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振华原本的计划是等农家乐完全建好,设施齐备,再正式开门迎客。然而,计划总是赶不上变化快。
也许是村东头那拔地而起、风格独特的木屋群太过显眼,也许是蜿蜒伸向河面的栈道勾起了城里人的好奇心,更可能是村里人口口相传的“三胞胎”和“神奇大鱼塘”的故事带着某种魔力,周小庄这个原本安静的小村落,竟在农家乐主体工程刚封顶、内部还在叮当作响搞装修的时候,就迎来了第一批“探路”的城里游客。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末上午。周振华和高大壮正在池塘边,指挥工人给黄鳝池加固防逃网。
高大壮嗓门大,正嚷嚷着:“这边!这边再扎紧点!可别让我的金疙瘩溜了!”周振华则蹲在甲鱼池边,仔细观察着那些小家伙的状态。得益于灵泉水的滋养,这些甲鱼苗不仅活力十足,生长速度也远超预期,背甲光泽油亮,眼神机警,在铺着细沙的池底爬动时,带起一串串细小的水泡。
就在这时,一阵汽车引擎声由远及近,停在了农家乐入口那片刚平整好的停车场上。车门打开,下来两对衣着光鲜的年轻夫妻,带着三个半大孩子,好奇地东张西望。
“哟!来人了?”高大壮直起身,抹了把汗,有点意外。
周振华也站起身,眉头微蹙。工地还乱糟糟的,木料、工具堆得到处都是,实在不是待客的时候。他快步迎了上去。
“您好,几位是?”周振华礼貌询问,带着一丝歉意,“我们这儿还在建设中,暂时不对外开放……”
“老板,我们就是路过,看着这边挺有意思!”一位戴眼镜的男士笑着解释,指了指河边的栈道和木屋,“这环境真不错啊!是农家乐吧?听说你们这儿鱼特别好?”他目光扫向旁边波光粼粼的大池塘。
“是啊是啊,”旁边一位女士接口,带着城里人特有的好奇和一点探险精神,“听朋友说你们村有个大鱼塘,鱼特别生猛?还有三胞胎?我们就顺道过来看看,不吃饭,就转转行吗?孩子们想看看鱼!”
话说到这份上,周振华也不好拒绝。他看了一眼高大壮,高大壮立刻心领神会,咧嘴一笑,嗓门洪亮:“行啊!欢迎欢迎!随便看!不过工地还在施工,几位注意安全,别往危险地方去!看鱼是吧?来来来,这边请!”他瞬间切换成热情“导游”模式,把“金疙瘩”黄鳝池暂时抛在了脑后。
高大壮领着客人走向主池塘。孩子们最先跑到水边,立刻发出一阵惊呼:“哇!爸爸快看!好多鱼!游得好快啊!”
大人们也围过去,只见清澈见底的池水中,一群群银光闪闪的鱼苗正欢快地穿梭游弋。它们体型虽然还不大,但那速度和活力确实惊人,像一道道银色的闪电在水草间灵活穿梭,追逐着阳光投射下的光斑。偶尔有鱼跃出水面,带起一串晶莹的水花,在阳光下折射出彩虹般的光芒。
“嚯!这鱼……精神头真足!”戴眼镜的男士惊叹,“比我在别处鱼塘看到的活泼多了!水质也真好,都能看到底!”
“是啊,一点腥味都没有,反而有股水草的清香。”女士也点头称赞。
高大壮得意地挺起胸膛:“那当然!我们这塘,山泉水养的!纯天然!鱼苗也是精挑细选的!以后长大了,那味道,啧啧……”他适时地勾起了食客的馋虫。
这边正热闹着,又一辆车开了进来。这次下来的是一对退休的老夫妻,也是被风景和“听说有好鱼”吸引来的。紧接着,居然还有几个骑着山地车的年轻人,风尘仆仆地停在门口,好奇地探头探脑。
小小的停车场,转眼间就停了三四辆车。原本安静的工地,因为这群不速之客的到来,顿时增添了许多生气和喧闹。孩子们在栈道上奔跑(未完工的部分被高大壮及时拦住了),大人们对着木屋拍照,对着池塘里的鱼指指点点,对旁边新奇的黄鳝池和甲鱼池充满好奇地问东问西。
周振华看着眼前这一幕,最初的意外和一丝忙乱过后,一个念头迅速在他心中成型——堵不如疏!既然客人主动上门,对这里的环境和特色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何不顺势而为,提供一些简单的服务,既满足游客,也能小试牛刀,积累经验,更是一种绝佳的口碑预热!
他立刻把高大壮拉到一边,低声快速交代:“大壮哥,你手艺好,赶紧回家!让妈把昨天捞上来的那些小鲫鱼、小杂鱼收拾了,再摘点后院新鲜的蔬菜!就在咱家院子外面,支个简易灶!熬一大锅鲜鱼汤,贴点玉米饼子!成本价,给这些游客尝尝鲜!告诉他们,这是咱农家乐池塘里现捞的鱼!”
高大壮眼睛一亮:“好主意!我这就去!”他风风火火地骑上摩托车就往家冲。
周振华则留下来,亲自当起了“临时接待”。他耐心地回答游客的各种问题,介绍农家乐未来的规划(栈道通到哪里,木屋什么时候能住,篝火晚会场地在哪),重点介绍他们特色养殖的鱼、黄鳝和甲鱼(当然,只展示,不售卖)。他态度诚恳,言语朴实,加上池塘里那些活力四射的鱼苗就是最好的“活广告”,很快赢得了游客们的好感。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