我的信任,更是对诸位能力与忠诚的最高肯定。”
他顿了顿,语气转为凝重
“我们将要深入的是远东最复杂的间谍之都——上海。在那里,我们没有后方,没有援军,每一个决定都可能关乎生死,每一次行动都如履薄冰。”
“在我们将后背交给彼此之前,我需要确认,你们是否真正具备了在炼狱中生存并完成任务的资格。”
他目光扫视全场.
“这不仅是对你们的考验,也是对我自己的。我需要让你们知道,我陈轩,是否有能力在绝境中带领你们活下去,赢得胜利。”
陈轩的话语坦诚而直接,瞬间激发了在场所有士兵的斗志与好胜心。
一名身材魁梧的士兵当即跨步出列,他胸膛起伏,声音洪亮。
“陈长官!您是我们生命线的守护者,李希佩服!但打仗不是做生意,刀枪无眼!长官若要带我们往刀山火海里闯,光有渠道不行,还得有真本事!”
他敬了个军礼。
“属下冒犯,想请长官露一手,让兄弟们开开眼,也好安心把命交给您!”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