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跨度) 从丙戌年(公元146年),到丙申年(公元156年),一共十一年。
汉质帝本初元年(丙戌,公元146年)
夏季,四月,庚辰日: 皇帝下令各郡国举荐通晓儒家经典的人到太学学习;自大将军梁冀以下,所有官员都要送儿子到太学受业。学满一年后进行考试,根据成绩高低授予不同官职。另外,俸禄千石、六百石的官员、大将军府等四府的属官、宫廷三署的郎官、以及四姓小侯(指外戚樊、郭、阴、马四家的子弟)中,先前已能通晓经书的,各自按照本门学派的传承(家法)进行学习,成绩优异者的名单上报朝廷,依次给予奖励和晋升。从此,游学太学的人数大增,达到三万多人。
五月,庚寅日: 改封乐安王刘鸿为渤海王。
海水泛滥: 海水倒灌,淹没沿海居民的房屋。
六月,丁巳日: 大赦天下。
质帝遇害: 质帝年纪虽小但聪明敏锐。曾经在一次朝会上,他看着大将军梁冀说:“这是个跋扈将军啊!”梁冀听到后,非常憎恨他。闰六月,甲申日,梁冀指使质帝身边的侍从把毒药放进煮饼里献给质帝。质帝吃后,感到非常难受,派人急速召太尉李固进宫。李固来到质帝面前,询问得病原因;质帝还能说话,说:“吃了煮饼。现在肚子胀闷,如果能喝到水或许还能活。”当时梁冀也在旁边,说:“恐怕会呕吐,不能喝水。”话还没说完,质帝就死了。李固伏在尸体上痛哭,要求追查侍医的责任。梁冀担心阴谋泄露,对李固非常厌恶。
立帝之争: 将要商议拥立新皇帝。李固与司徒胡广、司空赵戒先写信给梁冀说:“天下不幸,连年之间,皇位继承三次断绝(指冲帝、质帝及此前的顺帝子嗣断绝)。如今当立新帝,这是关系天下命运的大事,我等深知太后关心,将军劳神,正在审慎选择合适人选。然而我等内心忧虑,私下有些想法。远查前代废立皇帝的旧例,近看本朝登基的往事,无不是咨询公卿,广泛征求意见,务求上应天意,下合民心。《左传》说:‘把天下交给别人容易,为天下找到合适的人选难。’过去昌邑王被立为帝后,昏乱日甚一日;霍光忧愁惭愧,发愤图强,后悔得几乎断骨。如果不是霍光的忠诚勇敢,田延年的奋发决断,大汉的国运,几乎就要倾覆了。此事极其重要,能不深思熟虑吗!万事之中,以此事最大;国家兴衰,在此一举。”梁冀收到信后,便召集三公、俸禄中二千石的官员、列侯,大规模商议立谁为帝。李固、胡广、赵戒以及大鸿胪杜乔都认为清河王刘蒜品德高尚,名望显着,又是皇室最尊贵最亲近的成员(质帝堂兄),应立为皇位继承人,朝廷大臣没有不倾向此议的。然而中常侍曹腾曾经拜见刘蒜,刘蒜对他不够礼遇,宦官们因此憎恨他。
蠡吾侯的背景: 当初,平原王刘翼(质帝父)被贬回河间后,他的父亲河间王刘开请求将蠡吾县分封给刘翼为侯;顺帝批准了。刘翼去世后,他的儿子刘志继承爵位。梁太后(梁冀妹)想把她的妹妹嫁给刘志,征召刘志到京城夏门亭。正好赶上质帝驾崩,梁冀想立刘志为帝。
梁冀强行立帝: 由于众人的意见与他不同,梁冀愤愤不平,一时又没有办法强行改变。曹腾等人听说后,夜里去游说梁冀:“将军您家世代都是皇后的至亲(椒房之亲),掌握朝廷大权,宾客满天下,难免有过错。清河王为人严明,如果真的立他为帝,那么将军您不久就要大祸临头了!不如立蠡吾侯(刘志),可以长久保住富贵。”梁冀认为他们说得对。第二天,重新召集公卿会议,梁冀气势汹汹,言辞激烈急切,自胡广、赵戒以下,没有人不畏惧的,都说:“只听大将军的命令!”只有李固、杜乔坚持原来的意见。梁冀厉声喝道:“散会!”李固仍然寄望于众心所向,能立刘蒜,又写信劝告梁冀,梁冀更加愤怒。
梁冀清除异己: 丁亥日(六月廿八), 梁冀说服太后,先下诏罢免李固的太尉职务。戊子日(六月廿九), 任命司徒胡广为太尉;司空赵戒为司徒,与大将军梁冀共同主管尚书事务(参录尚书事);任命太仆袁汤为司空。袁汤是袁安的孙子。庚寅日(七月初二), 派大将军梁冀持符节,用亲王专用的青盖车迎接蠡吾侯刘志进入南宫;当天,刘志即皇帝位(汉桓帝),时年十五岁。梁太后仍然临朝听政。
秋季,七月,乙卯日: 将孝质皇帝安葬在静陵。
朱穆劝谏梁冀: 大将军府的属官朱穆上书劝诫梁冀说:“明年是丁亥年,刑罚与德运都合于《易经》的乾位,是‘龙战’的卦象,预示阳道(正道)将胜,阴道(邪道)将衰。希望将军专心国事,割除私欲,广泛寻求贤能之士,疏远奸佞小人。为皇帝设置师傅,要挑选小心谨慎、忠诚笃实、尊崇礼法的人士,将军和他们一起入宫,参与劝导皇帝学习,师法贤圣,效法古人。这就如同背靠南山,稳坐平原,谁能倾覆您呢!议郎、大夫的职位,本应安排精通儒学、品德高尚之士,如今多有不当之人,九卿之中也有不称职的,希望将军明察!”又推荐种暠、栾巴等人。梁冀不能采纳。朱穆是朱晖的孙子。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