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3章 涟漪中的低语
方舟堡垒如同一个精密运转的蜂巢,在寂静与期待中等待着那个关键节点的到来。杨教授团队根据之前积累的数据,预测出“星火号”下一次活跃期可能出现在标准时间的三十六小时后,误差范围正负五小时。这个预测基于极其有限的数据点,可靠性存疑,但却是他们目前唯一的指引。
信息包被小心翼翼地转移到了一个特制的悬浮平台上,平台由惰性材料制成,表面铭刻着用于稳定能量场的细微纹路。它被安置在“星火号”隔离舱的外侧,与飞船核心区域仅一壁之隔,无数高灵敏度的传感器如同触须般环绕在周围,准备捕捉任何一丝可能的互动。
李娜批准了老周率领的高速反应舰队出击计划。数艘经过改装、强化了机动性和电子对抗能力的“追猎者”改进型,以及老周的座舰“不屈号”(其主炮再次进行了秩序之力频率的校准),如同离巢的猎鹰,悄无声息地融入了堡垒外围的黑暗,开始在几条关键航路上进行高机动巡逻。他们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威慑,旨在干扰“观察者”肆无忌惮的“清扫”行动。
堡垒内部的时间,仿佛被拉长了。每一秒都伴随着监测屏幕上平稳的基线和研究人员屏住的呼吸。
二十小时过去了,一切平静。
三十小时过去了,“星火号”依旧沉寂。
三十五小时,预测窗口即将关闭,焦虑开始在空气中弥漫。
就在第三十六小时刚过,预测窗口的中点,监测屏幕上的几条关键曲线,几乎同时出现了波动!
首先是空间曲率监测仪!那熟悉的、极其细微的涟漪再次出现,这一次,持续了将近零点五秒,比之前任何一次都更长久,波动的模式也似乎更加……“复杂”,仿佛在尝试描绘某种结构。
紧接着,是超敏感引力计!又一次短暂的质量异常波动,峰值比上一次略有提升!
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杨教授死死盯着与信息包相关的传感器读数。
来了!
就在“星火号”内部空间涟漪达到顶峰的瞬间,放置在隔壁的信息包,其外部那层无形的“意志印记”加密场,同步爆发出了一次清晰可辨的共振波动!那波动不再微弱,而是如同被投入石子的水面,荡开了一圈圈肉眼不可见、却能被仪器清晰捕捉的涟漪!
共振持续了大约零点三秒。
然后,一切迅速平复。
“星火号”内部的异常消失,重新归于死寂。信息包外部的波动也平息下去,那层“意志印记”依旧稳固,无法被穿透。
“快!分析共振数据!所有传感器记录,一点都不能漏!”杨教授的声音因激动而有些变调。
数据流如同洪水般涌入分析终端。几分钟后,初步结果出来了。
“教授!信息包本身……没有被破解。”一名研究员汇报,语气带着一丝失望,但随即又变得惊疑不定,“但是……但是在共振期间,信息包外部加密场的波动……它……它似乎向外‘辐射’出了一段极其短暂、结构特殊的……信息流!”
“信息流?内容是什么?”李娜的声音通过通讯器传来,她也时刻关注着这边的进展。
“无法完全解析!其编码方式完全未知,但……但其载体似乎是……是秩序之力本身波动与空间涟漪的某种混合模式!”研究员的声音带着难以置信,“我们只能勉强捕捉到其存在,并记录下其‘波形’。”
“波形呢?显示出来!”杨教授急切道。
一段极其复杂、仿佛无数正弦波、方波、锯齿波以无法理解的方式叠加、纠缠在一起的动态波形图,出现在主屏幕上。它不像任何已知的能量信号或数据流,更像是一种……“活”的、不断变化的规则显化。
“这……这到底是什么?”老周的声音也从舰队频道插了进来,他显然也在远程关注。
杨教授凝视着那不断变幻的波形,眼中闪烁着狂热与困惑的光芒。他尝试用现有的所有解码算法去匹配,都失败了。这似乎是一种超越了当前科技树理解范畴的“语言”。
“或许……我们搞错了方向。”李娜的声音再次响起,带着一丝深思,“这也许根本不是用来‘阅读’的信息……而是一种……‘钥匙’或者‘坐标’的另一种表现形式?一种需要特定‘环境’或者‘状态’才能激活的指引?”
她的目光投向隔离舱内那艘沉寂的“星火号”。
“记录下这段波形的一切细节。将其与‘星火号’内部空间涟漪的数据进行最高精度的比对。”李娜下令,“另外,将这份波形数据同步传给老周。虽然我们不知道它是什么,但既然它源自于王超,或许在外部,也能找到与之相关的‘锁孔’。”
就在堡垒内部为这意外发现而忙碌时,外部巡逻的老周舰队,也终于与他们的目标遭遇了。
不是在预想的关键航路,而是在一片原本被认为安全的星尘云边缘。一艘“潜行者”刚刚完成对一颗小型科研卫星的“清理”,正准备扭曲空间遁走。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