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靓王元年(辛丑年,公元前320年)?
卫国将自己的称号进一步贬低为“君”(之前已由公降为侯)。
慎靓王二年(壬寅年,公元前319年)?
秦国攻打魏国,夺取了鄢城(今河南鄢陵西北)。
魏惠王去世,他的儿子魏襄王即位。
孟子见魏襄王:? 孟子(孟轲)进宫拜见魏襄王,出来后对人说:“(魏襄王)远看不像个国君的样子,走近了也看不出有什么威严。(他)突然问我:‘天下怎样才能安定?’我回答说:‘天下归于统一就会安定。’(他又问:)‘谁能统一天下?’我回答说:‘不喜欢杀人的国君就能统一天下。’(他又问:)‘谁会归附他呢?’我回答说:‘天下没有人不归附他的。大王您知道禾苗的情况吗?七、八月间遇到天旱,禾苗就会枯槁。(要是)天上乌云密布,下起滂沱大雨,禾苗就会猛然茂盛地生长起来。像这样,谁又能阻挡得住天下百姓的归附呢?’”
慎靓王三年(癸卯年,公元前318年)?
楚国、赵国、魏国、韩国、燕国五国联合攻打秦国,进攻函谷关(今河南灵宝东北)。秦国出兵迎战,五国联军都被打败撤退。
宋国开始称王(宋君偃称王)。
慎靓王四年(甲辰年,公元前317年)?
秦国在修鱼(今河南原阳西南)打败韩国军队,斩杀八万人,并在浊泽(今河南新郑西南)俘虏了韩国将领?叟、申差。各国诸侯大为震惊恐慌。
齐国的大夫中有人与苏秦争权夺宠,派刺客刺杀苏秦,将他杀死。
张仪说魏襄王背纵连横:? 张仪游说魏襄王(原文称魏襄王)说:“魏国(梁国)领土方圆不到一千里,士兵不超过三十万,地势平坦开阔,没有高山大河的险阻,(兵力分散)守卫与楚国、韩国、齐国、赵国接壤的边境,驻守堡垒关隘的士兵就不下十万人,魏国的地势本来就是天然的战场。诸侯各国缔结合纵同盟,在洹水之滨会盟,结为兄弟以增强团结。如今即使是同父母的亲兄弟,尚且还会为争夺钱财而互相残杀,您却想依靠反复无常的苏秦所遗留的计谋(指合纵),这不可能成功是显而易见的了。大王您如果不臣服秦国,秦国就会发兵进攻黄河以南(河外),占据卷城(今河南原阳西)、衍氏(今河南郑州北)、酸枣(今河南延津西南),威胁卫国,夺取阳晋(今山东郓城西),那么赵国就不能南下支援魏国(赵不南),赵国不能南下魏国就不能北上呼应(梁不北),魏国不能北上那么合纵的道路就被断绝(从道绝),合纵道路一旦断绝,大王您的国家想不危险,也办不到了。所以我希望大王慎重考虑决定策略,并且允许我(张仪)辞官告老还乡(回到秦国为您游说)。”魏襄王于是背弃了合纵盟约,通过张仪向秦国请求和解。张仪回到秦国,重新担任秦国国相。
鲁景公去世,他的儿子鲁平公旅即位。
慎靓王五年(乙巳年,公元前316年)?
秦灭巴蜀:? 巴国和蜀国互相攻打,(它们)都向秦国告急求救。秦惠王想趁机攻打蜀国,但又认为道路艰险狭窄难以到达,而且韩国正趁机来侵犯秦国,因此犹豫不决。司马错请求攻打蜀国。张仪说:“不如攻打韩国。”秦惠王说:“请让我听听你们的见解。”张仪说:“(我们)亲近魏国,与楚国友好,派兵进逼三川(指黄河、洛水、伊水交汇之地,即韩国核心区域),攻打新城(今河南伊川西南)、宜阳(今河南宜阳西),兵临东周、西周的城郊,(这样就能)夺取象征天下的九鼎,掌握天下的地图户籍,挟制周天子来号令天下,天下没有谁敢不听从的,这才是建立帝王的大业啊。我听说争名要在朝廷上,争利要在集市中。如今三川地区和周王室,就是天下的朝廷和集市,大王您不去争夺,反而去争夺偏僻的戎狄之地(指巴蜀),这就离帝王大业太远了!”司马错说:“不对。我听说,想要使国家富强就必须开拓疆土,想要使军队强大就必须让百姓富足,想要成就帝业就必须广施恩德,具备这三个条件,帝王大业也就水到渠成了。现在大王您的国家地盘狭小,百姓贫困,所以我希望先从容易的事情做起。那蜀国,是西方偏僻的小国,戎狄的领袖,正发生像夏桀、商纣那样的内乱,用秦国的军队去攻打它,就好像让豺狼驱赶羊群一样。得到它的土地足以扩大疆域,夺取它的财富足以使百姓富足,整治军备不用伤亡众多士兵对方就已经降服了。攻下一个国家而天下人不认为我们残暴,获取整个西部的利益而天下人不认为我们贪婪,这样我们一举就能名利双收,而且还获得制止暴乱的好名声。如果现在去攻打韩国,胁迫周天子,(那就)是恶劣的名声,而且不一定实际有利,(反而会)背上不义的骂名,攻打天下人都不愿意(攻击)的对象(周天子),那就危险了!请让我说明其中的缘由:周王室,是天下共同的宗主;齐国,是韩国的盟国。周王室知道自己将会失去九鼎,韩国知道自己将要失去三川,(那么)这两国必定会联合起来共同谋划,通过齐国、赵国向楚国、魏国求救(解围)。(周)把九鼎送给楚国,(韩)把土地割给魏国,大王您是无法阻止的。这就是我所说的危险。不如攻打蜀国更为稳妥。”秦惠王听从了司马错的计策,起兵攻打蜀国。当年十月就攻占了蜀国。贬黜蜀王,改封为蜀侯,并派陈庄担任蜀相。蜀国归属秦国后,秦国因此更加强大、富裕,轻视各诸侯国。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