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西龙家院子里的变化,自然瞒不过山海屯乡亲们的眼睛。那些奇怪的玻璃器皿、整天冒着淡淡蒸汽的孵化桶、还有穿着白大褂进进出出的省城技术员,都成了屯子里最新的热议话题。
起初,大家只是好奇围观,议论纷纷。
“瞅见没?张家院里摆弄的那些瓶瓶罐罐,说是能‘种’出海蛎子苗来!这不是瞎胡闹嘛!”
“省里来的专家?能耐真那么大?那海里的东西是能种出来的?”
“西龙这小子是真能折腾,刚消停几天,又鼓捣上新花样了。”
但随着技术员们开始频繁下海测量,张西龙带着大壮、赵小山在靠近碗礁岛的那片平静内湾打下毛竹桩、铺设浮梗、悬挂起一串串白色的养殖笼时,一些人的心态开始发生了变化。
那一片海域,虽然平日里不是主要航道,也不是传统的优良渔场,但也是屯里人世代赶海、下小挂网的地方。现在被张西龙这么一圈占,虽然没明说不让旁人靠近,但那架势,明显是要划地为界了。
这天傍晚,张西龙和大壮刚从海上固定好最后一批养殖筏架回来,浑身湿透,又累又饿。刚进院子,就看见屯里的老渔户孙老栓和几个相熟的老伙计,正蹲在自家院墙根下抽着旱烟,脸色都不太好看。父亲张改成陪着,脸色也有些尴尬。
“栓叔,六爷,你们咋有空过来了?”张西龙心里咯噔一下,面上却笑着打招呼。
孙老栓磕了磕烟袋锅子,站起身,脸上挤出一丝笑容,语气却带着试探:“西龙啊,回来了?听说…你这几天在湾子那边忙活得不轻?弄了些筏子架子?”
“嗯呐,”张西龙点点头,一边脱着湿漉漉的外衣一边说,“跟省里专家合作,试试养点海蛎子。”
“养海蛎子?”旁边一个叫李老六的老汉忍不住开口,语气有些冲,“西龙,不是六爷说你,那湾子虽说鱼不多,可也是咱屯老少爷们赶海下小网的地方。你这又是打桩又是拉绳的,还把那么大片地方都占了,俺们以后还咋去?你那海蛎子金贵,俺们捞点小鱼小虾就不行啦?”
这话一出,其他几个老汉也纷纷附和:
“就是!那湾子里的蛤蜊、小螃蟹,俺家孙子就指着摸点解馋呢!”
“你们这筏子绳子横七竖八的,俺的小船以后还咋过去下网?挂上了算谁的?”
气氛顿时变得有些紧张。大壮在一旁听着,脸色涨红,想开口争辩,被张西龙用眼神制止了。
张西龙早就料到会有这么一出。利益当前,尤其是触及到别人原有的、哪怕是很微小的利益时,矛盾总会产生。
他深吸一口气,脸上笑容不变,语气诚恳:“栓叔,六爷,各位叔伯,你们说的在理。这事怪我,没提前跟大伙儿打招呼,让各位多心了。”
他先放低姿态,然后才解释道:“我们弄的这个养殖区,其实占的地方不大,就在湾子最里面那块水流平缓的地方,绝对不影响大伙儿平时行船。至于赶海下小网,更不影响,湾子口那边滩涂大着呢,我们这筏架都在深水区,不碍事。”
他指着院子里那些设备:“省里专家说了,这养殖搞好了,不光我家受益。以后规模大了,需要人手帮忙打理、看护、收获,咱屯里都能跟着干,挣工钱。这海蛎子苗要是真育成了,多了,以后咱这片海资源就更丰富了,对大家都有好处不是?”
他这话半真半假,既说明了实际情况,又画下了一个共同富裕的大饼。
但孙老栓等人显然没那么容易被说服。李老六哼了一声:“说得比唱得好听!谁知道能不能成?万一不成,这地方让你们白占了?就算成了,挣钱也是你们老张家挣大头,俺们能捞着啥好?”
“六爷这话说的,”张西龙笑道,“这样吧,为了表示诚意,也免得大家担心。我在这儿表个态:第一,养殖区绝对不影响大家正常行船和赶海,我明天就在那边插上浮标,把航道和作业区给大家标清楚;第二,这养殖要是真搞成了,需要人手,优先请咱屯里的叔伯兄弟,工钱一天三块,现结!第三,”
他顿了顿,加重了语气:“不管成不成,今年过年,我家出钱,请咱全屯的老少爷们吃顿好的!猪肉管够!就当是我张西龙提前谢谢乡亲们支持了!”
软硬兼施,加实实在在的好处!一天三块的工钱,在这年头可是高工资!年底的猪肉宴,更是挠到了所有人的痒处!
孙老栓等人的脸色顿时缓和了不少。他们来闹,无非是怕利益受损,现在见张西龙话说到这个份上,既给了面子,又许了实惠,再闹下去就显得不识趣了。
孙老栓干咳两声,脸上有了笑模样:“西龙啊,你看你,叔不是那个意思…就是过来问问,问问…你是个有本事的,愿意带着大伙儿挣钱,那是好事!好事啊!咱们肯定支持!”
“对对对!支持!肯定支持!”其他几人也连忙改口,气氛瞬间融洽起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