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盟舰队的归程,并非胜利者的凯旋游行,而更像一支承载着牺牲与秘密的沉默方舟。
“终末之巢”的残骸被远远抛在身后,最终化作星图上一个被标记为“已净化”的坐标点。虚空航行是漫长而枯燥的,尤其是在经历了如此高强度的战斗与巨大的情感冲击之后。舰队保持着严谨的巡航阵型,星萤族的“守望者号”居于中央,岩心族的重型舰只如同移动的堡垒拱卫两侧,灵漪族的舰队则如同轻灵的纱幔,散布在阵列外围,持续维持着低强度的“灵漪共振网”,既是为了抚慰,也是为了警戒。
舰队内部,一项隐秘而艰巨的工作正在同步进行——最高级别的内部审查。
伊娜的命令得到了不折不扣的执行。由星萤族高阶仲裁官、灵漪族心灵长老以及岩心族血脉辨识者组成的联合审查委员会在绝对保密的状态下成立。审查并非大规模铺开,那会引起不必要的恐慌,也可能打草惊蛇。而是采取了一种精准而渐进的方式。
首先是从参与“终末之巢”核心区域作战,尤其是接触过那梭形结构及其内部“守钥人”残响的人员开始。伊娜本人、那支联合调查小队的每一位成员,甚至是负责运输和初期分析的实验室人员,都接受了最为严苛的多重检验。
在“守望者号”核心区域一间被强大能量场隔绝的密室内,伊娜平静地站立着。她对面,一位星萤族仲裁官双手虚按,纯净的秩序之光如同水银般流淌,细致地扫描着她的能量回路与灵魂印记,寻找任何不和谐的“杂音”。另一位灵漪族长老则闭目凝神,其无形的思感如同最细腻的微风,拂过伊娜的精神海,感知着最细微的情绪波动与思维潜流。旁边,一位岩心族工匠则通过一种奇特的共鸣水晶,感知着伊娜生命本源频率的稳定性和纯粹性。
过程持续了很长时间。伊娜能清晰地感受到那来自不同维度的探查力量,它们深入而谨慎,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严肃。她没有丝毫抵抗,完全敞开了自己的身心。她知道,这是必要的代价。如果连她这个最高指挥官都无法通过审查,那么整个联盟的信任基石将瞬间崩塌。
终于,秩序之光缓缓收回,灵漪思感如潮水般退去,共鸣水晶的光芒也稳定下来。
“指挥官伊娜,灵魂印记纯净,未发现外力侵蚀或篡改痕迹。精神海稳定,思维逻辑连贯,无认知扭曲迹象。生命本源频率与档案记录完全一致,无异常波动。”星萤族仲裁官的声音带着一丝如释重负的敬意,“审查通过。”
伊娜微微颔首,脸上并无喜色。她知道,这仅仅是开始。“继续。下一个层级,所有参与最终总攻的舰长及以上指挥官,核心情报部门、通讯部门、导航部门的关键人员,必须在返回基地前完成初步筛查。注意方式方法,避免引起动荡。”
“明白。”
审查工作在暗中有条不紊地推进着。与此同时,对“方舟之钥”碎片的研究也在争分夺秒地进行。
实验室内的气氛同样凝重。那枚碎片依旧是最大的谜团。尝试了各种能量刺激和信息解码协议,除了确认它与“太初之光”存在某种微弱同源,以及内部蕴含着无法解读的庞大加密数据外,几乎一无所获。它就像一本用失传语言写就、并且被撕掉了关键页码的天书,静静地悬浮在那里,散发着诱人而又令人沮丧的光芒。
紫月的魂影大部分时间都停留在实验室附近。她对这碎片有着一种奇特的亲近感,并非源于知识,更像是一种……本能的共鸣。她无法提供具体的解码思路,但她的存在,似乎能让碎片散发出的能量波动稍微稳定一些。
“它似乎在‘观察’我们,”紫月轻声对负责研究的星萤族首席科学家说道,她的魂影凝视着分析仪中的碎片,“不是有意识的观察,更像是一种……被动的记录和反应。我们的每一次能量试探,每一种解码尝试,似乎都在它内部留下了某种‘印记’。”
首席科学家记录下这一观察,眉头紧锁:“被动记录?这意味着它可能具备某种学习或适应机制?这太惊人了。但我们无法与它进行有效‘交流’,所有的主动通讯尝试都石沉大海。”
“或许,‘交流’本身就不是正确的方式,”渊汐的意念接入实验室的通讯频道,她并未亲身前来,但时刻关注着这里的进展,“‘守钥人’称它为‘钥匙’。钥匙的作用是‘开启’,而非‘对话’。我们是否应该思考,它需要被‘插入’什么样的‘锁孔’,或者,满足什么样的‘条件’才能被激活?”
“条件……”伊娜的声音也接了进来,她刚刚结束审查,脸上还带着一丝疲惫,但眼神依旧锐利,“‘守钥人’提到了‘星灵遗命’和‘其他碎片’。或许,集齐碎片本身就是条件之一。又或者,需要特定的地点、特定的能量环境,甚至是……特定的人?”
她的目光不经意地扫过紫月的魂影。紫月与林羽关系密切,而林羽曾探索过众多上古遗迹,甚至其力量本质也与太初之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枚碎片对紫月表现出的微弱共鸣,是否暗示着什么?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