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初,北燕王冯弘抵达辽东后,高丽王高琏派遣使者慰劳他说:“龙城王冯君,来到野外暂住,士兵和马匹都辛苦了吧?” 冯弘既惭愧又愤怒,以皇帝的名义斥责高琏。高丽把冯弘安置在平郭,不久又迁徙到北丰。冯弘一向轻视高丽,在北丰仍然像在自己国家一样施行政令、制定刑罚、赏赐惩罚。高丽于是夺走了他的侍从,扣押他的太子冯仁作为人质。冯弘怨恨高丽,派遣使者前往南朝宋上奏表,请求迎接他前往江南;宋文帝派遣使者王白驹等人迎接冯弘,并命令高丽提供物资,护送冯弘南下。高丽王不想让冯弘前往江南,派遣将领孙漱、高仇等人在北丰杀死冯弘,连同他的子孙十多人一起遇害,追谥冯弘为昭成皇帝。王白驹等人率领七千多名部下袭击孙漱、高仇,杀死高仇,生擒孙漱。高丽王因王白驹等人擅自杀人,派遣使者将他们逮捕送回南朝宋。宋文帝因高丽是远方国家,不想违背它的意愿,将王白驹等人关进监狱;不久又赦免了他们。
夏季四月,南朝宋太子刘劭迎娶已故黄门侍郎殷淳的女儿为妃。
五月初一,北魏实行大赦。
五月十九日,北魏皇帝前往五原。秋季七月,从五原出发北伐柔然。命令乐平王拓跋丕统领十五名将领从东路进军,永昌王拓跋健统领十五名将领从西路进军,北魏皇帝亲自率领军队从中路进军。抵达浚稽山后,又将中路军分为两支:陈留王拓跋崇从大泽向涿邪山进军,北魏皇帝从浚稽山向北前往天山,向西登上白阜山,最终没有遇到柔然军队,于是撤军返回。当时漠北发生严重干旱,没有水草,士兵和马匹大多死亡。冬季十一月初一,发生日食。
十二月二十二日,北魏皇帝返回平城。
豫章人雷次宗爱好学习,隐居在庐山。朝廷曾经征召他担任散骑侍郎,他没有就任。这一年,朝廷以处士的身份将他征召到建康,在鸡笼山开设学馆,让他聚集学生讲学。宋文帝向来喜好文学艺术,命令丹阳尹庐江人何尚之设立玄学,太子率更令何承天设立史学,司徒参军谢元设立文学,加上雷次宗的儒学,合称为 “四学”。谢元是谢灵运的堂弟。宋文帝多次前往雷次宗的学馆,让雷次宗戴着头巾(平民服饰,以示尊重)为自己讲学,给他的物资供给非常丰厚。朝廷又任命雷次宗为给事中,他没有就任。过了很久,雷次宗返回庐山。
司马光说:《易经》中说:“君子应当多了解前代的言论和行为,以培养自己的品德。” 孔子说:“言辞能够表达意思就可以了。” 既然如此,那么史学只是儒学的一个分支,文学只是儒学的次要部分;至于老子、庄子的虚无思想,本来就不适合作为教化的内容。求学的人是为了探求真理;天下的真理只有一个,怎么会有 “四学” 呢!
宋文帝性情仁厚谦恭,生活节俭,勤于处理政务,遵守法令但不苛刻,宽容待人但不放纵。文武百官都长期担任自己的职务,地方长官以六年为一个任期,官吏不随意免职,百姓有所依附。在这三十年里,国家境内安定无事,人口繁衍增多;百姓缴纳的赋税和承担的徭役,只限于规定的年度赋税,百姓早晨出去劳作,晚上回家休息,只需打理自己的家业。乡里之间,到处都能听到讲学诵读的声音;士人注重操守品行,乡里以轻薄的行为为耻。江南的风俗,在这个时期最为美好。后来谈论政治的人,都称赞元嘉年间的治理。
宋太祖文皇帝元嘉十六年(己卯年,公元 439 年)
春季正月二十五日,司徒刘义康晋升为大将军,仍兼任司徒;南兖州刺史、江夏王刘义恭晋升为司空。
北魏皇帝前往定州。
起初,宋高祖留下遗诏,命令皇子们依次镇守荆州。临川王刘义庆在荆州任职八年,宋文帝想为他挑选继任者,按照顺序应当是南谯王刘义宣。宋文帝认为刘义宣才能平庸鄙陋,不任用他;二月二十三日,任命衡阳王刘义季为都督荆州、湘州等八州诸军事、荆州刺史。刘义季曾经在春季出去打猎,看到一位老人披着草席在耕种,身边的人呵斥老人,老人说:“沉迷于打猎,是古人所告诫的。如今春天阳气上升,万物生长,一天不耕种,百姓就会错过农时,怎么能因为打猎取乐而驱赶斥责老农呢!” 刘义季停下马说:“您是贤德之人啊!” 命令手下赏赐老人食物,老人推辞说:“大王不耽误农时,那么境内的百姓都会吃饱大王赐予的粮食,老夫怎么敢独自接受大王的赏赐呢!” 刘义季询问老人的姓名,老人没有告知就离开了。
三月,北魏雍州刺史葛那侵犯上洛,上洛太守镡长生放弃郡城逃走。
三月二十五日,北魏皇帝返回皇宫。
杨保宗与他的哥哥杨保显从童亭逃往北魏。四月十四日,北魏皇帝任命杨保宗为都督陇西诸军事、征西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秦州牧、武都王,镇守上邽,将公主嫁给她为妻;任命杨保显为镇西将军、晋寿公。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