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嘉五年(戊辰年,公元428年)
春季,正月辛未日,北魏京兆王拓跋黎去世。
荆州刺史、彭城王刘义康,生性聪慧敏锐,在荆州任上把政务处理得条理分明。左光禄大夫范泰对司徒王弘说:“天下大事责任重大,权力太重的位置难以久居。您兄弟二人权势已达顶峰,应当主动收敛退让。彭城王是皇上的二弟,应当征召他回朝廷,共同参与朝政。”王弘采纳了他的建议。当时正逢大旱,又流行瘟疫,王弘上奏章把灾祸归咎于自己,请求退位,皇帝没有批准。
西秦的商州刺史兼浇河太守姚浚反叛,向河西(北凉)投降。西秦王乞伏炽磐任命尚书焦嵩接替姚浚,率领三千骑兵讨伐姚浚。二月,焦嵩被吐谷浑的元绪活捉。
北魏改年号为神麚(jiā)。
北魏平北将军尉眷在上邽(今甘肃天水)攻打夏国君主赫连昌,赫连昌退守平凉(今甘肃平凉)。奚斤进军安定(今甘肃泾川),与丘堆、娥清的军队会合。奚斤的战马大多因瘟疫死亡,士兵缺乏粮食,于是深挖壕沟、高筑营垒坚守。他派丘堆到民间督促百姓缴纳粮草,丘堆的士兵横行抢掠,还不设置防备。赫连昌趁机突袭,丘堆军队战败,只带着几百名骑兵逃回安定城。赫连昌乘胜追击,每天到安定城下抢掠,北魏士兵无法出去割草喂马、放牧牲畜,将领们都为此担忧。监军侍御史安颉说:“我们接受诏令消灭敌人,现在反而被敌人围困,退守这座孤城,就算不被敌人杀死,也会因触犯军法被处死,进退都是死路一条。可各位王公大臣还安然无事,就没想过应对之策吗?”奚斤说:“现在士兵没有战马,靠步兵进攻骑兵,肯定没有获胜的可能,得等朝廷派来的骑兵援军到达,再合力攻打敌人。”安颉说:“如今凶猛的敌人在城外游荡,我们士兵疲惫、粮食耗尽,不主动打一场决战,很快就会陷入绝境,援军又怎么能等得到呢!反正都是死,拼死一战,不也行吗!”奚斤又以战马太少为借口拒绝。安颉说:“现在收集各位将领的坐骑,能凑出二百匹,我请求招募敢死队员出击。就算不能打败敌人,也能挫败他们的锐气。况且赫连昌性情急躁又缺乏谋略,喜欢逞勇又轻敌,每次都亲自出来挑战,士兵们都认识他。如果埋伏士兵突然袭击,说不定能活捉赫连昌。”奚斤还是犹豫不决。安颉就暗中与尉眷等人谋划,挑选骑兵埋伏起来等待时机。不久,赫连昌来攻城,安颉出兵迎战。赫连昌亲自到阵前搏斗,北魏士兵认出他的模样,争相冲向他。恰逢当时刮起大风,尘土飞扬,白天变得昏暗,赫连昌慌忙逃走,安颉追击他,赫连昌的战马摔倒,他从马上坠落,最终被活捉。
夏国的大将军、兼司徒、平原王赫连定收拢残余部众几万人,逃回平凉,登基称帝,宣布大赦天下,改年号为胜光。
三月辛巳日,赫连昌被押送到平城(北魏都城,今山西大同)。北魏皇帝拓跋焘把他安置在西宫,宫里的器物用具都按照皇帝的规格配备,还把自己的妹妹始平公主嫁给了他;授予赫连昌常忠将军的虚职,赐封会稽公的爵位。任命安颉为建节将军,赐封西平公;任命尉眷为宁北将军,晋升爵位为渔阳公。
北魏皇帝经常让赫连昌在身边侍从,甚至和他单独骑马一起追赶鹿群,深入山谷溪流。赫连昌一向有勇猛的名声,将领们都认为这样做不安全。北魏皇帝说:“天命早已注定,有什么可害怕的!”对待赫连昌还像当初一样亲近。
奚斤自认为是元帅,可赫连昌却被自己手下的副将活捉,对此深感羞耻。于是他丢下粮草辎重,只带了三天的粮食,去平凉追击夏国新君主赫连定。娥清想沿着河边进军,奚斤不同意,坚持从北边的道路去拦截赫连定的退路。到了马髦岭(今甘肃平凉附近),夏军正准备逃走,恰逢北魏一名年轻军官因犯罪逃到夏国,把北魏军队缺粮缺水的情况告诉了赫连定。赫连定就分兵拦截奚斤,前后夹击北魏军队,北魏军队大败,奚斤、娥清、刘拔都被夏军活捉,士兵战死的有六七千人。
丘堆在安定守卫粮草辎重,听说奚斤战败,就丢下辎重逃往长安(今陕西西安),又和高凉王拓跋礼一起逃往薄阪(今山西永济),夏国军队重新占领了长安。北魏皇帝大怒,命令安颉斩杀丘堆,接替他统领军队,镇守薄阪来抵抗夏军。
夏季,四月,夏国君主赫连定派使者向北魏请求讲和,北魏皇帝下诏书劝赫连定投降。
壬子日,北魏皇帝向西巡视。戊午日,在黄河西岸打猎,宣布大赦天下。
五月,西秦文昭王乞伏炽磐去世,太子乞伏暮末即位,宣布大赦天下,改年号为永弘。
平陆县令、河南人成粲再次劝说王弘退位,王弘听从了他的建议,多次上奏章请求退位。皇帝迫不得已,六月庚戌日,任命王弘为卫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享受与三公同等的礼仪待遇)。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