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王,唐军已经到宫门外了!” 侍卫慌张地跑进来,声音带着哭腔,“宫门的卫兵已经投降,李恪将军的人马马上就要进来了!”
麴文泰浑身一颤,脸色惨白如纸。他踉跄着后退两步,撞在身后的书架上,书架上的经书与珍宝散落一地,发出 “哗啦” 的声响,如同他此刻支离破碎的心境。他看着地上的经书 —— 那是玄奘此前留在高昌讲经时,赠予他的《金刚经》刻本,书页上还留着玄奘的批注,如今却沾满了灰尘。
“罢了…… 罢了……” 麴文泰喃喃自语,眼中最后一丝光亮也渐渐熄灭。他转身走到案前,端起那杯早已备好的毒酒,望着杯中自己扭曲的倒影,心中满是悔恨与绝望。“若有来生,再也不做这背主求荣之事……”
话音落下,他仰头将毒酒一饮而尽。辛辣的液体顺着喉咙滑下,瞬间便蔓延开剧烈的疼痛感,五脏六腑仿佛都被烈火灼烧。他踉跄着扶住案几,大口喘着气,视线渐渐模糊。最后,他的目光落在窗外 —— 那里曾是高昌的繁华街市,如今却一片混乱,隐约能听到唐军士兵维持秩序的呼喊声。他重重地倒在地上,再也没有了声息。
与此同时,李恪率领骑兵踏入高昌王宫。王宫的侍卫早已弃械投降,纷纷跪在地上,不敢抬头。李恪勒住马缰,目光扫过宫殿内的景象 —— 地上散落着珍宝与经书,案几上还放着半杯残留的毒酒,而麴文泰的尸体,正倒在案几旁,面色青紫,显然已是气绝身亡。
“将军,麴文泰已服毒自尽。” 亲兵上前检查后,躬身禀报。
李恪沉默片刻,眼中没有丝毫波澜 —— 麴文泰背叛大唐、勾结外敌,落得这般下场,皆是咎由自取。他翻身下马,走到麴文泰的尸体旁,看着那张早已失去血色的脸,缓缓说道:“念你曾是高昌国王,赐你全尸,命人将他安葬在城外的乱葬岗,不必立碑。”
顿了顿,他转头对身旁的亲兵统领张猛下令:“你即刻带人搜遍王宫后宫,将麴文泰的子女、后妃及近亲属全部拿下,不得遗漏一人。待清点完毕,派一队精锐骑兵押送前往长安,交由陛下处置 —— 叛臣家属,需由朝廷定夺其罪责,不可擅自处置。”
“遵令!” 张猛高声应和,立刻点了五十名精锐士兵,朝着王宫后宫的方向而去。
后宫之内,早已乱作一团。麴文泰的王后苏氏正抱着年仅八岁的太子麴智盛,躲在寝殿的衣柜后,瑟瑟发抖。她身着华丽的锦袍,却早已被汗水浸透,脸上满是恐惧,死死捂住麴智盛的嘴,生怕他发出一点声响。殿外传来士兵的脚步声,越来越近,苏氏的身体抖得更厉害了,眼泪无声地滑落。
“搜!仔细点,将军有令,麴文泰的家属一个都不能漏!” 张猛的声音在殿外响起,紧接着,寝殿的门被士兵一脚踹开,火把的光芒照亮了整个房间。
士兵们四处搜查,很快便发现了衣柜后的苏氏与麴智盛。“将军,找到王后与太子了!” 一名士兵高声喊道。
张猛走进寝殿,目光落在苏氏与麴智盛身上,语气冰冷:“王后殿下,太子殿下,还请随我走吧。我家将军有令,需将你们押送长安,交由大唐陛下处置。”
苏氏抱着麴智盛,不肯起身,声音带着哀求:“将军,我们母子并未参与麴文泰的谋反之事,求你们放过我们吧!”
“是否参与,需由陛下判断,我等只是奉命行事。” 张猛语气没有丝毫松动,对士兵示意,“带走!”
两名士兵上前,轻轻将苏氏与麴智盛扶起,用绳索象征性地绑住他们的手腕 —— 虽为叛臣家属,却也顾及王室体面,未用对待罪犯的粗绳。随后,士兵们又在后宫的其他宫殿中,找到了麴文泰的另外两名妃子、三个年幼的公主,以及麴文泰的弟弟麴智湛,将他们一一集中到王宫前的广场上。
广场上,麴文泰的家属们站成一排,面色各异 —— 有的满脸恐惧,有的低声啜泣,年幼的公主们更是紧紧抓住母亲的衣角,眼中满是茫然。张猛命人取来干净的衣物与食物,让他们暂时休整,又派十名女兵负责照料年幼的子女与女眷,待次日清晨再启程前往长安。
而李恪此时正召集联军将领,在王宫大殿内议事。他坐在麴文泰曾坐过的王座上,目光扫过焉耆大将军摩柯、龟兹将领阿古拉等人,沉声道:“高昌已破,但城内秩序混乱,需尽快安抚百姓,稳定局势。摩柯将军,你率焉耆士兵负责守卫王宫与粮仓,严禁任何人私自抢掠;阿古拉将军,你率龟兹士兵巡查街市,驱散乱兵,帮助百姓回到家中;疏勒与于阗的将领,你们负责清点高昌的军备与国库,登记造册,不得遗漏一物。”
“遵令!” 众将领齐声应和,纷纷起身离去,安排士兵执行任务。
李恪又对身边的参军周恒道:“你即刻撰写两份文书,一份送往长安,向陛下禀报平定高昌之事,说明麴文泰背叛大唐、勾结大食的经过,以及联军的战功,同时提及已将麴文泰家属押送长安,听候陛下发落;另一份传令高昌境内所有关卡,全部开放,恢复商队通行,告知百姓只需安分守己,此前跟随麴文泰的官员若肯归顺,一律既往不咎,若有反抗者,严惩不贷!”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