黯星废都的喧嚣与混乱被迅速抛在身后,取而代之的是宇宙深空那永恒不变的黑暗与寂静。然而,这片通往“迷踪小径”的虚空,并非坦途。
按照星璇规划的航线,林羽驾驭混沌碑体在前,紫月的“流光”舰紧随其后,两者皆将自身的存在感降至最低,如同两颗划过夜空的微尘。
林羽沉浸在“混沌匿踪术”与“虚空涟漪步”的修炼中。有星璇这个近乎完美的辅助存在,他的修炼进度一日千里。
“混沌匿踪术”的核心在于以混沌道种模拟“虚无”,并非简单的能量屏蔽,而是让自身的存在状态无限趋近于宇宙背景的“混沌基底”,使得绝大多数探测手段都会将其误判为自然存在的虚空背景辐射或微小的能量涟漪。碑体表面的道纹以一种极其缓慢、近乎停滞的频率微微闪烁,吞吐着周围稀薄的宇宙能量,自身所有主动散发的波动都被牢牢锁死在碑体内部。
而“虚空涟漪步”则更为精妙。它要求修行者以自身混沌之力,精准地感知并“踩踏”在虚空本身那无处不在、却又细微难察的“褶皱”之上。这些褶皱源于大质量天体的引力、宇宙膨胀的张力、乃至某些高维空间的投影,如同平静湖面下的暗流。施展此步法,并非依靠能量推进,而是借助这些虚空褶皱的“弹性”,进行一种短距离、无惯性的滑行与变向,轨迹刁钻莫测,难以锁定。
在星璇模拟出的、远比现实更复杂的时空乱流环境中,林羽的意念高度集中,小心翼翼地操控着混沌之力,尝试着迈出第一步。
起初颇为生涩,时而力道过猛,从虚空褶皱上“滑脱”,导致碑体在真实空间中剧烈晃动;时而感知偏差,未能准确落在褶皱的“发力点”上,原地不动。但在星璇精准的误差纠正和无数次模拟练习下,他很快掌握了诀窍。
只见混沌碑体在飞行过程中,开始出现一种极其诡异的移动方式。它并非一条直线,而是时而微微侧滑,时而短暂消失又在数米外浮现,轨迹如同水中的游鱼,灵动而不可预测。虽然还远未达到大成之境,但已初具雏形,足以在关键时刻发挥奇效。
时间在航行与修炼中悄然流逝。
数日后,前方的宇宙景象开始发生变化。原本相对均匀的星空背景,开始出现大片大片的、色彩斑斓的星云物质。这些星云并非孕育恒星的温床,而是由各种狂暴的宇宙射线、电离气体、星际尘埃以及……混乱的时空碎片构成!
它们如同宇宙中肆意涂抹的油彩,扭曲、旋转,散发出令人心悸的能量波动。视线投入其中,仿佛会被那混乱的色彩和扭曲的光线所吞噬。
迷踪小径,到了。
“即将进入迷踪小径外围区域。请注意,此地时空结构极不稳定,常规物理法则部分失效,能见度及感知范围将大幅降低。建议启动最高级别导航预警。”星璇的声音适时响起。
林羽从修炼中回过神来,意念扫向前方那片光怪陆离的星云带,能清晰地感觉到那里传来的、各种混乱交织的法则之力。空间像是被打碎的镜子,时间流速也似乎在不同区域有着微妙的差异。
“跟紧我。”林羽对后方的紫月传递意念,同时将“混沌匿踪术”运转到当前所能达到的极致。混沌碑体变得更加黯淡,几乎与背景的黑暗融为一体,只有依靠星璇提供的特殊道标,紫月才能勉强锁定他的位置。
紫月也全力催动“流光”舰的隐形系统,舰体表面流动着幽光,尽量收敛一切能量外泄。
一人一舰,如同两个小心翼翼的潜入者,一头扎进了那片迷幻而危险的星云之中。
一进入迷踪小径,那种时空紊乱的感觉立刻变得真切起来。
四周是弥漫的、五彩斑斓的星云气体,能见度不足千里(在宇宙尺度上堪称咫尺)。神识(意念)探出,如同陷入泥沼,受到极大的压制和干扰,范围锐减至不足百里,而且感知到的信息也充满了扭曲和噪音。
更危险的是那些无处不在的时空褶皱和裂缝。有些地方空间极度压缩,飞行其中仿佛在粘稠的胶水里前行;有些地方空间则异常脆弱,稍微一点能量扰动就可能引发小范围的空间崩塌;还有一些区域,时间流速明显异常,可能外界一秒,其内已过数分钟,或者反之。
若非有星璇这个超级导航仪,不断提前预警并规划出最安全(或者说危险系数最低)的路径,林羽和紫月恐怕早已迷失方向,甚至撞上某个隐藏的空间陷阱。
【左前方0.3光秒处检测到高强度引力旋涡,建议右转37度,利用‘卡西米尔’效应产生的虚空排斥力滑行通过。】
【注意,下方星云团内隐藏有时空断崖,落差约等于三个标准天文单位,请提升高度。】
【检测到局部时间膨胀区域,加速通过,避免长时间滞留。】
星璇的声音冷静而清晰,指引着方向。
林羽全神贯注,一边按照星璇的指引操控碑体,一边将刚刚入门的“虚空涟漪步”应用于实际。他操控碑体,时而如同落叶般顺着时空褶皱飘荡,时而如同游鱼般从两个即将合拢的空间裂缝间灵巧穿过。这种在刀尖上跳舞的感觉,虽然凶险,却也让他对虚空涟漪步的掌握飞速提升,对混沌之力的精细操控也达到了新的高度。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