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回路试验场”的勘探计划被命名为“静默探针”。由一艘经过特殊改装、强化了隐匿性能和传感器阵列的“潜影”级侦察舰“夜枭号”执行,搭载了一支精干的科研与安保小队。他们的任务是潜入那片被标记的星域,进行有限度的侦察,获取基础环境数据和异常信号样本,绝不深入核心区域,也避免与任何可能存在的实体或机制发生接触。
与此同时,堡垒内部对那段奇异波形的研究也在加速。杨教授团队发现,这波形并非固定不变,它似乎会随着“星火号”内部空间涟漪的活跃程度而发生极其细微的形态调整,仿佛是一种“活”的、与王超状态深度绑定的动态密钥。这更加坚定了李娜的判断——这波形是王超留下的后手,其意义可能远超他们的初步理解。
“夜枭号”在绝对静默中出发了,如同投入深潭的一粒石子,没有激起任何涟漪。堡垒则进入了新一轮的等待,只是这一次,等待中多了一份对未知坐标的揣测与不安。
数日后,“夜枭号”传回了第一份加密数据包。
数据传输过程受到了强烈干扰,信号断断续续,但接收到的片段已足够令人震撼。
影像资料显示,那片被称为“试验场”的星域,其物理规则呈现出明显的异常。星辰的光芒被拉长、扭曲,如同透过晃动的水晶观察世界;空间本身仿佛凝结成了某种半透明的、具有粘滞感的胶质,探测器的扫描波在其中传播速度慢了数个数量级,且衰减极快;更诡异的是,那里存在着大量凝固的、如同琥珀般的“时空泡”,每个“泡”内部都封存着某个瞬间的景象——有的是某个远古文明的都市街景,有的是难以名状的星云诞生之初,有的甚至是某种巨大生物垂死挣扎的最后姿态……它们如同博物馆里的标本,被永恒地定格在了某一刻。
“这就是‘静滞’……”杨教授看着传回的图像,声音带着一丝敬畏与恐惧,“‘织网者’竟然试图模拟并封存宇宙的片段?这技术……已经接近创世的领域了!”
环境数据同样触目惊心。那里的能量背景辐射呈现出一种死寂的“负熵”特征,仿佛一切活动都被强行压制到了接近绝对零度的水平。常规推进器在其中几乎无效,“夜枭号”报告他们只能依靠惯性以及一种特制的、模拟了部分波形特征的秩序之力场,才能在那种粘稠的空间中极其缓慢地移动。
“未发现‘观察者’活动痕迹,重复,未发现‘观察者’活动痕迹。”“夜枭号”船长的报告透过干扰传来,“但检测到多处强烈的、非自然的信息结构残留,其编码方式……与‘观察者’类似,但似乎更加……古老,或者说,更加‘基础’。”
仿佛“观察者”是这里的常客,但它们此刻并不在场。
就在堡垒分析这些初步数据时,“夜枭号”再次传回了一条极其简短、却让所有人脊背发凉的信息:
“检测到周期性空间结构共振……来源……试验场深处……共振模式……与信息包波形……部分吻合……请求进一步指示……”
信息到此戛然而止,通讯被更强烈的干扰彻底切断,无论堡垒如何尝试,都无法再与“夜枭号”建立稳定连接。
“夜枭号”失联了。
指挥中心一片死寂。最坏的情况似乎发生了。
李娜脸色凝重,但她并没有慌乱。“静滞”区域干扰强烈,失联并不完全意味着遇难。她立刻下令:“持续尝试联系‘夜枭号’。启动备用通讯协议。分析已接收到的关于空间结构共振的数据!”
杨教授团队立刻投入工作。他们将“夜枭号”最后传回的关于共振模式的数据片段,与信息包波形进行比对。
“吻合度……百分之三十二……”一名研究员汇报,语气并不乐观,“虽然有关联,但差异很大。”
“不,看这里!”杨教授指着频谱分析图上的一处细节,“虽然整体模式不同,但几个关键节点的频率和相位……完全一致!就像是用同样的‘材料’,编织成了不同的‘图案’!”
这个发现让事情变得更加复杂。试验场深处的共振,与王超留下的波形,使用着同源的“规则语言”,却表达着不同的含义。
“观察者”指引他们来这里,到底是为了什么?这里存在的,是另一个被“静滞”的“终极裁剪协议”?还是……别的什么东西?
“星火号”隔离舱内,那艘沉寂的飞船依旧没有任何动静。但在其核心深处,那枚细微的晶体,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似乎微微动了一下,仿佛感应到了来自遥远星域的那一丝同源的“规则涟漪”。
内与外的线索,在此刻以一种无人能解的方式,隐隐交织。
李娜看着星图上那个代表着失联与未知的光点,又看了看监测屏幕上“星火号”平稳的读数,缓缓握紧了拳头。
“夜枭号”的失联,或许并非终结。那片“静滞”之地隐藏的秘密,以及它与王超、与“观察者”之间的关联,必须被揭开。
新的风暴,似乎正在那片被时光遗忘的试验场中,悄然酝酿。
(第7卷 第445章 完)
喜欢开局带娃求生,万倍资源反哺龙国请大家收藏:(www.suyingwang.net)开局带娃求生,万倍资源反哺龙国三月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