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早朝,天子快步入了殿坐在了龙椅之上。
鸣鞭之后,待朝百官齐齐走上台阶,按三省六部九寺顺序入殿,各衙署以品级为尊。
入殿百官站定,施礼,转头,周玄如同当年失蛋一般声嘶力竭-----开朝儿!
朝臣按规矩,三省出班,中书省官员为首。
天子不按规矩,冷声道:“雍城诸事,各部章程呈上。”
中枢声官员二话不说,后退六步回到班中。
正常上朝的流程是三省最先出班,中书省第一个出来,有没有什么最新的政务、政令,大致说一下。
之后是门下省出来,根据中书省提出的政务、政令,我们认为是可以的,通过,或是不通过,通过是什么原因,不通过是什么缘由。
最后是尚书省,可以执行,或者不可以执行,也或许是执行但执行起来有难度,难度在哪,下面有请六部出场。
六部一一出来,有事说事,没事刷一下存在感。
如果时间还有的剩,九寺可以出来刷刷存在感。
要是九寺都刷完存在感还是没到散朝的时候,那么各衙署就开始自由发挥大唱赞歌,在英明神武的天子领导下,如今国朝如何如何,当然,这里也少不了朝廷的杰出贡献,没错,就是我们。
上朝大致就是这么个情况,不过很少遇到连九寺都刷完存在感还没到散朝的时候。
前朝的烂摊子太多了,根本不是换个名儿就能马上解决的。
烂摊子出现,必有造成烂摊子的政令,更改政令,就涉及到制定政令的人,回到最初,也就是制定或是执行这些政令的人导致的烂摊子。
那么想要解决这些烂摊子,就要解决一下制造烂摊子的人,最终,难免对喷。
一开始也不会喷,有前戏,深入简出不会太激烈,看看反应,如果对方反应激烈势如潮水喷涌而至的话,那么就开始喷了,对喷。
可以说每天上朝都会或多或少喷一下,有的官员,想解决烂摊子。
有的官员,想趁机进行攻讦。
也有的官员,想甩锅。
更多的官员,则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看热闹。
这里面又涉及到了各部的利益,各衙署的话语权,最终就导致了朝廷这个庞大的机构愈发臃肿,动起来也越发的费力缓慢。
这一点,天子一直看在眼中。
今天,他则是直接省去了所有的繁文缛节,直入主题,要章程。
事实上天子也一直在寻找这个机会,想要让朝臣慢慢适应,慢慢改变,开朝直入正题,三省六部九寺,有事直接说事,没事你就别动弹,能解决的马上解决,解决不了的散朝开小会,这才是他想要的朝堂,想要的早朝。
可真当三省六部将折子交到周玄手上后,天子也没要过去看,而是冷冷的望向各部官员。
所谓章程,并不是指奏折或是书面文件,包括,但不特指,其实就是解决方案。
这个解决方案,可以口述,可以提出一个大概方向,可以写出具体细节,重点不在于是口述或是书写,而是切实可行的办法。
如果是比较要紧的事,天子不单单会要书面形式的章程,还要让臣子口述,如果臣子口述令天子或是朝臣不满意,上交的章程也不会看,直接打回去。
往日最不喜欢上朝或是出班的工部尚书陈怀远,率先走了出来。
“臣工部谨奏,唐云宜复旧职,盖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老臣不揣冒昧,荐唐云兼领工部司营郎中,且任南阳道司营郎中,伏惟陛下圣裁。”
听到“司营郎中”这官职,好多官员面露困惑,很陌生。
首先这个官职才正七品,连上朝的资格都没有,更何况本就是地方官员,其次是这个官职只有工部才有,一年到头也听不到谁提及过。
不过令人意外的是,天子神情一动,微微颔首,似是颇为赞同。
由此可见,天子是知道这个官职的,并且对这个官职极为了解。
“军器监隶于工部。若唐云复职,宜兼司营郎中。臣工部按察,唐云在任之时,兴民生之利,葺缮城墙,固护营关,更有督率商队之举措,调遣诸城陆运之事…”
话没说完,天子再次点头,打断道:“陈爱卿所言极是。”
并非是无礼打断,是天子觉得可行,无需臣子继续说下去,直接看奏。
周玄将工部的折子拿了出来,天子展开细看,越是看,越是点头,似是较为满意。
事实的确如此,工部再Der它也是六部衙署,折子上详细解释了司营郎中负责那些政务,这些政务,又哪里和唐云干的事重合了,最后的内容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写的是唐云如果兼了这个职务的话,办差会极为便利,虽说有着很大的自主权,但都在朝廷的监督之下。
最后一段内容的另一部分,不是公文的格式,老尚书亲笔书写。
对唐云大肆褒奖,认为唐云是栋梁之材,并没有替唐云解释说什么斗气啊、寒心之类的,而是言词真挚,认为唐云是因寸步难行了,没办法继续干下去了,一没权,二没名分,什么都缺,空有个军器监监正的职,毫无意义,因此在朝廷大力支持下,工部大力支持下,唐云一定会回去。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