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自辛酉年(晋惠帝永宁元年),止于壬戌年(晋惠帝太安元年),共两年。】
晋惠帝永宁元年(辛酉年,公元301年)
春季,正月,朝廷任命散骑常侍、安定人张轨为凉州刺史。张轨因为时局动荡多难,暗中怀有占据河西、保全自身的志向,所以主动请求出任凉州。当时凉州境内盗贼横行,鲜卑部落也时常劫掠。张轨到任后,任用宋配、汜瑗为主要谋士,将盗贼和鲜卑寇匪全部讨伐击破,从此威震西部地区。
相国司马伦和孙秀派牙门将赵奉假称得到宣帝(司马懿)的神谕,说:“司马伦应当早日入主西宫(即皇帝位)。”散骑常侍、义阳王司马威(司马望的孙子)一向阿谀奉承司马伦,司马伦就让司马威兼任侍中,派他逼迫晋惠帝交出皇帝玺印和绶带,并起草禅让诏书。又派尚书令满奋手持符节,捧着玺印绶带,将皇位禅让给司马伦。左卫将军王舆、前军将军司马雅等人率领全副武装的士兵进入宫殿,向宫廷三卫司马表明意图,以威势和赏赐进行晓谕,没有人敢反抗。张林等人率兵驻守各宫门。乙丑日(正月癸丑朔,乙丑为十三日),司马伦乘坐皇帝的车驾进入皇宫,即皇帝位,大赦天下,改年号为建始。被废的皇帝(晋惠帝)从华林园西门出宫,居住到金墉城,司马伦派张衡带兵看守。
丙寅日(十四日),司马伦尊称晋惠帝为太上皇,将金墉城改名为永昌宫,废黜皇太孙司马臧,降封为濮阳王。立世子司马荂为皇太子,封儿子司马馥为京兆王,司马虔为广平王,司马诩为霸城王,都担任侍中并统领军队。任命梁王司马肜为宰衡(尊称,位在诸侯王上),何劭为太宰,孙秀为侍中、中书监、骠骑将军、仪同三司,义阳王司马威为中书令,张林为卫将军,其余党羽都担任卿、将等官职,越级提拔,多得无法记录;甚至连奴仆士兵,也加封爵位。每逢朝会时,戴貂蝉冠的官员坐得满满的(貂蝉冠为高官冠饰),当时的人编谚语讽刺说:“貂尾不够,用狗尾来续。”这一年,各地推荐的贤良、秀才、孝廉等人才都不经过考试,各郡国负责计簿的官吏以及太学生年满十六岁以上的都直接被任命为官吏;大赦令颁布时正在职的县令郡守都封侯;郡政府的主要属官都被举荐为孝廉,县政府的主要属官都被举荐为廉吏。国库的储备,都不够用来赏赐。封侯的人太多,来不及铸造印信,有时就用无字的白板代替。
当初,平南将军孙旗的儿子孙弼、侄子孙髦、孙辅、孙琰都依附巴结孙秀,与孙秀合为一族,一个月内都做到了显要的高位。等到司马伦称帝,这四人都被任命为将军,封郡侯,并任命孙旗为车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孙旗认为儿子孙弼等人接受的司马伦的官爵过度,必定会给家族带来灾祸,派小儿子孙回去责备他们,孙弼等人不听。孙旗无法制止,只能痛哭而已。
癸酉日(二十一日),杀害了濮阳哀王司马臧。
孙秀独揽朝政大权,司马伦发出的诏令,孙秀经常随意更改或自行决定,甚至自己用青纸书写诏书,有时早晨颁布的命令晚上就更改了,官员的职位调动像流水一样频繁。张林一直与孙秀不和,而且怨恨自己没能开府,秘密给太子司马荂写信说:“孙秀专权不得人心,而所谓的功臣都是小人,扰乱了朝廷,应该把他们全部杀掉。”司马荂把信交给司马伦,司马伦又拿给孙秀看。孙秀劝司马伦逮捕张林,将他处死,并诛灭其三族。孙秀因为齐王司马冏、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各自拥有强大的军队,占据一方,心中忌惮。于是全部任用自己亲信党羽去担任三王的僚属,加任司马冏为镇东大将军,司马颖为征北大将军,都授予开府仪同三司的待遇,用以表示尊宠和安抚。
李庠骁勇善战,很得人心,赵廞逐渐猜忌他但没有说出来。长史、蜀郡人杜淑、张粲劝说赵廞:“将军刚刚起兵,就立刻让李庠在外掌握重兵。他不是我们的同族,其心必异。这是倒转兵器交给别人,应该尽早除掉他。”正逢李庠劝说赵廞称帝,杜淑、张粲趁机报告赵廞,说李庠大逆不道,将李庠抓出来斩首,同时杀了他的子侄十多人。当时李特、李流都带兵在外,赵廞派人安慰他们说:“李庠说了不该说的话,罪该处死。与你们兄弟无关,不会牵连。”又任命李特、李流为督将。李特、李流怨恨赵廞,带兵回到绵竹。
赵廞的牙门将、涪陵人许弇请求担任巴东监军,杜淑、张粲坚持不同意,许弇大怒,亲手在赵廞的府阁下杀死了杜淑、张粲,杜淑、张粲的左右侍卫又杀死了许弇。这三人都是赵廞的心腹,赵廞的实力因此衰落了。
赵廞派长史、犍为人费远、蜀郡太守李苾、督护常俊率领一万多人切断北面的道路,驻扎在绵竹的石亭。李特秘密集结了七千多士兵,夜袭费远等人的军队,放火焚烧,费远军十分之八九的人被烧死,于是李特进军攻打成都。费远、李苾以及军祭酒张微趁夜砍开城门逃走,文武官员全部逃散。赵廞独自和妻子儿女乘小船逃跑,到了广都,被随从杀死。李特进入成都,纵兵大肆抢掠,派遣使者到洛阳,陈述赵廞的罪状。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