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的京城,空气沉甸甸的,像一块吸饱了水分的旧棉絮,闷热得让人喘不过气。天空是铅灰色的,低低地压着,酝酿着一场似乎永无止境的暴雨。海淀区一所重点高中的校园里,弥漫着一种特殊的紧张气息。高考的倒计时牌被擦得锃亮,悬挂在教学楼最显眼的位置,无声地滴答作响,敲打在每一个高三学子的心尖上。空气里,除了闷热,还混杂着一股浓烈到近乎甜腥的气味——那是校园里几棵老槐树开花了。细碎的白色花瓣被这蒸笼般的热气一烘,甜腻的香气便沉甸甸地弥漫开来,带着一种令人昏沉的、发酵般的黏稠感,与无形的压力一起,沉沉地压在每个人的肩头。
方清墨提着一个精巧的银色保温箱,脚步匆匆地穿过略显空旷的校园。她刚刚结束在中科院材料所的纳米纤维膜关键性能测试,箱子里装着最新一批改良的纳米口罩样品。这些口罩采用了特殊的仿生结构,融合了传统中药滤材的理念,呈现出一种温润典雅的青黛色,薄如蝉翼,对着光细看,其内部结构竟隐约透出《本草纲目》古旧插图中那种草木脉络的精细纹理,将前沿科技与古老智慧奇妙地糅合在一起。她此行是应学校之邀,为即将面临高考高强度聚集环境的学生们提供这批最新的防护物资,同时也想顺路看看在学校做心理志愿者的女儿李念墨。
心理咨询室在实验楼一层最安静的角落。方清墨推开门,一股混杂着旧书卷、消毒水和窗外浓烈槐花甜腥的气息扑面而来。室内陈设简单,米色的布艺沙发,原木色的书桌,几盆绿萝蔫蔫地垂着叶子。窗台上,一盆胖嘟嘟的多肉植物被精心照料着,旁边却斜斜地挂着一个硬纸板做的牌子,上面用马克笔写着“奥赛加油!”,只是此刻,“加油”两个字已经被撕掉了一半,残留的胶带在微风中轻轻晃动,显得有些落寞。
李念墨正背对着门,微微弯着腰,轻声细语地和一个坐在沙发上的女生说着话。那女生低着头,肩膀一耸一耸,压抑的抽泣声断断续续地传来。她穿着蓝白相间的校服,扎着简单的马尾,背影单薄得像一片在风雨中飘摇的叶子。
“……没关系的,真的,”李念墨的声音温柔而坚定,像一泓清泉流过焦躁的砾石,“你知道吗?我刚才看了你画的那些火箭推进器气流图,真的非常棒!比任何一张奥赛奖状都珍贵。”她拿起散落在沙发扶手上的一张草稿纸,上面用铅笔勾勒着复杂的流线型结构和密密麻麻的受力分析箭头,笔触虽然稚嫩,却充满了大胆的想象力和对物理法则的直觉理解。“你看这里,你对湍流分离点的预测,角度非常刁钻,充满了原创性。失败只是暂时的,但这份热爱和思考的能力,是谁也夺不走的珍宝。”
女生抬起泪眼婆娑的脸,那是一张清秀却写满沮丧和委屈的面孔,鼻尖红红的。“可是……可是他们都进了决赛……我准备了那么久……”她的声音带着浓重的鼻音,目光瞥向窗台上那个残破的“奥赛加油”牌子,眼泪又涌了出来。
李念墨抽出一张纸巾递给她,顺势在她身边坐下。“竞赛只是人生无数条道路中的一条。你的价值,从来就不是一张证书能定义的。”她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抚慰人心的力量,“想想那些真正改变世界的科学家,很多都不是竞赛的宠儿。他们靠的是像你这样的——对未知世界永不熄灭的好奇,和敢于质疑、敢于创造的勇气。”她指着草稿纸上一个特别标注的、略显激进的气流通道设计方案,“就像你这个大胆的想法,它可能暂时不被理解,但它闪烁着独特的光芒。坚持下去,它或许就是未来的钥匙。”
女生被李念墨的话语吸引,抽泣声渐渐小了,目光重新聚焦在自己的草稿上,带着一丝被理解后的亮光。
就在这时,女生似乎想起了什么,带着点不好意思,又有点想证明自己的急切,伸手从沙发旁边的旧帆布书包里摸索起来。“李……李学姐,你看这个……”她掏出一个圆柱形的、用各种塑料瓶和透明管子组装起来的东西,看起来有点简陋,却透着股认真劲儿。那是一个自制的简易滤水器,核心部分是一个透明的有机玻璃管,里面填充着不同颜色和颗粒大小的吸附材料。“我……我用家里废弃的材料做的,想试试能不能过滤掉雨水里的杂质……”
方清墨本来静静地站在门边,看着女儿开导学生,目光柔和。然而,当她的视线落在那自制滤水器的核心部件——那个透明的有机玻璃管上时,瞳孔骤然收缩!那管子两端用来密封固定的圆形塑料盖片,其中一个盖片的内侧,赫然印着一个清晰的、蓝白相间的Logo,以及一行小字:
恒泰地产 · 健康饮水伴您行
恒泰地产!这个名字像一根冰冷的针,瞬间刺穿了方清墨的记忆!就在上周,她主持的材料所实验室刚刚收到一批由恒泰地产下属慈善基金会捐赠的、用于社区净水公益项目的实验耗材样品!这批样品因为其某种吸附材料成分的纯度问题,被实验室判定为不符合高精度科研标准,已经签署了文件,准备作为废料退回处理!怎么会……怎么会出现在这个高中女生的自制滤水器里?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是管理疏漏被人私下拿走,还是……恒泰方面在捐赠流程上就存在问题?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