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嘉元年庚辰(公元560年)
春季正月初一,南朝陈(以下简称“陈朝”)宣布大赦天下,改换年号为“天嘉”。北齐也宣布大赦,改年号为“乾明”。
正月初九,陈朝皇帝到南郊祭天。北齐的高阳王高湜,凭着能说会道、会讨好献媚,很受北齐显祖(高洋)宠爱,常常跟在显祖身边,还拿着手杖鞭打其他亲王,太皇太后(娄昭君)一直记恨他。等到显祖去世,高湜犯了罪,太皇太后下令打他一百多棍;正月十一,高湜被打死。
正月二十一日,陈朝皇帝到北郊祭地。北齐新皇帝(高殷,济南王)从晋阳回到都城邺城。
二月十五日,陈朝的高州刺史纪机从军营里逃回宣城,占据宣城郡响应王琳(原梁朝将领,当时对抗陈朝),泾县县令贺当迁率军讨伐,平定了叛乱。
王琳率军到了栅口(今安徽芜湖附近),陈朝将领侯瑱率领各路军队进驻芜湖,两军对峙了一百多天。东关(今安徽含山附近)一带的春水渐渐上涨,战船能通航了,王琳就率领合肥、漴湖的兵马,战船一艘接一艘顺流而下,军势非常强盛。侯瑱率军推进到虎槛洲,王琳也派战船在长江西岸列阵,两军隔着虎槛洲停泊。第二天,双方交战,王琳的军队稍稍后退,退守西岸。到了傍晚,突然刮起大风,风从东北方向来,把王琳的战船都吹坏了,还搁浅在沙滩上。浪太大,战船没法退回渡口。等到天亮风停,王琳率军进渡口修船,侯瑱等人也带兵退回芜湖。
北周(以下简称“周”)人听说王琳往东进军,就派都督荆、襄等五十二州军事、荆州刺史史宁,率领几万兵马趁虚偷袭郢州(今湖北武汉附近);郢州守将孙玚据城坚守。王琳听说后,怕自己的军队溃散,就率领水军往东撤退,在离芜湖十里的地方停泊,军营里打更的梆子声都能传到陈朝军队里。北齐的仪同三司刘伯球率领一万多人赶来,帮王琳打水上仗;北齐行台慕容恃德的儿子慕容子会,率领两千精锐骑兵,驻扎在芜湖西岸,为水军壮声势。
二月十六日,侯瑱命令军营里早早做饭,让士兵们吃饱了等着敌军。当时刮着很急的西南风,王琳自认为得了天助,率军直接冲向陈朝都城建康(今江苏南京)。侯瑱等人慢慢从芜湖出发,跟在王琳军队后面——这西南风反倒帮了侯瑱的忙。王琳扔火把想烧陈朝的船,结果风把火把吹回去,反倒烧了自己的船。侯瑱下令用“拍竿”(古代战船的武器,用竹竿拍击敌船)打王琳的战船,又用蒙着牛皮的冲锋小船撞王琳的船,还把熔化的铁水洒向敌船。王琳的军队大败,士兵有两三成被淹死,剩下的都弃船上岸逃跑,几乎全被陈朝军队杀了。北齐在西岸的骑兵、步兵,自己人挤着踩踏着逃跑,还都陷进了芦苇荡和泥坑里;骑兵全都扔了马逃跑,最后只活下来两三成。陈朝军队活捉了刘伯球、慕容子会,杀死、俘虏的敌军数以万计,把王琳(原梁朝)和北齐的军用物资、兵器全缴获了。王琳坐着小船冲开陈朝军队的包围逃跑,到了湓城(今江西九江),想收拢逃散的士兵,可没人愿意归附他,只好带着妻妾和十几个亲信逃往北齐。
之前,王琳派侍中袁泌、御史中丞刘仲威保护永嘉王萧庄(原梁朝宗室,王琳拥立的“皇帝”);等到王琳战败,身边的人全散了。袁泌用小船把萧庄送到北齐边境,拜别萧庄后就返回陈朝投降了;刘仲威带着萧庄逃往北齐。袁泌是袁昂的儿子。(原王琳麾下的)樊猛和他哥哥樊毅,也率领自己的部众投降了陈朝。
北齐把文宣皇帝(高洋,即显祖)葬在武宁陵,庙号定为“高祖”,后来又改成“显祖”。
二月十八日,陈朝皇帝下诏书:“官员士族、打仗的士兵,只要是被王琳胁迫入伙的,全都赦免,之后按才能安排官职。”
二月十九日,北齐任命常山王高演为太师、录尚书事(总领朝政),任命长广王高湛为大司马、并省录尚书事(管理并州行政),任命尚书左仆射平秦王高归彦为司空,任命赵郡王高睿为尚书左仆射。
北齐还下诏书:“之前被没入官府做奴婢、或是赏赐给私人的元氏(北魏皇室后裔)亲属,全都释放遣返。”
二月二十五日,陈朝任命太尉侯瑱为都督湘、巴等五州军事,镇守湓城。
北齐显祖(高洋)去世时,常山王高演在皇宫里主持丧事,娄太皇太后想立他为皇帝,没办成;后来太子高殷即位,高演才回到大臣的行列里。因为皇帝正在守丧(按礼制要“谅阴”,即沉默少言、专注守丧),朝廷下诏让高演住在东馆,大臣要上奏的事,都先找他商量决定。杨愔(北齐辅政大臣)等人因为高演和长广王高湛,既是皇室近亲、地位又高,怕他们对小皇帝不利,心里很忌惮。过了没多久,高演就被打发回自己的王府,从这以后,朝廷的诏书、命令大多不让他参与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