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垒校尉刘向也上书说:“我听说帝舜告诫大禹‘不要像丹朱(舜之子)那样傲慢’,周公告诫成王‘不要像殷纣王那样昏乱’。圣明的帝王常常以败亡之乱自我警戒,不避讳谈论国家的兴废,所以我才敢极力陈述愚见,希望陛下留意明察!查考《春秋》记载的二百四十二年间,日食发生三十六次,如今连续三年都有日食,自建始年间以来,二十年间发生日食八次,平均两年半一次,古今罕见。异象有小有大,有稀罕有常见,征兆应验有快有慢。观察秦朝、汉朝的改朝换代,审视汉惠帝、汉昭帝无后嗣继位,考察昌邑王刘贺被废不能善终,再看汉宣帝承继大统中兴汉室,都有明显的变异征兆记载在汉朝史册上。上天的意向,难道不是昭然若揭吗!我有幸作为皇族远亲后裔(楚元王刘交之后),诚见陛下宽厚圣明,希望能消除大灾异,复兴殷高宗、周成王那样的声誉,以光大刘氏皇族,所以恳切地屡次冒死进谏!天象难以用图表完全说明,我虽呈上图表,仍需口头解释才能明白;恳请陛下在闲暇之时,允许我指着图表向您陈述。”成帝每次都将刘向召入宫中,但最终并未采纳他的建议。
红阳侯王立推荐陈咸为方正(贤良方正科),陈咸在回答策问后,被任命为光禄大夫、给事中。丞相翟方进(字子威)再次上奏说:“陈咸以前担任九卿时,因贪赃邪恶被免职,不应当以‘方正’被举荐,也不宜担任内朝(宫中)近臣”;同时弹劾“红阳侯王立举荐不实”。成帝下诏免去陈咸官职,但不追究王立。
十二月乙未日(十四日):王商被任命为大将军。
辛亥日(三十日):王商去世。
他的弟弟红阳侯王立按次序应当辅政。在此之前,王立曾派门客通过南郡太守李尚侵占开垦了数百顷公田(草田),然后上书表示将这些田献给朝廷,要求高价补偿,价值超过一亿钱。丞相司直孙宝揭发了此事,成帝因此废黜了王立继任辅政的资格,而任用他的另一个弟弟、光禄勋曲阳侯王根。
庚申日(王商死后第九日):任命王根为大司马、骠骑将军。
特进、安昌侯张禹请求成帝赐给他平陵(汉昭帝陵)附近的肥牛亭土地。曲阳侯王根争辩说,此地正当平陵寝庙(宗庙)衣冠出游的必经之路,应改赐张禹其他地方。成帝不听,最终还是赐给了张禹。王根因此忌恨张禹得宠,多次在成帝面前诋毁他。成帝反而越发敬重厚待张禹,张禹每次生病,成帝都派人询问他的起居,并亲自登门探望。成帝在张禹床前拜见问候,张禹叩头谢恩。张禹的小儿子没有官职,张禹多次看着小儿子示意,成帝就在张禹床前任命其子为黄门郎、给事中。张禹虽已退休在家,但以特进身份作为天子之师,国家每有重大决策,成帝必与他商议定策。当时很多官吏百姓上书谈论灾异现象的出现,是上天对王氏专权的谴告讥讽。成帝心里也认同这种看法,但未明言。于是他乘车到张禹府邸,屏退左右,亲自询问张禹关于天变的事,并把官吏百姓议论王氏专权的事告诉了张禹。张禹自感年老,子孙势力薄弱,又与曲阳侯王根不和,恐怕被他怨恨,就对成帝说:“《春秋》上记载的日食、地震,有的是因为诸侯互相攻杀,有的是因为夷狄侵犯中原。灾变天意,深远难测,所以圣人很少谈论天命,不谈怪异鬼神。性与天道,连子贡等人都没听孔子说过,更何况是浅见鄙陋的儒生所说的呢!陛下应当修明政事,以善行来回应天变,与臣民同享福祉喜庆,这才是经义的本意。那些新学后生,胡言乱道,误人误国,不宜信用,陛下应以经典大义来判断是非。”成帝一向信任喜爱张禹,因此不再怀疑王氏。后来曲阳侯王根及王氏子弟得知张禹的话,都非常高兴,于是亲近张禹。
前任槐里县令朱云上书请求召见。在公卿大臣面前,朱云说:“现今朝廷大臣,对上不能匡扶君主,对下无益于百姓,都是尸位素餐(占着职位不做事)之辈,正如孔子所说:‘鄙陋之人不可与其事奉君主,若担心失去职位,就无所不用其极了。’臣请求陛下赐给我尚方斩马剑,斩断一个奸佞之臣的头颅,以警戒其余!”成帝问:“是谁?”朱云答道:“安昌侯张禹!”成帝大怒道:“小小臣子竟敢居下谤上,在朝廷上侮辱我的师傅,罪该处死,决不赦免!”御史将朱云拖下殿,朱云紧抓殿槛(栏杆)不放,栏杆都被拽断了。朱云大呼:“臣能够追随龙逄(关龙逄,夏桀忠臣)、比干(商纣忠臣)于地下,心满意足!只是不知圣朝将会如何啊!”御史终于把朱云拖了下去。这时左将军辛庆忌(字子真)脱下官帽,解下印绶(印信绶带),在殿下叩头说:“此臣素以狂放直率闻名于世。假使他说得对,也不可杀;如果他说得不对,本应宽容他。臣敢以死相争!”辛庆忌叩头流血,成帝怒气稍解,朱云才免于一死。后来要修理殿槛时,成帝说:“不要更换新的,就保留断处,修补一下,用以表彰直言之臣!”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