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沌原色的星辉撕裂流萤星域相对平静的虚空,朝着星图指引的、位于星域边缘与葬星古脉、虚无回廊交界处的“迷失星海”疾驰。林羽将速度催动到极致,新生星域的力量源源不断,使得他如同一颗横贯星海的彗星,将沿途的星光都甩在身后。
越是靠近迷失星海,周遭的环境便越是呈现出一种异常的“干净”。原本漂浮的星尘变得稀薄,遥远的恒星光芒也仿佛被某种无形之物吸收,变得黯淡。一种莫名的“空寂”感开始弥漫,仿佛这片宇宙正在逐渐走向某种意义上的“虚无”。
根据星图记载与联盟监测报告,这并非真正的虚无,而是“混沌迷雾”边缘区域对能量与物质存在的微弱干扰与吸收现象。
数日后,前方的景象豁然一变,也让林羽的碑体缓缓停了下来。
那是一片……无法用言语准确形容其边界的、缓慢旋转着的、仿佛由无数种灰色调混合而成的、巨大的“云团”或者说“星云”。它无边无际,上不见顶,下不见底,左右延伸至视野的尽头,与深邃的宇宙背景几乎融为一体,却又因其自身那吞噬光线的特性而显现出模糊的轮廓。
这就是“混沌迷雾”!
它并非静止,而是在以一种难以捉摸的规律缓缓蠕动、翻涌,内部偶尔会透出一些扭曲的、无法理解其来源与色彩的光斑,随即又被更深沉的灰色吞噬。没有声音,没有强烈的能量波动,但它散发出的那种“存在抹除”与“认知扭曲”的意韵,却比任何狂暴的能量风暴更加令人心悸。
林羽能清晰地感觉到,自己散发出的意念在靠近这片迷雾时,如同泥牛入海,被迅速干扰、削弱,甚至隐隐有被扭曲、反向侵蚀的迹象。就连他那稳固的新生星域,也传来一丝微弱的滞涩感,仿佛内部的星辰运转都受到了无形的压制。
“果然诡异……”林羽的意念沉凝。这混沌迷雾,其本质似乎并非单纯的能量或物质,更像是一种介于虚实之间、能够直接影响法则与认知的“场”或“境”。
他没有贸然闯入。碑体表面,太极星云印记的虚影缓缓浮现,散发出温和而包容的混沌光辉,尝试与前方的迷雾进行最初步的接触与感知。
当混沌星辉与迷雾边缘接触的刹那——
嗡!
一种奇异的“同源排斥”与“异源侵蚀”的矛盾感,同时传来!
他的混沌星辉,因其“包容”与“演化”的本质,似乎与这混沌迷雾有着某种程度上的“同源”性,并未立刻遭到猛烈的攻击。但这迷雾中蕴含的“混沌”,却更加原始、更加混乱、更加……死寂!它仿佛是一切可能性归于绝对静止前的最终状态,带着一种终结万物的“惰性”,反过来试图侵蚀、同化林羽那蕴含着“生机”与“轮回”的混沌道韵!
就像清水与浓稠的、静止的死水相遇,虽同属“水”,性质却截然不同。
“不能久待于边缘,需深入其中,找到其运行规律,或者……找到相对稳定的‘路径’。”
林羽回想起星图残卷中某位先贤的推测,认为这混沌迷雾内部并非完全均匀,可能存在一些因未知原因形成的、相对稳定的“通道”或“空隙”。
他不再犹豫,将混沌星辉收敛,紧紧包裹住碑体,使其光华内敛到极致,如同在灰色幕布上移动的一个不起眼的墨点。随即,碑体一动,义无反顾地……驶入了那片吞噬一切的混沌迷雾之中!
一入迷雾,仿佛进入了另一个维度。
所有的外界参照物瞬间消失。上下左右,前后八方,皆是无尽的、缓慢蠕动的灰色。光线在这里失去了意义,声音彻底寂灭,连空间感都变得模糊不清。意念探出,如同陷入粘稠的胶水,只能延伸出极短的距离,并且反馈回来的信息支离破碎,充满了扭曲与矛盾。
时间感也开始错乱。有时仿佛过去了很久,有时又好像只是一瞬。
林羽紧守心神,太极星云印记在碑体内部稳定旋转,左边寂灭区域散发出微光,抵御着外界死寂混沌的侵蚀;右边新生区域则维持着自身道韵的活性与轮回。他以自身为锚点,对抗着这无处不在的认知干扰。
他小心翼翼地前行,速度放缓到了极致,全靠对星图烙印的感应以及对自身道韵的坚持来辨别方向。星图在此地已然失效,那指向“群星之心”的模糊感应,成了黑暗中唯一的灯塔。
不知前行了多久,或许是一日,或许是数月。
突然,前方那永恒的灰色迷雾中,出现了一片相对“稀薄”的区域。而在那片区域的中心,一个巨大的、轮廓模糊的阴影,缓缓浮现。
随着距离拉近,那阴影的轮廓逐渐清晰。
那赫然是一具……庞大到难以想象的、通体由某种暗沉金属与未知骨质结构交织而成的……残骸!
这残骸形态怪异,依稀能看出类似舰船的结构,但其规模远超林羽见过的任何星舰,堪比一颗小型行星!它静静地悬浮在迷雾中,表面布满了巨大的撕裂伤痕与腐蚀痕迹,仿佛在远古时代经历了一场难以想象的惨烈大战,最终漂流至此,被混沌迷雾所吞噬、封存。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