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元三年(公元262年)
这一年秋天,八月里的乙酉日,东吴的皇帝立了朱氏当皇后,朱氏是朱公主的女儿。过了三天,到戊子日,皇帝又把儿子л立为太子。
蜀汉这边,大将军姜维准备出兵。右车骑将军廖化劝他说:“老是打仗不停,就像玩火,早晚烧到自己,说的就是你姜维啊!咱们的智谋比不上敌人,兵力又比人家少,还没完没了地用兵,怎么能长久呢!”到了冬天十月,姜维带兵攻打洮阳,魏国的邓艾在侯和迎战,把姜维打败了,姜维只好退到沓中驻扎。
当初,姜维从别的地方来到蜀汉,受到重用,多年来一直带兵打仗,却没立下什么大功劳。这时候,蜀汉朝廷里宦官黄皓掌权,他和右大将军阎宇关系特别好,暗地里想把姜维搞下台,让阎宇上位。姜维知道了这个事儿,就跟蜀汉皇帝说:“黄皓又奸诈又专横,会把国家搞垮的,赶紧杀了他!”皇帝却觉得黄皓不过是个跑腿的小官,还说以前董允就特别讨厌黄皓,自己也挺遗憾当时没处理他,让姜维别往心里去。姜维一看黄皓党羽众多,担心自己话说多了惹麻烦,只好客客气气地退出来。皇帝还让黄皓去给姜维道歉。从这以后,姜维心里直发怵,从洮阳回来后,就请求到沓中去种麦子,都不敢回成都了。
东吴这边,皇帝封濮阳兴当丞相,廷尉丁密和光禄勋孟宗分别当左右御史大夫。以前濮阳兴做会稽太守的时候,对当时还在会稽的东吴皇帝特别好;左将军张布以前是会稽王身边的督将,所以皇帝一即位,这两个人就成了大红人,掌握大权。张布负责宫廷里的事儿,濮阳兴管理国家军政,两人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靠花言巧语往上爬,东吴的百姓都对他们很失望。
东吴皇帝喜欢读书,想找博士祭酒韦昭、博士盛冲一起讨论学问。张布却觉得韦昭、盛冲说话太直,怕他们在皇帝身边,把自己干的坏事说出去,就一个劲儿地劝皇帝别这么做。皇帝说:“我读了不少书,各种典籍都看了个遍,就是想和韦昭他们一起探讨以前学过的知识,这有什么不好?你就是怕他们说大臣们的坏话,所以不想让他们来。这些事儿我心里有数,不用非得他们说我才明白。”张布吓得赶紧道歉,又找借口说怕耽误皇帝处理政务。皇帝说:“国家大事和读书学习是两码事,不会互相影响。这事儿本来没什么错,你却觉得不行,所以我才跟你说这么多。没想到你现在掌权了,还来限制我,真不应该!”张布赶紧上表磕头认错。皇帝说:“我就是跟你说清楚,用不着这样!你的忠诚大家都知道,我能有今天,都是你的功劳。《诗经》里说‘开始容易,坚持到最后难’,希望你能善始善终!”不过皇帝怕张布心里有疙瘩,最后还是听了他的,不再讨论学问,也不让韦昭他们进宫了。
谯郡有个叫嵇康的人,文章写得特别好,喜欢谈论老子、庄子的学说,还爱行侠仗义。他和陈留的阮籍、阮籍的侄子阮咸,还有河内的山涛、河南的向秀、琅邪的王戎、沛人刘伶关系特别铁,被人们称为“竹林七贤”。这几个人都追求虚无的境界,不把传统礼法当回事儿,整天喝酒喝得昏天黑地,对世俗的事儿也不关心。
阮籍做步兵校尉的时候,母亲去世了。当时他正和人下围棋,对手想停下来,阮籍却非要接着下完。下完棋,他喝了两斗酒,突然放声大哭,吐了好几升血,悲伤过度,瘦得只剩皮包骨头。可在守丧期间,他喝酒还跟平常一样。司隶校尉何曾特别讨厌他,在司马昭面前当面指责阮籍:“你这种放纵自己、违背礼法、败坏风俗的人,现在是忠臣贤才执政,严查名不副实的人,像你这样的可不能留!”还对司马昭说:“您正以孝道治理天下,却任由阮籍在服丧期间,在您这儿喝酒吃肉,以后还怎么教育别人?应该把他流放到边远地区,别让他污染了中原风气。”不过司马昭爱惜阮籍的才华,经常护着他。
阮咸一直宠爱姑姑家的婢女。姑姑要把婢女带走,阮咸当时正在会客,立刻借客人的马去追,最后和婢女共骑一匹马回来了。刘伶特别爱喝酒,经常坐着鹿车,带着一壶酒,还让人扛着铁锹跟着,说:“我要是死了,直接埋了就行。”当时的士大夫都觉得他们这种行为很潇洒,争相模仿,把这叫做“放达”。
钟会当时很受司马昭宠信,听说了嵇康的名气,就去拜访他。结果嵇康大大咧咧地坐在那儿打铁,根本不把钟会当回事儿。钟会要走的时候,嵇康问他:“你听说了什么来的,又看到了什么走的?”钟会说:“听到了该听的就来了,看到了该看的就走了!”从这以后,钟会就记恨上嵇康了。山涛做吏部郎的时候,推荐嵇康接替自己的职位。嵇康给山涛写了封信,说自己受不了世俗那一套,还贬低商汤、周武王。司马昭听说后很生气。嵇康和东平的吕安关系很好,吕安的哥哥吕巽诬陷吕安不孝,嵇康还出面作证。钟会趁机进谗言,说“嵇康以前想帮助毋丘俭谋反,而且他和吕安名气太大,说话做事又放纵不羁,会扰乱社会风气,应该借此机会除掉他们”。于是司马昭就把吕安和嵇康杀了。嵇康以前拜访过隐士汲郡的孙登,孙登就说过:“你虽然有才,但不懂处世之道,在当今世道很难保全自己啊!”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