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也从未想过,一省的书记会如此重视祁同伟。
那一刻,两人内心涌上一股强烈的自豪感。
那种感觉,仿佛自己也与有荣焉。
跟着这样的领导做事,未来充满希望。
祁同伟摆了摆手,语气平和但坚定:
“你们要搞清楚我们的任务。”
“我们的职责是扫黑除恶。”
“核实薛梅的举报信内容是否真实。”
“其他的,都不在我们的范围内。”
“王老和刘老这么客气,不是因为别的。”
“而是为了中江省的发展。”
“这和我们的工作目标完全不同。”
“我们只需踏踏实实完成自己的任务。”
严良和林奇齐声应是。
两人对视一眼,心里明白:
“王老和刘老的安排虽然和我们无关,但一定和老大有关系。”
“一省书记亲自接待,这份热情,前所未有。”
“想推掉,恐怕不容易。”
祁同伟是特殊案件调查处的处长,他们作为下属,自然听从安排。
激动的心情慢慢平复后,他们也不得不承认,祁同伟说得在理。
再多的应酬、再多的礼遇,最终都要回归本职。
他们是督导组,任务就是扫黑除恶。
至于发展经济,那是另一个系统的事。
严良和林奇心中有些惭愧。
他们年纪比祁同伟大,阅历比他多,可在定力上却差了不少。
果然,要学的东西还有很多。
尤其是那份面对高位不动声色的沉稳,还需好好磨练。
他们不知道,祁同伟早已习惯了这种场面。
从他接手第一起案件,奉命秘密进京,给以老爷子为首的二十多位高层讲了四个小时课开始,他就已经学会了从容应对。
更何况,他的岳父也是同等分量的人物,早就见惯了这些大场面。
最关键的是,祁同伟虽出身平凡,却拥有系统提供的知识。
那些书籍让他清楚地看到了历史的脉络。
他是从未来的角度审视当下,自然眼光和格局不同常人。
腹有诗书气自华。
祁同伟胸有成竹,自然沉稳自信。
这份从容,让他在海棠小院的老者面前也毫无惧色。至于中江省的王为民、刘鲁豫,自然也不在话下。
这种气场,不是装出来的,是一种骨子里透出的自信。
一种寒门亦可睥睨权贵的气度。
祁同伟才二十五岁,年纪轻轻。
但和他对话时,马振邦、徐建军、赵立春、骆山河,甚至现在的王为民、刘鲁豫,谁都不敢把他当作一个年轻人。
在这些老一辈眼中,祁同伟就是实打实的经济行家。
比起那些挂名“专家”的所谓学者,真实靠谱不知多少倍。
他又是真正懂全局的人,自然更受重视。
那些整天高喊“自由市场”的所谓经济学家,能打造出全球前一百的企业吗?别说前一百了,前五百都做不到!
别说他们了,连大汉国内前五百的企业都造不出来!
祁同伟呢?
不提海州药业,光是全球前百的公司,他已经有了两家!
要是算上药业,全球前五百,他手里有三家!
有理论,有成果,有数据,有实证。
这些大佬不信任他,难道去信那些靠嘴吃饭的“砖家”?
那不就是笑话?
还有一件事,让这些高层天然地信任祁同伟。
他的档案是绝密级别的!
一般人能看到的,只是部里公开的版本。
干净得像没写过一样。
但王为民等少数人看到的,却是另一个版本。
里面记录了祁同伟主导的几个秘密计划,目标之大胆,看得他们都心惊胆战。
而结果,却让他们忍不住举起酒杯,为他喝彩!
如果说金融领域也有“定海神针”,那祁同伟就是那一根!
正因为如此,才有了钟父嘴里的“香饽饽”。
这种人物就在眼前,不赶紧请教,还想不想前进了?
严良和林奇以为,自己已经看懂了骆山河的底牌。
但他们很快意识到,自己错了。
这次接风宴,并不是想象中的大场面,而是一顿家常饭。
场面不大,但档次极高。
有些人一辈子都难得赶上一次。
这场饭局,是在王为民家中设的,陪客只有一个——刘鲁豫。
坐在主位上的,不是骆山河,而是祁同伟!
严良和林奇暗暗心惊,担心骆山河会不高兴。
没想到,骆山河一脸坦然,笑着骂道:
“你们这群孙子,真他妈现实。”
“上次我在汉东省,跟徐建军、赵立春吃饭。”
“就是在老徐家,我坐的位置就在小祁后面。”
“这回到了中江,又来这一出!”
“你们这些人,你们这些人啊!”
两人心里掀起了惊涛骇浪。
啥?!
以前就有过这情况?!
这也太离谱了吧?!
王为民替他们解开了这个疑问: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