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岩团队那份融合了多方情报、数据详实、逻辑严密的综合风险评估报告,如同一块投入“棱镜”基地决策深潭的巨石,激起了远比预期更为剧烈的波澜。
报告不仅系统阐述了“冰封神殿”所面临的“法则侵蚀”本质,清晰勾勒出东瀛“影舞者”及其“黄泉归真”仪式的巨大威胁,更直指当前以克劳泽方案为主导的先遣计划在应对此类风险上的致命缺陷。报告的结论部分明确建议:推迟原定强攻方案,优先组建一支精干的、具备规则分析与意识防护能力的特遣小队,前往东瀛京都,目标直指“影舞者”的核心据点,旨在获取“黄泉归真”仪式的完整情报,并尽可能阻止或破坏其关键步骤,为南极行动扫清障碍,争取时间。
这份报告,无异于对克劳泽权威的直接挑战,也触碰了其他各方敏感的神经。
果不其然,在随后召开的最高级别战略审议会上,争论达到了白热化。
“荒谬!无稽之谈!”埃里希·冯·克劳泽几乎是在路岩结束陈述的瞬间便拍案而起,脸色因愤怒而涨红,“将宝贵的资源和时间,浪费在一次基于推测和民俗传说、深入敌国腹地的冒险行动上?这简直是对科学精神和此次联合行动初衷的亵渎!南极的危机每分每秒都在加剧,我们必须立刻、马上投入全部力量进行封印加固!这才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案!”
他挥舞着手中厚厚的、写满了复杂公式和能量模型的技术文档,试图用数据的重量压倒路岩的“臆测”。
维多利亚·阿斯顿女士虽然语气依旧保持优雅,但立场却明显偏向克劳泽:“路博士的报告……确实提供了一些新颖的视角。然而,深入京都,意味着我们将主动卷入地缘政治和超自然势力的复杂漩涡,其风险和不确定性,恐怕远超一次针对已知坐标点的科考行动。皇家学会认为,当前的首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应对南极的主威胁。”
马克·詹森则显得犹豫不决,他既对路岩报告中描述的“神骸”和“黄泉归真”仪式表现出极大的贪婪,又对OPRAD高层可能对此行动的风险评估感到担忧,只能含糊地表示需要“进一步评估”。
安德烈·伊万诺夫作为协调人,眉头紧锁,保持着俄式沉默,显然在权衡各方意见和行动本身的利弊。
就在会议陷入僵局,路岩团队的建议眼看就要被再次搁置时,一个意想不到的支持声音响起。
“我支持路岩博士的提议。”
让-皮埃尔·劳伦特低沉而坚定的声音,打破了僵持。他缓缓站起身,阴影般的面容上看不出情绪,但目光却如同磐石般稳定。“法兰西异常遗产管理部的古老卷宗中,明确记载了无视‘规则侧袭’所带来的灾难性后果。‘影舞者’并非疥癣之疾,他们的仪式一旦成功,很可能从根本上改变南极力量的平衡,甚至可能为我们制造一个无法应对的、内外夹击的死局。在主力深入险境之前,先清除后方的隐患,是基本的战略原则。”
他的支持,分量极重。这不仅代表了法兰西官方的某种态度,更意味着路岩团队的理论和实践,得到了一个拥有深厚古老知识底蕴的机构的认可。
会议的天平,开始微微倾斜。
最终,在经过长达数小时的激烈辩论和幕后沟通(路岩知道,杨振华在总部必然也施加了巨大压力)后,一个折中但意义重大的方案被通过:
批准组建代号“探针”的特遣小队,执行京都侦查与破坏任务。 小队核心由“火种”团队(路岩、宋茜、陈浩、苏琳)及赵伟率领的的精干安保小组构成。但行动规模被严格限制,定义为“高风险情报侦查”,主要目标是确认“黄泉归真”仪式的真实性、获取关键情报、并视情况实施有限度的破坏,而非正面决战。 同时,南极先遣队的主体筹备工作(由克劳泽主导)继续进行,不因京都行动而延误,但最终出发时间,将视京都行动的成果而定。
这并非路岩理想中的全力支持,但已经是目前情况下能争取到的最好结果。他们获得了行动的许可,一个证明自身判断、并可能扭转全局的机会。
目标,锁定京都!
四十八小时后,日本,京都。
这座千年古都依旧保持着表面的宁静与雅致,鸭川的水缓缓流淌,神社的檐角在春日阳光下闪烁着宁静的光。然而,在路岩和宋茜这样的感知者眼中,这座城市的上空,笼罩着一层寻常人无法察觉的、由无数历史积淀、信仰念力、以及……某种深藏于现代霓虹之下的阴郁邪气交织而成的复杂能量场。
根据格林提供的、经过劳伦特和阿斯顿女士渠道交叉验证的情报,“影舞者”的核心据点,并非设在某个偏僻的山野,而是巧妙地隐藏在京都市区一座拥有数百年历史的、名为“紫宸阁”的高级料亭之下。这座料亭表面上接待达官显贵,实则一直是某个隐秘的阴煞流派“幽玄道”的据点,而“影舞者”,便是“幽玄道”麾下最锋利、最见不得光的匕首。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