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HN-739节点区域带回的关于“回响之地”与“最初之契”的碎片信息,如同一剂强效的兴奋剂与镇静剂的混合体,注入了“火种”团队。“星火”之谜终于露出了更具指向性的棱角,但随之而来的是更庞大、更艰深的解读工作,以及那个古老节点虎视眈眈的威胁并未解除的事实。
基地依旧处于高度戒备状态,无形的压力如同持续的低气压,笼罩着每一个角落。然而,在路岩的主导下,“火种”实验室的节奏却悄然发生了一丝变化。他深知,弦绷得太紧会断裂,尤其是在刚刚经历了一场精神与意志的极限考验之后。持续的高压和透支,只会导致判断力下降和致命失误。
“从今天起,执行轮值作息制度。”路岩在团队晨会上宣布,语气不容置疑,“除紧急情况外,每人每日确保六小时核心睡眠,一小时体能训练,半小时非工作性质阅读或放松。这是命令,也是确保研究效率和生存几率的必要条件。”
他没有给任何人反驳的余地。科学家出身的他,比任何人都清楚生理与心理状态对认知能力的决定性影响。
于是,“地下长城”的生活,在战争的阴云下,强行嵌入了一种奇特的“日常”韵律。
清晨六点三十分,生活区环形跑道。
赵伟穿着标准的作训服,带领着包括陈浩、苏琳以及部分自愿参加的文职研究员进行晨跑。他的步伐沉稳有力,呼吸悠长,仿佛一台永不知疲倦的精密机器。陈浩最初跑得上气不接下气,但在赵伟不容置疑的目光和偶尔“技术宅更需要好身体”的调侃下,也咬牙坚持着。苏琳则更注重呼吸调节和节奏,将跑步视为一种精神放松和身体活力的唤醒仪式。跑道上脚步声声,汗水挥洒,暂时驱散了数据与符文的沉重。
上午九点,“火种”实验室。
路岩和宋茜,这两个团队的核心,开始了他们各自迥异却又隐隐呼应的“训练”。
路岩的训练场,是实验室中央那片巨大的全息投影区域。他没有急于去破解“回响之地”的谜题,而是重新回到了基础。他将陈浩构建的、“星火”那复杂的分形能量矩阵模型投射出来,但这次,他不再是旁观和分析,而是尝试“介入”。
他戴上了特制的神经交互头盔,双手在虚空中缓缓舞动,指尖流淌出幽蓝色的数据流,如同指挥家引导着无形的乐队。他在尝试用意念和手势,去微调、去“编译”那个能量矩阵的局部结构。这不是编程,更像是一种对底层能量规则的直接“对话”和“塑造”。这个过程极其耗费心神,需要绝对的专注和对能量本质的深刻理解。他额头青筋隐现,汗水浸湿了研究服的领口,但他眼神锐利,仿佛要透过那虚幻的矩阵,触摸到宇宙最本源的代码。
“错误,迭代序列在第三节点出现偏移,能量逸散率增加0.7%。”AI“中枢”冷静地报出数据。
路岩眉头微蹙,撤销操作,深吸一口气,再次开始。他在训练自己对这种超越常规物理范畴的能量的“手感”和“直觉”。这是他为可能到来的、需要主动引导“星火”的时刻,所做的准备。
而在实验室二楼,宋茜的训练则完全是另一番景象。
她撤去了蒲团,只在光洁的地板上留下几个简单的、用银粉勾勒的符文。她赤足站在符文中央,闭目凝神,并非在积蓄力量,而是在进行一种“精细化”的操控训练。她的指尖,一缕缕如同月华般纯净的灵能丝线缓缓渗出,并非肆意发散,而是如同最灵巧的绣娘手中的丝线,精准地穿过悬浮在空中的、几枚用特殊玉石打磨成的、仅有米粒大小的“灵枢”。
这些“灵枢”对灵能的通过性极其敏感,任何一丝不稳定、不纯粹的能量波动,都会导致它们光芒紊乱甚至碎裂。宋茜需要做的,就是保持灵能的绝对稳定和纯净,让丝线平稳穿过所有“灵枢”,并在末端构筑一个微型的、稳定的“宁静结界”。
这看似简单的练习,实则是对灵觉控制力极限的挑战。她的脸色依旧带着伤后的苍白,但神情却异常专注平和。她在磨砺自己的“心刃”,确保在下次需要时,能够构筑更坚固、更持久的“心桥”,或者完成更复杂的灵能操作。
偶尔,路岩会停下手中的能量编译,抬头看向二楼。他看到宋茜那专注的侧影和指尖流淌的纯净光辉,心中那份因未知而产生的焦躁,便会奇异地平复几分。而宋茜,在训练的间隙,也能感受到下方传来的、那种试图驾驭混沌秩序的坚定意志,这让她感觉自己并非在独自面对那片古老的悲伤。
下午三点,战术模拟室。
赵伟的“训练”更加直接和硬核。他并非独自一人,而是带着轮流前来受训的特遣队员,在高度拟真的全息环境中,与由AI模拟出的、基于现有数据构建的各种“影裔”、“畸变体”甚至小范围“现实扭曲”现象进行对抗。他不仅训练队员的枪法和战术配合,更着重训练他们在精神污染环境下的意志稳定性、对异常现象的快速识别与反应能力。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