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自丁未年(公元167年),止于辛亥年(公元171年),共五年。
汉桓帝永康元年(丁未,公元167年)
春季,正月,东羌先零部落包围礻殳祤县(今陕西耀县),劫掠云阳县(今陕西淳化西北)。 当煎等羌族部落也再次反叛。段颎率军在鸾鸟县(今甘肃武威南)进击,大败羌军,西羌于是平定。
夫馀国王夫台侵犯玄菟郡(今辽宁沈阳东)。 玄菟郡太守公孙域击败了他。
夏季,四月,先零羌侵犯三辅地区(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攻陷两座军营,杀死一千多人。
五月,壬子晦(三十日),发生日食。
陈蕃被免职后,朝廷大臣震惊恐惧,没有人再敢为党人说话。 贾彪说:“我如果不西去洛阳,大祸就不能解除。”于是他就到了洛阳,劝说城门校尉窦武、尚书魏郡人霍谞等人,请他们出面营救党人。窦武上书说:“陛下即位以来,还没有听说推行过什么善政。常侍、黄门这些宦官,争着玩弄诡诈之术,胡乱封爵给不合适的人。回想西汉,就是因为奸佞之臣当权,终于丧失了天下。如今不考虑前朝的失败教训,又沿着翻车的轨道走。我担心秦二世胡亥的灾难,必将重演;赵高篡权那样的变故,早晚都会发生。近来,奸臣牢修捏造出结党之说,就逮捕了前司隶校尉李膺等人关押审问,牵连达数百人。经年累月地拘押审讯,却查无实据。我认为李膺等人秉持忠心,坚守节操,志在辅佐王室,这实在是陛下后稷、伊尹、吕尚那样的辅臣;却被奸臣贼子虚妄地诬陷冤枉,使天下人寒心,海内失望。恳请陛下留心澄清考察,及时予以审理释放,以满足天地鬼神和民众的殷切期望。如今台阁近臣,尚书朱寓、荀绲、刘佑、魏朗、刘矩、尹勋等人,都是国家的忠贞之士,朝廷的贤良辅佐;尚书郎张陵、妫皓、苑康、杨乔、边韶、戴恢等人,文雅有礼,通晓国家法典。朝廷内外官员,人才济济。然而陛下却委任亲近宠幸的宦官,专门扶植贪婪残暴之徒,让他们在外掌管州郡,在内干预朝廷核心机要。应该依次将他们贬黜,按罪责查办处罚;信任忠良之士,公正评判善恶好坏,使邪恶与正直,诽谤与赞誉,各得其所。珍视上天赐予的官职,只授予善良贤能之人。这样,灾祸的征兆就可以消除,上天的祥瑞也会随之降临。近来有嘉禾、灵芝草、黄龙等祥瑞出现。祥瑞的出现必定因为有了贤士,福气的降临实在由于善人。有德就是祥瑞,无德就是灾祸。陛下的行为不合天意,不宜因此庆贺。”奏章呈上后,窦武随即借口有病缴还城门校尉、槐里侯的印信。霍谞也上书为党人求情。桓帝的怒气稍稍缓解,于是派中常侍王甫到监狱审问党人范滂等人。范滂等人颈、手、足都戴着刑具,头蒙黑布,暴露在台阶下。王甫依次责问说:“你们互相推举提拔,像嘴唇和牙齿一样结成一党,意图何在?”范滂回答说:“孔子说过:‘看见善事,唯恐赶不上;看见恶事,如同把手伸进沸水。’我范滂只是希望表彰善良,让他们得到同样的清廉名声;憎恨邪恶,让他们承受同样的污秽名声。我以为这是推行王政所愿意听到的,没想到反而被指责为结党。古人修善积德,会为自己求得多福;如今修善积德,却身陷死罪。我死的那天,希望埋在首阳山旁,上不负皇天,下不愧伯夷、叔齐。”王甫怜悯伤感,脸色都变了,于是下令解除他们身上的刑具。李膺等人又招供牵连出许多宦官子弟,宦官们害怕了,就请求桓帝以天时变化为由赦免党人。六月,庚申(初八),桓帝下诏大赦天下,改年号。党人二百余人都被遣送回乡,将他们的姓名登记在太尉、司徒、司空三府,终身禁止做官。范滂前去拜访霍谞,却不道谢。有人责备他,范滂说:“从前叔向不见祁奚,我又何必道谢!”范滂南归汝南郡(今河南平舆北),南阳郡的士大夫前来迎接他的车辆有数千辆。同乡人殷陶、黄穆在一旁侍卫,替他应酬宾客。范滂对殷陶等人说:“你们这样跟随我,是加重我的灾祸啊!”于是悄悄地回到故乡。
当初,桓帝下诏要求各郡国举报党人。 各郡国上报互相牵连的人,多的有数百人。只有平原国相(封国行政长官)史弼没有举报一个人。诏书先后多次下达,催逼州郡官府,甚至对郡府的掾史施以髡刑(剃发)和鞭刑。州府从事(刺史属官)坐在平原国传舍(驿站)责问说:“诏书痛恨党人,旨意恳切。青州(包括平原国)六郡,其中五郡都有党人,平原国治理得怎么这么好,唯独没有党人?”史弼说:“先王治理天下,划分疆界,水土不同,风俗各异。别的郡有的,平原国自然没有,怎么能相比!如果为了迎合上司,诬陷善良无辜的人,滥用刑罚,以满足不合理的要求,那么平原国的人,家家户户都可以被指为党人。我这个国相只有一死罢了,这种事我是不能做的!”从事大怒,立即逮捕平原国属吏送往监狱,并弹劾史弼。正好遇上党禁中途解除,史弼用俸禄赎罪,所救免的人很多。窦武推荐的人有:朱寓,沛郡人;苑康,勃海郡人;杨乔,会稽郡人;边韶,陈留郡人。杨乔容貌伟岸英俊,多次上书议论政事,桓帝喜爱他的才能和容貌,想把公主嫁给他。杨乔坚决推辞,桓帝不答应。杨乔便闭口绝食,七天后去世。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