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199年冬天,刘邦向东去东垣攻打韩王信残余势力,路过柏人县。赵王张敖的丞相贯高,在刘邦可能休息的厕所里埋伏了人手,打算刺杀刘邦。刘邦原本想在柏人县留宿,心里却突然一阵不安,就问:“这县名叫什么?”随从回答:“柏人。”刘邦一听,说:“‘柏人’,意思是被人逼迫啊。”于是没做停留,直接离开了。十二月,刘邦从东垣回到京城。
第二年春天三月,刘邦前往洛阳。他下了一道命令,商人不能穿锦绣、绮罗等华丽的衣服,也不许携带兵器,不能乘车、骑马。这一年秋天九月,刘邦又从洛阳回到京城,淮南王、梁王、赵王、楚王都跟着他一起。
匈奴的冒顿单于多次侵扰汉朝北方边境,搞得刘邦头疼不已。他向刘敬请教对策,刘敬说:“如今天下刚刚安定,士兵们历经多年战争,疲惫不堪,不能靠武力征服匈奴。冒顿杀父自立,还娶了父亲的妻妾,只认武力,用仁义道理根本说不通。只能想个长远之计,让匈奴子孙向咱们称臣,但恐怕陛下下不了决心。”刘邦忙问:“什么办法?”刘敬说:“陛下要是能把嫡长公主嫁给冒顿,再送上丰厚的礼物,他肯定会很欢喜,立公主为阏氏,生下的儿子就会成为太子。陛下再每年把汉朝多余、匈奴稀缺的东西送过去,派能言善辩的人用礼节去开导他们。冒顿活着,他就是您的女婿;冒顿死了,外孙就成了单于,哪有外孙敢和外祖父对着干的?这样不用打仗,就能慢慢让匈奴臣服。但要是陛下舍不得长公主,让宗室女子或后宫嫔妃假冒公主,被匈奴发现,他们不会重视,这办法就没用了。”刘邦觉得这主意不错,打算送长公主去和亲。可吕后日夜哭泣,说:“我就太子和这么一个女儿,怎么能把她远嫁匈奴呢!”最终刘邦还是没把长公主送出去。
公元前198年冬天,刘邦找了个宫女,假称是长公主,嫁给冒顿单于,还派刘敬去匈奴签订和亲盟约。司马光对此评论说:刘敬之前说冒顿凶残,不能用仁义去说服他,现在又想用和亲的办法,这前后矛盾。只有讲仁义的人,才看重骨肉亲情、尊卑秩序,怎么能用这招让冒顿就范呢?以前帝王对付少数民族,他们臣服就用德政安抚,反叛就用武力震慑,没听说过要和亲的。况且冒顿把父亲当禽兽一样对待,哪会在乎岳父?刘敬这办法,实在不怎么样,再说鲁元公主已经是赵王的王后,又怎么能夺回来去和亲呢!
刘敬从匈奴回来后,又向刘邦建议:“匈奴在黄河以南的白羊王、楼烦王,离长安最近的地方只有七百里,轻骑兵一天一夜就能打到关中。关中刚经历战乱,人口稀少,但土地肥沃,应该充实人口。当初诸侯起兵反秦,不是齐国的田氏、楚国的昭氏、屈氏、景氏这些大家族,根本成不了事。现在陛下虽然定都关中,但人口少,东边还有六国的旧贵族,一旦有变故,陛下都不能安心睡觉。我建议把六国贵族后代、豪杰和有名望的人家迁到关中,没事的时候可以防备匈奴,诸侯要是反叛,也能率领他们向东平叛,这是强本弱末的好办法。”刘邦觉得有道理,十一月,就把齐国、楚国昭氏、屈氏、景氏、怀氏、田氏五大宗族,以及豪杰们迁到关中,分给他们良田、住宅,前后有十多万人。
十二月,刘邦又去了洛阳。这时,贯高的仇家得知了他刺杀刘邦的阴谋,向朝廷告发。刘邦立刻下令逮捕赵王张敖和所有参与谋反的人。赵午等十多人争着自杀,贯高却大骂:“谁让你们这么干的?大王根本不知道这事,现在却把他也抓了。你们都死了,谁来证明大王没谋反?”于是贯高被装进囚车,和张敖一起押往长安。在审讯时,贯高坚持说:“就我们几个人干的,赵王真不知道。”狱吏用刑,鞭打几千下,还刺他,打得他浑身没一块好地方,他始终不改口。吕后多次说:“张敖因为娶了公主,不会干这种事。”刘邦生气地说:“要是张敖得了天下,还会稀罕你的女儿?”根本不听。廷尉把贯高的供词上报,刘邦说:“真是条汉子!谁认识他?私下问问情况。”中大夫泄公说:“他是我同乡,我了解他,他一向坚守道义,重承诺。”刘邦派泄公拿着符节,到贯高躺着的竹舆前询问。泄公和他嘘寒问暖,像老朋友一样,然后问:“赵王真的参与谋划了吗?”贯高说:“人谁不爱自己的父母妻儿?现在我三族都要因这事被处死,难道我爱赵王超过亲人吗?只是赵王确实没反,就我们几个干的。”接着详细说了事情的起因和赵王不知情的情况。泄公进宫如实禀报,正月,刘邦赦免了张敖,把他降为宣平侯,还把代王刘如意改封为赵王。刘邦欣赏贯高的为人,让泄公告诉他:“赵王已经放了。”顺便赦免贯高。贯高高兴地问:“我家大王真的放了?”泄公说:“是啊。”又说:“皇上赏识你,所以赦免了你。”贯高说:“我一直忍着不死,哪怕被打得不成样子,就是为了证明赵王没谋反。现在赵王没事了,我的责任尽到了,死也没遗憾了。况且我有谋逆弑君的罪名,还有什么脸面再侍奉皇上?就算皇上不杀我,我自己能心安吗?”说完,他仰头,用力掐断喉咙,自杀身亡。荀悦评论说:贯高首先谋划叛乱,是杀主的逆贼,虽然证明了赵王清白,但小功抵不了大罪,个人品行不能抵消公罪,按照《春秋》的大义,他罪不可赦。司马光也说:刘邦对臣子傲慢,才失去臣子的真心;贯高凶狠,害了赵王。引发贯高谋反,是刘邦的过错;让张敖失去王位,是贯高的罪责。随后,刘邦下诏,丙寅日之前犯罪的,除了死刑犯,都予以赦免。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