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猛那“实在”的邀请,最终被林墨以需要巩固今日观测所得为由,婉言谢绝了。高大汉子虽有些失望,嘟囔着“观星哪有打拳痛快”,却也没强求,自顾自地又跑回后山,继续他那雷打不动的肉身锤炼去了。
观星台上,重归寂静。
林墨却没有立刻返回石殿休息。他独自一人,在冰凉的石面上盘膝坐下,仰望着头顶那片已恢复“正常”的璀璨星河。夜风带着云海深处的湿气拂过,却吹不散他心头的灼热与清明。
白玉师尊最后的点拨,如同在他原本局限于卷轴与识海的观星世界中,推开了一扇新的窗户。他不再仅仅将星空视为一幅需要记忆和理解的静态图谱,而是开始尝试将其看作一个巨大的、活着的、与万物息息相关的生命体。
他缓缓闭上双眼,这一次,没有立刻运转“加速感知”,而是先将心神彻底放松,如同水滴融入大海般,尝试着与这片天地,与脚下的星陨峰,与周围流动的星辉和空气融为一体。
他“听”到了风穿过古老石柱缝隙时,发出的细微呜咽,那声音中似乎也带着星辰的韵律。
他“感”到了脚下平台深处,那磅礴地脉之力与周天星力交汇时,产生的微弱共鸣。
他甚至能隐约捕捉到,远处后山方向,石猛那旺盛气血如同黑夜中的火炬,灼烧着空气,对附近偏阴属性的星辉产生的持续而稳定的排斥与扰动。
这些,都是“势”。
他回想起之前辨认“荧惑星”时的艰难。当时只觉得石猛师兄的气血如同噪音般干扰着他的感知。但现在,他尝试换一个角度。
他将一部分精神力,不再专注于穿透那气血的干扰,而是如同轻纱般,覆盖在石猛那磅礴的气血“势场”边缘,细细体会其特性——至阳、刚猛、灼热、充满爆发性的力量。
然后,他再将主要的精神力投向星空,去寻找那些同样具备“至阳”特性的星辰。
果然!
当他的感知掠过“太阳”星(虽在夜晚,但其在星图中的投影与本质依然可被高阶观星者感知)时,能清晰地感觉到,石猛那至阳气血形成的“势”,非但没有形成干扰,反而像是一面巨大的共鸣壁,将“太阳”星那霸道炽烈的“星势”隐隐放大、凸显了出来!虽然依旧遥远模糊,但那种“存在感”却比之前强烈了数倍!
同样,对于属性偏向“金”的“太白星”,其锐利之意,在那刚猛气血的烘托下,也显得更加锋芒毕露。
原来如此!
干扰与辅助,只在一念之间。关键在于,你是否能认清这“势”的本质,并找到与之相契合的星辰。
明悟这一点,林墨心中豁然开朗。他不再将石猛的存在视为纯粹的麻烦,反而将其当作一个练习感知和利用“势”的活教材。
他开始尝试更精细的操作。在维持对星空主星感应的同时,分出一丝心神,主动去调节自身精神力的“频率”,使其更贴近石猛那至阳气血的波动,然后借助这股被“同化”的精神力,去更清晰地捕捉那些阳属性星辰的“星势”。
过程依旧生涩,精神力消耗甚至更大,但他乐此不疲。每一次成功的共鸣,每一次更清晰的感知,都让他对“观星”的理解加深一分。
同时,他也意识到,自己对《基础观星录》中星辰“名、位、性、势”的掌握,还远远不够。尤其是“势”,卷轴上只有最基础的描述,而真实的“星势”是动态的,是随着星辰运行、彼此影响、乃至地面环境变化而时刻变化的。这需要海量的观察、记录和总结,绝非一朝一夕之功。
夜色渐深,星辉愈发明亮。
林墨停止了对“势”的主动探索,精神力消耗已近极限。他静静地坐着,任由身体自发吸收着周围浓郁的星辰之力,补充着消耗。
他内视己身。经脉中的时空神脉,在经历了白日枯燥的铭刻与夜晚紧张的观测、以及方才对“势”的初步感悟后,似乎变得更加灵动,那流淌的银色光华之中,隐隐多了一丝难以言喻的“灵性”,仿佛与周天星辰的联系更加紧密了。
虽然丹田依旧空空如也,道基之困仍未解决,但林墨的心中,却充满了前所未有的踏实感与方向感。
他走的这条路,或许崎岖,或许与他人不同,但每一步,都算数。每一次对星辰的认知加深,每一次对“势”的理解突破,都在夯实着他的根基,拓宽着他的视野,滋养着他独一无二的时空神脉。
这微光,虽始于星陨峰顶,始于对百颗主星的艰难辨认,却已悄然在他道途之上点亮,并随着他的前行,渐次扩散,照亮更多未知的领域。
他站起身,最后望了一眼那浩瀚无垠的星海,转身走向石殿。
前路漫长,但他已知如何前行。
(第六章 完)
喜欢时渊之主!请大家收藏:(www.suyingwang.net)时渊之主!三月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