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桃是班里唯一的女学员,刚开始总坐在最后一排,不敢举手。江兰发现她记笔记特别认真,本子上的字写得工工整整,就特意让她上台演示 “减法”:“秋桃,你算算‘十减六等于几’,用算盘拨给大家看。” 秋桃紧张得脸都红了,却还是稳稳地拨了一个上珠(五)和五个下珠(五),然后去掉一个上珠(五)和一个下珠(一),剩下四个下珠。“是肆!” 她声音不大,却很清晰,江兰带头鼓掌:“对!秋桃算得又快又准,大家都要向她学习。”
为了让学员们记得牢,江兰还想了不少 “实景教学” 的法子。教 “除法” 时,她从瑞祥号拿了三十匹细布,让学员们算 “三十匹布分给五个人,每人能得几匹”;教 “税银核算” 时,她模拟了一个 “虚拟村落”——“某村有田两百亩,每亩摊银三钱,丁口一百五十人,每人摊银一钱,总税银是多少?” 江狗子拿着笔在纸上算:“两百乘三钱是六十两,一百五十乘一钱是十五两,加起来是七十五两!” 算完还怕错,又用算盘验了一遍,确认没错才敢举手。
夜校的日子一长,学员们的进步越来越明显。江狗子不仅能熟练算税,还自己琢磨出了 “快速核对法”—— 算完总税银后,再按 “户数平均” 算一遍,若是每户摊银差不多,就说明没算错;秋桃学会了记账,每天晚上回家都帮着爹算徭役银,她爹特意托人给江兰送了一篮子自家种的白菜,说 “秋桃现在算得比账房先生还准”;小福子把库房的账重新核了一遍,找出了之前算错的三两银子,内务府总管特意赏了他半匹绸缎。
江兰的家人和兰馨社的人也常来帮忙。江王氏每天晚上都熬一锅小米粥,切点咸菜,给晚走的学员当宵夜,有时还会做些馒头,用布包好让学员们带回去;江老实每天傍晚就守在夜校门口,不让闲杂人靠近,还帮着收拾教室;丫蛋放学了就来夜校,拿着小黑板帮江兰教基础差的学员认数字,成了夜校的 “小助教”。
兰馨社的林巧,每两天就来给学员们检查身体,教他们用薄荷水擦太阳穴提神,怕他们熬夜学习伤了身子;吴成从江南回来,带了二十本新出的账簿,给进阶班的学员当练习册;小禄子从宫里带来了太医院配的安神茶,说 “皇上知道夜校的事,特意让太医院配的,让学员们喝了解乏”。
十二月二十五,第一批学员迎来了毕业考核。吏部派了三个主事来监考,出的题目全是新政中常见的实务题:“山西阳曲县有田五千亩,丁口三千人,每亩摊银三钱,每人摊银一钱五分,总税银多少?”“河南开封府某县,上月收税银八百两,本月比上月多收一成五,本月收税多少?”“某粮仓原有米四千石,本月调出一千二百石,调入八百石,现有米多少石?”
三十个学员,有二十八个全答对了,剩下两个也只错了一道题。主事拿着答卷,对江兰赞不绝口:“江姑娘教得太实用了!这些题都是基层常遇到的,他们答得又快又准,派去新政州县,定能帮上大忙!”
没过多久,吏部的任命就下来了:江狗子被派去山西阳曲县,任 “算税协办”,专门协助县衙核算丁银;秋桃去了河南开封府,帮着核对各县的丁口数和税银;小福子留在京城,协助户部核算新政各省的税收;还有五个学员被派去了江南,协助推行 “摊丁入亩” 和 “火耗归公”。
新年刚过,各地的好消息就陆续传回京城。山西巡抚的奏折里写着:“江狗子到任后,重新核算阳曲县丁银,纠正之前多算的税银两千三百两,百姓已足额缴纳,无一人上访,新政推行顺畅。” 河南巡抚也上奏:“秋桃协助核对丁口,补全开封府漏算的丁口三千人,税银差额九百两已补齐,都察院已撤案,百姓对新政怨言大减。” 户部的奏折更让胤禛高兴:“小福子协助核算各省火耗银,查出之前错算的一千五百两,已入库,今年新政税收比去年多收三成。”
雍正十二年正月十五,胤禛在养心殿召见江兰,手里拿着《新政算术入门》,扉页上还留着江兰写的批注:“算术为用,新政为体,体用结合,方可行远。”“江兰,你这夜校办得好,办得及时!” 胤禛把书放在案上,语气里满是赞许,“之前朕还担心摊丁入亩推不下去,现在有了这些会算账的人,基层的乱子少了,百姓的怨言没了,新政才能真正落地。你有远见,朕没看错你!”
江兰躬身谢恩:“皇上谬赞,都是学员们肯学,各衙门支持。臣还想扩大夜校规模,再招五十个学员,加开‘漕运核算’‘粮仓记账’两个班,以后新政涉及漕运、仓储,也有会算账的人可用。”
胤禛当即答应:“准!内务府再拨银八百两,场地不够就把瑞祥号旁边的闲置铺面拨给你,学员不够就从八旗子弟里再选,你尽管放手去办!”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