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潮村以东的海域,有一片鲜有人至的礁石群。最深处的一块巨型礁石,不知经了多少年月的海浪冲刷,竟被掏蚀出一个半人高的洞窟——洞窟内壁光滑,干燥无风,只在顶部有个拳头大的透气孔,阳光能透过孔洞洒下细碎的光斑,落在地面的干草上,暖融融的。
赵南便是在这里闭关。
他盘膝坐在干草堆上,脊背挺直,双目轻阖。身上那件洗得发白的青衫,还带着海风的咸湿气息,却丝毫不影响他的沉静。洞窟外,海浪一遍遍拍打着礁石,“哗啦——退去——哗啦——又涌来”,节奏恒定得像天地的脉搏,伴着偶尔掠过的海鸟啼鸣,成了这方小天地里唯一的声响。
赵南没有立刻运转灵力,而是先让心神放空。他的识海如同平静的湖面,过往数载的凡尘经历,如同投进湖中的石子,一圈圈漾开涟漪——
柳林镇草棚里,林素问握着发烫的药碗,声音沙哑却坚定:“药不能停,再难也要撑下去”;雁门关的城墙上,王虎肩头插着利箭,却依旧挥刀斩敌,吼着“守住这关,后面的人才能安稳”;龙泉古镇的铁铺里,欧炎抡着大锤,火星溅在他古铜色的手臂上,只淡淡一句“力沉三分,才能锻出好铁”;青石镇的学堂外,铁蛋举着画满星星的纸,眼睛亮晶晶地问“赵大哥,星星真的是棋盘吗”……
这些画面不再是零散的记忆,而是化作一股股温润的力量,顺着识海流向丹田。赵南能清晰地感觉到,这些源自凡尘的感悟,正像春雨滋润土地般,一点点渗透进他的修为里——那些曾经让他觉得晦涩的灵力运转法门,此刻忽然变得通透;那些曾卡在神识与灵力之间的滞涩感,正被这些温润的力量慢慢消融。
“呼——”
赵南缓缓吐出一口浊气,气息绵长而平稳。他终于开始运转《太初经》,丹田内的金丹轻轻一颤,如同被唤醒的星辰。
起初,灵力的流转还带着一丝细微的滞涩,像是小溪流过浅滩,偶尔会被石子阻碍。可随着那些凡尘感悟的融入,灵力忽然变得顺畅起来——不再是从前那种刚猛的奔涌,而是像江南的春水,温柔却坚定地淌过经脉的每一处角落,连最细微的毛细血管,都被灵力滋养得暖洋洋的。
他内视丹田,只见那颗暗金色的金丹,正随着灵力的流转缓缓旋转。从前金丹表面隐约可见的驳杂纹路,此刻正被一层柔和的光晕包裹,那些纹路如同冰雪消融般,一点点淡去,最终彻底消失。金丹的颜色也变得更深沉,不再是之前的亮金色,而是转为一种古朴的暗金,像是被岁月打磨过的玄铁,内敛却透着磅礴的力量。
“咚咚——咚咚——”
金丹的旋转越来越稳,每一次转动,都像是在与天地共鸣。赵南忽然感觉到,金丹表面的九窍,正随着他的呼吸缓缓开合——不是刻意为之,而是自然而然的律动。每一次窍穴张开,洞窟外的天地灵气,就像被无形的丝线牵引,顺着洞窟顶部的透气孔,化作一丝丝细微的白芒,缓缓涌入他的体内。
这些灵气不再像从前那样需要炼化,而是一进入体内,就被金丹的九窍直接吸纳,化作精纯的灵力,融入金丹之中。久而久之,在赵南周身,竟形成了一个肉眼难见的灵气漩涡——漩涡很小,只有三尺见方,却异常稳定,灵气如同溪流汇入大海,源源不断地滋养着金丹。
“赵大哥!赵大哥!”
洞窟外忽然传来小石头清脆的喊声,还伴着轻轻的敲击声,“你在里面吗?我给你带了海螺!”
赵南没有中断运转,只是神识微微一放,透过洞窟的缝隙,看到小石头正举着一个比他巴掌还大的海螺,站在礁石下,旁边还站着老郑头,手里拎着一个布包。
他缓缓收束灵力,金丹的旋转渐渐放缓,却依旧保持着稳定的律动。九窍的开合也慢了下来,周身的灵气漩涡悄然散去,只留下一丝若有若无的灵气,萦绕在他周身。
“我在里面,进来吧。”赵南的声音透过洞窟传出,温和而平静。
小石头欢呼一声,手脚并用地爬上礁石,钻进洞窟。老郑头也跟着进来,手里的布包放在地上,笑着说:“你这小子,在这洞里待了三天了,也不出来看看,我跟小石头都担心你是不是出了啥事儿。”
洞窟里的光线不算亮,却能看清赵南的模样。小石头凑到赵南身边,把海螺递给他:“赵大哥,你看!这个海螺是我今天早上在礁石缝里找到的,吹起来可响了!你在洞里闷了,就吹吹它。”
赵南接过海螺,壳上带着淡淡的海腥味,还沾着几滴海水。他放在耳边,能听到里面传来细微的“嗡嗡”声,像是海浪的回响。他笑了笑:“谢谢小石头,这个海螺很好看。”
老郑头打开布包,里面装着几块烤得金黄的鱼干,还有两个杂粮饼,“这是王婶给你烤的鱼干,说你在洞里没东西吃,让我给你送来。你这孩子,就算想清静,也得吃饭啊,总不能饿着肚子。”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