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刺史桓伟去世,大将军桓玄让桓修代替他。从事中郎曹靖之劝桓玄说:“桓谦、桓修兄弟独自占据朝廷内外的要职,权势太重了。”桓玄于是任命南郡相桓石康为荆州刺史。桓石康是桓豁的儿子。
刘裕在永嘉打败卢循,追到晋安,多次打败他,卢循乘船向南逃走。
何无忌暗中到刘裕那里,劝刘裕在山阴起兵讨伐桓玄。刘裕和当地土豪孔靖商量,孔靖说:“山阴距离京都路途遥远,起兵难以成功;而且桓玄还没有篡位,不如等他篡位后,在京口图谋他。”刘裕听从了他的建议,孔靖是孔愉的孙子。
九月,北魏君主拓跋珪前往南平城,规划南方,将要修建新都。
侍中殷仲文、散骑常侍卞范之劝大将军桓玄早点接受禅让,暗中撰写九锡文和册命。任命桓谦为侍中、开府、录尚书事,王谧为中书监、领司徒,桓胤为中书令,加授桓修抚军大将军。桓胤是桓冲的孙子。丙子这天,册命桓玄为相国,总领百官,封给他十个郡,为楚王,加授九锡,楚国设置丞相以下的官职。
桓谦私下问彭城内史刘裕说:“楚王功勋德行盛大,朝廷的意思,都认为应当举行禅让,你认为怎么样?”刘裕说:“楚王是宣武公的儿子,功勋德行超过世人。晋朝皇室衰弱,百姓的期望早已转移,趁着运势禅让取代,有什么不可以的?”桓谦高兴地说:“你说可以就可以了。”
新野人庾仄,是殷仲堪的同党,听说桓伟死了,桓石康还没到任,就起兵在襄阳袭击雍州刺史冯该,赶跑了他。庾仄有部众七千人,设置祭坛,祭祀七庙,说要讨伐桓玄,江陵震动。桓石康到了荆州,发兵攻打襄阳,庾仄失败,逃到后秦。
高雅之上表南燕君主慕容备德,请求讨伐桓玄,说:“即使不能平定吴、会地区,也可以收复长江以北的土地。”中书侍郎韩范也上奏疏说:“现在晋朝皇室衰败混乱,长江、淮河南北地区,户口没多少,军队弱小。加上桓玄叛逆,上下离心离德。凭陛下的神威勇武,出动一万步兵骑兵进逼他们,他们一定会土崩瓦解,军队不用停留就能前进。夺取并占有那些地方,后秦、北魏都不值得对抗了。开拓疆土成就功业,正在今天。错过时机不夺取,要是他们的豪杰诛杀了桓玄,再修治德政,岂止是建康得不到,长江以北也没希望了。”慕容备德说:“我因为旧国灭亡,想要先平定中原,再扫荡荆、扬地区,所以没有向南征伐。还是让公卿们商议一下这件事吧。”于是在城西讲习武事,有步兵三十七万人,骑兵五万三千匹,战车一万七千辆。公卿们都认为桓玄刚刚得势,不能图谋,于是就停止了。
冬天十月,楚王桓玄上奏章请求回到封地,却让皇帝亲手写诏书坚决挽留他。他又谎称钱塘的临平湖开通了,江州降下了甘露,让百官聚集道贺,把这些当作自己接受天命的征兆。另外,因为前代都有隐士,他觉得自己所处的时代没有隐士是件羞耻的事,就找到西晋隐士安定人皇甫谧的第六世孙皇甫希之,供给他费用,让他隐居在山林里;接着征召皇甫希之做着作郎,又让他坚决推辞不接受,然后下诏书表彰礼遇他,称他为“高士”。当时的人都称皇甫希之为“充隐”(意思是冒充的隐士)。桓玄还想废除钱币,改用谷物、布帛交易,并且恢复肉刑,各种制度变更层出不穷,他的想法没个定准,改来改去,最终也没实行成。他本性又贪婪鄙陋,要是有人有好的书法、绘画作品以及好的宅院,他必定会通过赌博的方式把这些弄到手;他尤其喜爱珍珠宝玉,从来不离手。
乙卯这天,北魏君主拓跋珪立他的儿子拓跋嗣为齐王,加授相国之位;立拓跋绍为清河王,加授征南大将军;立拓跋熙为阳平王;立拓跋曜为河南王。
丁巳这天,北魏将军伊谓率领两万骑兵袭击高车残余部落袁纥、乌频;十一月庚午这天,把他们打得大败。
朝廷下诏让楚王桓玄使用天子的礼乐,他的妃子成为王后,世子成为太子。丁丑这天,卞范之写好了禅让的诏书,让临川王司马宝逼迫皇帝抄写。司马宝是司马曦的曾孙。庚辰这天,皇帝亲临前殿,派兼太保、领司徒王谧捧着玉玺绶带,把皇位禅让给楚国。壬午这天,皇帝搬出皇宫住在永安宫。癸未这天,把太庙的神主迁到琅邪国,穆章何皇后和琅邪王司马德文都迁居到司徒府。百官到姑孰劝桓玄登基。十二月庚寅初一,桓玄在九井山北修筑祭坛,壬辰这天,登上皇帝位。册文中有很多贬低晋朝皇室的话,有人劝他别这样,桓玄说:“禅让的文告,不过是讲给百姓听的,怎么能欺骗上天呢!”他宣布大赦,改年号为永始。把南康郡的平固县封给退位的皇帝,称平固王;把何皇后降为零陵县君;琅邪王司马德文降为石阳县公;武陵王司马遵降为彭泽县侯。追尊桓温为宣武皇帝,庙号太祖,南康公主为宣皇后,封儿子桓昺为豫章王。任命会稽内史王愉为尚书仆射,王愉的儿子相国左长史王绥为中书令。王绥是桓氏的外甥。戊戌这天,桓玄进入建康皇宫,登上皇帝宝座,可宝座突然塌陷,大臣们都吓得变了脸色。殷仲文说:“这是因为陛下的圣德太深厚,大地都承载不住了。”桓玄听了特别高兴。梁王司马珍之的属臣孔朴护送司马珍之逃到寿阳。司马珍之是司马曦的曾孙。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