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年范围】
这段记载从庚申年(公元360年)开始,到戊辰年(公元368年)结束,共九年时间。
---
【公元360年】
晋穆帝升平四年(庚申年,公元360年)
春季,正月:癸巳(二十日),前燕皇帝慕容俊在邺城举行盛大阅兵,本想任命大司马慕容恪、司空阳骛为将,率军入侵东晋。恰逢他病重,于是召见慕容恪、阳骛以及司徒慕容评、领军将军慕舆根等人,接受遗诏辅佐朝政。甲午(二十一日),慕容俊去世。戊子(此日期疑有误,按顺序应在甲午后),太子慕容暐即位,时年十一岁。下令大赦天下,改年号为“建熙”。
前秦:秦王苻坚划分司隶校尉部部分地区设置雍州,任命河南公苻双为都督雍、河、凉三州诸军事、征西大将军、雍州刺史,改封他为赵公,镇守安定。封弟弟苻忠为河南公。
仇池:仇池公杨俊去世,他的儿子杨世继位。
二月:前燕尊奉可足浑皇后为皇太后。任命太原王慕容恪为太宰,总管朝廷政务;上庸王慕容评为太傅,阳骛为太保,慕舆根为太师,参与辅佐朝政。慕舆根性情质朴刚强,自恃是前朝有功勋的旧臣,心中不服慕容恪,行为举止傲慢。当时太后可足浑氏经常干预朝廷事务,慕舆根想作乱,就对慕容恪说:“如今皇上年幼,母后干预政事,殿下应防备意外的变故,考虑自我保全的方法。况且平定天下,是殿下的功劳。兄死弟继,是古今的成规,等到先帝葬礼完毕,应该废黜皇上为王,殿下自己登上尊位,以此为大燕带来无穷的福运。”慕容恪说:“你喝醉了吗?怎么说这样悖逆的话!我和你共同接受先帝的遗诏,为什么突然提出这种建议?”慕舆根惭愧认错后退下。慕容恪把此事告诉吴王慕容垂,慕容垂劝慕容恪杀掉他。慕容恪说:“如今刚刚遭遇先帝大丧,晋、秦两个邻国都在伺机寻衅,而我们辅政大臣却自相残杀,恐怕违背了远近民众的期望,暂且容忍他吧。”秘书监皇甫真对慕容恪说:“慕舆根根本就是平庸之辈,过分蒙受先帝厚恩,被引荐参与辅政。然而小人没有见识,自从国家遇到大丧以来,骄横日甚一日,必将酿成祸乱。明公您如今处于周公的地位,应当为国家深谋远虑,早日处置他。”慕容恪没有听从。
慕舆根又对可足浑太后和燕主慕容暐说:“太宰、太傅将要图谋不轨,我请求率领禁卫军去杀掉他们。”可足浑太后准备听从,慕容暐说:“太宰、太傅两位大人,是国家亲近贤良的重臣,先帝挑选他们,将孤儿寡母托付给他们,一定不会这样。怎么知道不是太师你想作乱呢!”于是停止。慕舆根又思念东方的龙城故土,对可足浑太后和慕容暐说:“如今天下萧条,外敌不止一个,国家庞大,忧患深重,不如返回东都(龙城)。”慕容恪听说后,便与太傅慕容评商议,秘密上奏慕舆根的罪行,派右卫将军傅颜到宫内省诛杀慕舆根,连同他的妻子、儿子、同党也一并处死。实行大赦。这时刚刚遭遇先帝大丧,诛杀行动繁多,朝廷内外恐惧震动,太宰慕容恪举止如同平常,别人看不到他有忧虑的神色,每次出入,只带一个随从步行。有人劝他应该自己加强戒备,慕容恪说:“人心正恐惧,应当用稳重安详来镇服他们,怎么能自己先惊慌骚动,那样大家还仰望依靠谁呢!”因此人心逐渐安定。
慕容恪虽然总揽大权,但对于朝廷的礼制,谨慎严格,凡事必定和司徒慕容评商议,从不独断专行。虚心对待士人,咨询治国的好方法,根据才能授予官职,使人们不超越本人的职位。下属官员、朝廷大臣如果有人犯了过失,也不公开宣布他们的罪状,根据情况调动职务,不让他们失去应有的品级,仅以此作为贬黜。当时的人都以此为很大的耻辱,没有人敢再犯错误。偶尔有人犯小过错,都会自己责备说:“你难道还想让宰公(慕容恪)给你升官吗!”东晋朝廷刚听说燕主慕容俊去世,都认为中原可以图谋收复。桓温说:“慕容恪还在,我们的忧虑正大着呢。”
三月:己卯(疑为具体日期),将燕主慕容俊安葬在龙陵,谥号为景昭皇帝,庙号为烈祖。从各郡国征调的士兵,因为燕朝多难,互相惊扰震动,往往擅自逃散回家,从邺城以南,道路断绝堵塞。太宰慕容恪任命吴王慕容垂为使持节、征南将军、都督河南诸军事、兖州牧、荆州刺史,镇守梁国的蠡台;任命孙希为并州刺史,傅颜为护军将军,率领骑兵二万人,到黄河以南显示军威,到达淮河边才返回,于是境内安定。孙希是孙泳的弟弟。
匈奴:匈奴首领刘卫辰派遣使者向前秦投降,请求在内地耕种田地,春天来秋天回去;秦王苻坚同意了。夏季,四月,前秦云中护军贾雍派司马徐赟率领骑兵袭击刘卫辰,俘获大量人口牲畜而回。苻坚愤怒地说:“朕正要用恩信安抚戎狄,而你却贪图小利来败坏这件事,为什么!”罢黜贾雍,让他以平民身份代理职务,派使者送还所俘获的人口牲畜,加以安慰抚恤。刘卫辰于是迁入塞内居住,并经常向前秦进贡。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