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林在沙丘上留下的脚印,三分钟就被热风抚平。他摘下凝结着盐霜的护目镜,看着远处的地平线在热浪中扭曲成莫比乌斯环的形状——这不是光学幻象,而是某种强引力场造成的时空褶皱。
钛合金水壶里最后一口水滑过喉咙时,他听见自己的唾液腺发出枯竭的哀鸣,就像这片被抽干了所有生机的大地。
手腕上的量子计数器还在跳动,显示当前坐标:北纬36°,东经103°,时间锚点锁定在公元前2100年±70年。
三天前,他的时空穿梭舱在穿越虫洞时被高能粒子流击中,坠毁在这片后来被称为"逐鹿之野"的荒原上。
逃生舱的维生系统只剩下最后5%的能量,全息投影里反复播放着导师临终前的警告:"商周甲骨文里的'日'字,是个会移动的发光体,不是恒星。"
一阵地动山摇打断了他的思绪。西北方的天际线掀起褐色的沙暴,沙粒在强光中折射出金属的冷光。
青林架起便携式光谱仪,屏幕上跳动的波形让他瞳孔骤缩:那不是自然形成的沙暴,而是某种巨型生物移动时掀起的尘埃,其中混杂着钛合金碎屑和反物质湮灭产生的伽马射线。
沙暴中心突然裂开一道缝隙,露出一个巨人的轮廓。他赤着双脚踩在熔融的岩石上,每一步都让大地塌陷半米,肌肉贲张的臂膀上缠绕着青铜锁链,链环上蚀刻着类似星图的纹路。
最惊人的是他的眼睛——双瞳里各悬浮着一枚齿轮状的晶状体,正随着远处光球的移动而转动。
"夸父..."青林的喉结剧烈滚动。他终于明白为什么《山海经》里说夸父"饮尽河渭"——寻常人类不可能拥有这样的体量,更不可能在足以熔化钢铁的高温中存活。
巨人突然转向青林的方向,锁链发出刺耳的摩擦声。青林下意识启动了逃生舱的隐形力场,却看见对方的瞳孔泛起涟漪,显然能穿透光学伪装。夸父迈开长腿,十步之内就跨越了两公里的距离,灼热的呼吸在青林周围形成漩涡状的气浪。
"星舰的碎片。"夸父的声音像是地壳板块的摩擦,他弯腰拾起青林身边一块逃生舱残骸,指腹抚过烧熔的边缘,"和不周山坠落时的材质一样。"
青林这才注意到他的指甲——半透明的角质层下,流动着银白色的液体,在阳光下折射出三棱镜般的光谱。这不是碳基生物的特征,更像是某种液态金属构成的仿生机甲。
他们在一处干涸的河床上停下,河床的岩石上还残留着水流冲刷的痕迹,但每条沟壑里都嵌着细小的金属珠。青林用镊子夹起一颗,光谱仪显示是铱铂金合金,表面覆盖着一层纳米级的氧化膜。"黄河的水..."
"被'日'抽干了。"夸父指向东方天际,那里悬浮着三个重叠的光球,最外层的光晕正在剥离,露出内部的金属骨架,"它们不是恒星,是能量采集器。每吸收一立方公里的水资源,核心温度就升高一百万度。"
青林突然想起背包里的星图,那是从逃生舱数据库里抢救出来的星际坐标。他展开羊皮纸般的柔性屏幕,夸父瞳孔里的齿轮瞬间加速转动:"这是...猎户座旋臂的防御矩阵?"
巨人的青铜锁链突然绷紧,链环上的星图亮起红光。他拽起青林往西北方向狂奔,时速瞬间突破三百公里。风声在耳边撕裂成尖锐的啸叫,青林看见地面的岩石开始气化,形成淡蓝色的离子雾——那是能量采集器在抽取地壳中的氢元素。
"它们在制造超新星。"夸父的声音带着金属共振,"当能量达到临界值,整个太阳系都会被引爆。"他突然俯身,让青林抓住自己脖颈后的合金接口,"抓紧了,我们要进入'日'的引力范围。"
青林的视网膜上开始出现重影,时空在强引力场中发生折叠。他看见前方的时空像被揉皱的纸,而夸父每一步都精准地踏在褶皱的节点上。这不是奔跑,而是某种基于时空曲率的跳跃,青铜锁链甩出的轨迹,恰好与星图上的防御矩阵重合。
三天后,他们抵达渭水故道。河床中央裂开一道深不见底的峡谷,谷底泛着幽蓝的光。夸父扯断左臂的锁链,将一端抛向峡谷对岸,链环在空中自动重组为量子纠缠态的桥梁。"下面是地脉的节点。"他指着谷底流动的岩浆,"被改造成了能量输送管道。"
青林发现岩浆里漂浮着无数菱形的晶体,每个晶体中都封存着一滴液态水。他用光谱仪扫描,发现这些水的分子结构被某种力场锁定,保持着绝对零度的状态。"这是..."
"最后的水资源。"夸父的胸腔发出低沉的轰鸣,像是在启动某种内部装置,"我的循环系统可以转化这些水,但需要靠近能量核心。"他突然扯开胸膛的青铜甲胄,露出里面蜂窝状的容器,每个格子里都躺着一枚发光的晶体——和河底的晶体一模一样。
当晚,青林在夸父的"记忆库"里看到了真相。全息投影中,无数碟形星舰组成的舰队正在穿越小行星带,为首的旗舰编号"不周山"。夸父所属的文明是宇宙中的"星轨守护者",他们驾驶星舰拦截试图掠夺行星能量的"日族",却在太阳系边缘遭遇伏击。不周山舰的反物质引擎爆炸,撕裂了时空,夸父作为唯一的幸存者,必须阻止日族将地球转化为超新星的"燃料"。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