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戊子年到辛卯年,共四年)
晋成帝咸和三年(戊子年,公元328年)
春季正月,温峤率军援救建康,驻守寻阳。
苏峻部将韩晃在慈湖袭击司马流;司马流素来懦弱,临战时吃烤肉都不知道往嘴里送,最终兵败身亡。
丁未日(正月二十八日),苏峻率领祖涣、许柳等部众两万人,从横江渡江,登牛渚山,驻军陵口。朝廷军队抵抗,屡战屡败。二月庚戌(初一),苏峻进抵蒋陵覆舟山。陶回对庾亮说:“苏峻知道石头城有重兵防守,不敢直接南下,必定绕道小丹杨从南面步行而来;应设伏兵截击,可一战擒获。”庾亮未采纳。苏峻果然从小丹杨而来,夜间行军迷路,队伍混乱。庾亮得知后深感后悔。
朝廷官员因京城危急,多遣送家属到东方避难,唯左卫将军刘超将妻儿迁入宫内居住。
朝廷任命卞壸都督大桁东诸军事,与侍中钟雅率领郭默、赵胤等部在西陵与苏峻交战。卞壸等大败,死伤数以千计。丙辰(初七),苏峻进攻青溪栅,卞壸率军抵抗但未能阻挡。苏峻乘风纵火,焚烧朝廷官署及军营寺庙,顷刻间化为灰烬。卞壸背痈初愈,伤口未愈仍奋力率部苦战至死;其子卞眕、卞盱追随父亲,一同战死。他们的母亲抚尸痛哭:“父为忠臣,子为孝子,还有什么遗憾!”丹杨尹羊曼率兵守云龙门,与黄门侍郎周导、庐江太守陶瞻皆战死。庾亮在宣阳门内列阵,未及成阵士兵皆弃甲逃跑,庾亮与弟庾怿、庾条、庾翼及郭默、赵胤逃往寻阳。临行对钟雅说:“后事托付给您了。”钟雅答:“国家倾覆,是谁的过错?”庾亮说:“今日之事,不必再说了。”庾亮乘小船逃亡时遭乱兵抢劫,侍卫射贼误中舵工,船夫应弦倒地。全船惊慌欲散,庾亮镇定道:“这等箭术怎能射贼!”众人方才安心。
苏峻叛军攻入台城,司徒王导对侍中褚翜说:“陛下应当坐镇正殿,您可请陛下速出。”褚翜立即入内抱晋成帝登上太极前殿;王导及光禄大夫陆晔、荀崧、尚书张闿一同登上御床护卫皇帝。任命刘超为右卫将军,令其与钟雅、褚翜侍立左右,太常孔愉着朝服守卫宗庙。百官逃散,宫殿萧条。苏峻士兵入殿呵斥褚翜退下,褚翜正色道:“苏将军来朝见陛下,军人岂能侵犯!”叛军不敢上殿,冲入后宫劫掠宫人及太后侍从。苏峻驱役百官,光禄勋王彬等遭鞭挞,被迫负重登蒋山。叛军剥光士女衣物,众人以破席杂草蔽体,无草者以土覆身;哀嚎之声震动内外。
当初姑孰陷落时,尚书左丞孔坦曾说:“观苏峻之势必破台城,非战士无须穿军服。”台城陷落后,穿军服者多死,平民打扮者无恙。
当时官库有布二十万匹,金银五千斤,钱亿万,绢数万匹,其他物资相当,均被苏峻耗尽;御厨房仅剩数石烧焦的米供应御膳。
有人劝钟雅:“您性情刚直,必不为敌所容,何不早做打算!”钟雅答:“国乱不能救,君危不能助,各自逃命求免,何以称臣!”
丁巳(初八),苏峻假传诏书大赦天下,唯庾亮兄弟不在赦免之列。因王导德高望重,仍让他居己之上。任命祖约为侍中、太尉、尚书令,苏峻自任骠骑将军、录尚书事,许柳为丹杨尹,马雄为左卫将军,祖涣为骁骑将军。弋阳王司马羕谒见苏峻称颂其功,苏峻复其西阳王、太宰、录尚书事之职。
苏峻派兵攻吴国内史庾冰,庾冰不敌弃郡逃往会稽,至钱塘江时遭悬赏追捕。吴郡差役藏庾冰于船中,用芦席覆盖,击桨吟啸逆流而行。每遇巡查,便以杖击船说:“何处找庾冰?庾冰就在此。”众人以为醉语不生疑,庾冰得以幸免。苏峻任命侍中蔡谟为吴国内史。
温峤闻建康失守悲恸大哭;有人来访亦相对痛哭。庾亮至寻阳宣太后诏令,任温峤为骠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加授徐州刺史郗鉴为司空。温峤说:“当今应以灭贼为急,未立功而先授官,何以示天下!”拒不接受。温峤素来敬重庾亮,庾亮虽败仍更加推崇,分兵予庾亮。
后赵实行大赦,改元太和。三月丙子(疑误),庾太后因忧患去世。
苏峻向南驻扎于湖。
夏季四月,后赵将领石堪攻宛城,南阳太守王国投降;遂进攻淮水沿岸的祖约军。祖约部将陈光起兵反攻,祖约侍从阎秃相貌类似祖约,陈光误擒阎秃。祖约越墙逃脱,陈光投奔后赵。
壬申(疑误),明穆皇后葬于武平陵。
庾亮、温峤欲起兵讨伐苏峻,但道路隔绝不知建康消息。适逢南阳范汪至寻阳,说:“苏峻政令不一,贪婪暴虐,灭亡征兆已现,虽强易弱,朝廷危在旦夕,应及时进讨。”温峤深以为然。庾亮征召范汪为参护军事。
庾亮、温峤互相推为盟主,温峤堂弟温充说:“陶侃地位尊崇兵力强盛,应共同推举他。”温峤遂派督护王愆期至荆州,邀陶侃共赴国难。陶侃因未被列入顾命大臣而耿耿于怀,答复说:“我是戍边将领,不敢越职。”温峤多次劝说无果,于是顺应其意派使说:“您暂且镇守,我将先行进军。”使者出发两日后,平南参军荥阳人毛宝出使归来,闻讯劝温峤:“举大事当与天下共之,胜利关键在于和睦,不应有异心。即便可疑也当装作不知,何况自显分歧?应急追使者修改书信,表明必须共同进兵;若追不上前使,应再遣使。”温峤醒悟急追使者改写书信,陶侃果然应允,派督护龚登率兵见温峤。温峤拥兵七千,于是上书列数祖约、苏峻罪状,传檄各地守将,泣涕登舟。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