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种”实验室内的空气仿佛被无形之力压缩,路岩的频谱发现与宋茜的灵觉指向,如同两条源自不同山脉的溪流,在迷雾笼罩的谷底骤然交汇,指向一个令人震撼却又扑朔迷离的方向。全球异常点、地球脉动频率、一个痛苦而迷失的“意识体”……这些碎片化的线索,亟待被整合进一个全新的认知框架。
路岩没有沉浸在发现的兴奋中太久。他迅速将实验室中央最大的全息投影界面分割成数个区域:一侧展示着放大后的 7.83Hz 共振峰数据,另一侧是宋茜罗盘指示的、贯穿多个异常点的抽象“连接线”示意图,中间则是不断滚动的、关于各个异常点历史事件和能量特征的数据库。
“旧的模型已不适用。”路岩的声音冷静得像是在陈述一个物理定律,他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位成员——宋茜、赵伟、苏琳、陈浩,“我们面对的‘深渊’,其行为模式并非完全混沌。它遵循着某种……我们尚未完全理解的‘规则’。今天的任务,就是尝试解读这些规则。”
他首先看向陈浩:“确认共振峰与异常点关联性。”
“正在做,路博士!”陈浩头也不抬,双手在虚拟键盘上几乎舞出幻影,十几面光屏上的数据流以惊人的速度刷新,“算法已部署,正在交叉比对三个目标异常点(昆仑7号、东瀛京都、西域轮台)过去三年的能量释放记录……需要一点时间排除背景噪声。”
路岩点头,随即转向苏琳:“苏博士,基于‘迷失意识体’假说,重新构建心理侧写。重点分析其‘痛苦’与‘渴望连接’这两种核心情绪,可能衍生的行为模式,尤其是它与地球脉动频率产生共鸣的内在动机。”
苏琳推了推眼镜,眼神专注,她面前展开了一个新的心理建模界面,上面开始出现复杂的情感流向图和动机推导链条:“好的。如果将其视为一个受创的‘意识’,那么利用星球本身的稳定频率,可能是一种寻求‘稳定’、‘锚定’自身存在的本能行为,类似于婴儿寻找心跳声……同时,‘连接’其他异常点,可能意味着它在试图……‘修复’一个破碎的网络,或者……汲取更多的‘同类’能量?”
她的分析引入了一个全新的视角,让赵伟的眉头也皱了起来。
路岩的目光最后落在宋茜和赵伟身上:“宋顾问,你需要尝试进一步感知那条‘连接线’的性质,是能量通道?信息桥梁?还是某种……概念性的关联?赵伟,你需要根据所有这些可能性——能量共振、意识投射、跨空间连接——重新评估威胁模型和应对策略。我们要准备的,可能不是对抗一个怪物,而是……应对一场生态级的‘系统异变’。”
任务分派下去,实验室再次陷入高强度的工作节奏中,但这一次,协作的意味明显浓于之前。陈浩不时会将他筛选出的异常数据片段共享到公共分析区;苏琳会就某个心理动机的合理性,低声与旁边的赵伟探讨其可能对应的实体行为;赵伟则会将初步的战术构想同步给路岩和宋茜,询问其在实际能量环境下的可行性。
路岩坐镇中央,如同精密仪器的核心处理器,不断接收、整合、分析着来自各个方向的信息流。他将苏琳的心理侧写、陈浩的数据比对、赵伟的战术推演,与自己正在构建的“情感-能量”关联模型进行叠加验证。
数小时在无声的激烈脑力活动中流逝。
突然,陈浩猛地一拍大腿,声音带着难以置信的兴奋:“找到了!路博士!昆仑7号点在三个月前一次小型能量喷发时,东瀛京都点在‘百鬼夜行’事件爆发前十二小时,西域轮台点在半年前一次僧侣集体冥想异常中……都监测到了极其微弱但确实存在的 7.83Hz 能量背景扰动!虽然强度远不如‘幽灵电台’和‘悲鸣’碎片,但共振模式相似度高达 92.7%!这绝不是巧合!”
几乎在陈浩话音落下的同时,宋茜也缓缓睁开了微闭的双眸,她的脸色比之前更加苍白,显然深度感知消耗巨大。她指尖轻点,将一股蕴含着她感知信息的精神力流,导向公共分析区。
全息投影上,那条原本抽象的“连接线”变得略微清晰了一些,其上浮现出几个微弱的光点,与已知异常点位置大致对应。
“连接线……并非稳定的能量流,”宋茜的声音带着一丝疲惫,但异常清晰,“更像是由无数细微的、间歇性的‘信息脉冲’构成的‘路径’。脉冲中……混杂着碎片自身的‘悲鸣’,也夹杂着从其他节点……汲取来的、零碎的……恐惧、信仰、甚至古老的记忆片段的‘回响’。”她顿了顿,说出了更关键的发现:“这条路径……本身似乎具备某种……‘学习’和‘适应’的特性。它在避开现实稳定锚强度高的区域,甚至会……利用空间本身的薄弱点进行‘跳跃’。”
学习?适应?
这个词让路岩的眼神骤然锐利如鹰隼!一个具备学习和适应能力的“意识体”或“系统”,其威胁等级和复杂性将呈指数级上升!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