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半夜的风卷着雪粒子往脖子里钻,杨靖缩在会计屋后山墙的草垛里,鼻尖冻得通红。
老机修蹲在他旁边,嘴里叼着根旱烟杆,火星子在暗夜里忽明忽暗——这老爷子非说“烟味能熏走耗子”,结果倒把杨靖呛得直揉眼睛。
“小杨啊,你说那耗子今晚会来?”老机修用烟杆捅了捅他的腰,“我可把家里那半瓶二锅头都垫草垛底下了,明儿要白蹲,你得赔我。”
杨靖盯着工分墙上那片泛着湿红的空白,喉咙里滚出个闷笑:“刘会计下午记工本上多写的‘小花娘代记加班一小时’,早该挠得某些人睡不着觉了。您瞅那红漆——”他伸手摸了摸墙,指尖沾了层黏糊糊的红,“我特意让张大山去镇上调的,加了明矾,三天都不带褪的。”
话音刚落,草垛后的篱笆传来“吱呀”一声。
杨靖脊梁骨一绷,和老机修对视一眼——那道黑影猫着腰,像团被风吹歪的破布,正顺着墙根往会计屋挪。
月光漫过他肩头时,杨靖看清了那张脸:可不就是县供销社跟来的通讯员!
白天还揣着钢笔装正经,这会儿倒像偷油的耗子,鞋底在雪地上蹭出两道浅痕。
通讯员摸到工分墙前,先左右张望了三回,才从怀里掏出个油布包。
杨靖眯起眼——油布摊开,竟是个带锁的小本子,封皮磨得发亮,边角还沾着星点墨迹。
他踮着脚凑到工分墙前,借月光比对墙上的数字,又翻出怀里的记工本,手指在纸页上戳得飞快:“差一小时……差一小时……”
“同志,查账不打灯,是怕光见鬼?”
杨靖的声音像块冰砣子砸进雪堆。
通讯员“嗷”地一蹦,小本子“啪”地摔在地上,油布包滚进雪窠里。
他转身要跑,却被老机修抄起草叉拦住去路——老爷子嘴上说怕冷,手里的草叉倒举得比谁都利索。
“别……别动手!”通讯员膝盖一软,瘫坐在雪地上,额角的汗混着雪水往下淌,“我、我就是来看看……”
杨靖蹲下来,捡起地上的小本子。
封皮内侧用铅笔写着“陈干事亲启”,翻开第一页,密密麻麻记着“平安屯工分异常:三月初五二队多记三分”“四月初八分红比上月少两毛”,连上个月杨靖带人修灌溉渠用的煤油,都被标了“电力来源不明”。
“您每晚来抄账,是为‘审计’,还是为‘定罪’?”杨靖把本子拍在通讯员腿上,“上个月王婶子帮李奶奶挑水记的两分,您记成‘虚增工分’;前儿大柱子替病号顶班的三小时,您标‘异常加班’——合着在您这儿,咱屯子老少爷们互相帮衬的情分,倒成了罪证?”
通讯员喉结动了动,声音细得像蚊鸣:“上头说……要抓典型。”
“抓典型?”院外突然响起一声炸雷似的喝问。
张大山裹着羊皮袄冲进来,手里还拎着根顶门杠,“我张大山当队长十年,头回见查账查到半夜摸黑的!老杨,搜他身!”
“别别别!”通讯员手忙脚乱去捂裤兜,却被张大山一把薅住后领。
从他裤腰里搜出的,除了半块冻硬的高粱饼,还有叠盖着县供销社公章的“疑点记录”,每一页都画着血红的叉。
杨靖没接那些纸,反而蹲下来,把通讯员掉在地上的油布包捡起来。
布角沾着红漆——正是工分墙上那片空白处的新漆。
“您看这红漆。”他指着墙上的湿痕,“没干的时候,碰一下就留印子。您刚才翻工分墙,袖口蹭了漆吧?”
通讯员低头一看,蓝布衫袖口果然沾着道淡红,脸色瞬间煞白。
“我们改的是人情,你们盯的是人心——谁更该查?”杨靖站起身,把“疑点记录”塞回通讯员怀里,“拿回去,附上我们的《工分溯源图》。要是真为公,明儿我带你们查三天三夜;要是为毁……”他敲了敲工分墙,红漆在月光下泛着湿亮的光,“这墙能照出所有黑手。”
通讯员攥着本子站起来,背影像根被踩弯的高粱秆。
他走到篱笆边又回头,张了张嘴想说什么,最终只憋出句:“那、那红漆……真三天不褪?”
“老机修,您说呢?”杨靖转头看向墙角。
老机修正蹲在墙根,用指甲刮下一块红漆,凑到鼻子前嗅:“加了明矾,掺了点蜂蜡,雨水冲不化,日头晒不裂。”他冲通讯员乐,“小同志,下回再来,记得带块干净布——这漆粘在身上,比狗皮膏药还难揭。”
通讯员的背影消失在夜色里后,张大山把顶门杠往地上一杵:“老杨,就这么放他走了?我看那本子里记的,明摆着是要告咱们!”
“告?”杨靖摸出兜里的系统面板,幽蓝的光映得他眼睛发亮,“等他把《工分溯源图》带回去,县供销社的算盘就得翻个儿。再说了——”他指了指面板上跳动的提示,“系统刚发消息,‘审计预演·第二环’达成,能发起联屯互查了。明儿我就给西岭、北坡送工分墙模板去。”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