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魂温床计划”,是陈默构思的,旨在保护和强化玩家意识本源的终极项目。它并非简单的防御系统,而是一个试图在“篝火”协议核心基础上,构建一个能够主动滋养、修复、甚至进化“灵魂印记”(玩家意识投射体)的温床环境。
其理论基础,源于陈默对意识现象、灵魂规则以及“源初之种”力量的深度思考与整合。
意识是什么?在无数文明残骸的知识中,有的认为它是量子纠缠的产物,有的认为是高维信息的投影,有的认为是灵能的凝聚……但陈默更倾向于一种结合了“信息集合体”与“能量特异性结构”的模型。玩家的意识,通过“篝火”协议投射过来,本质上是一团高度有序、承载着个体思维模式和信息特征的“活性信息能量团”,即“灵魂印记”。
这个印记很脆弱,容易被强大的精神攻击、规则扭曲甚至单纯的信息洪流所冲散或污染。“灵魂温床”要做的,就是为这些印记提供一个坚固的“巢穴”。
陈默的计划分为几个核心模块:
1. 印记锚定与强化模块:利用“源初之种”的源能,为每一个连接的玩家灵魂印记,打上一个独特的、带有“存在稳固”和“信息冗余备份”概念的源能烙印。这个烙印如同一个坚固的锚点,能极大增强印记对外界干扰的抵抗力,即使被击散,也能凭借烙印在温床中快速重组复苏(相当于提升了复活速度和降低了死亡惩罚)。
2. 意识同步与带宽拓展模块:优化“篝火”协议核心与玩家意识之间的连接通道,使其能承载更高强度的信息流。这意味着,未来玩家或许能接收更复杂的感官信息,操控更精密的设备,甚至……直接学习和使用一些本土化的“技能”(由陈默封装好的能量运用技巧)。
3. 规则适应性温养模块:这是计划中最具野心,也最难实现的部分。陈默试图在温床中模拟出微型的、可控的多种规则环境(例如不同的能量密度、时间流速微调、甚至轻微的逻辑悖论场),让玩家的灵魂印记在其中慢慢“浸泡”和“适应”,从而提升其对不同规则环境的耐受性和理解力,为未来可能遭遇的各种诡异攻击做准备。
4. 深层潜意识共鸣网络(远期):一个更加遥远的构想,旨在连接所有玩家的深层潜意识,形成一个集体无意识网络,或许能爆发出难以想象的集体智慧或力量,但风险未知,暂时只是理论。
现在,他要在短短两天多的时间里,至少完成印记锚定与强化模块的初步构建和部署!这对于即将到来的大战至关重要!
他盘膝(意识层面)坐在“源初之种”前,双手(能量模拟)虚按在“灵魂温床”的构架上。意识高度集中,如同最精密的刻刀,引导着磅礴而温和的源能,一丝丝地注入那金色的光丝网络之中。
他在构建烙印的“模板”。这个模板必须足够通用,能适配所有玩家的意识频率;又必须足够独特,能区分每一个个体;还要足够坚固,能承受规则层面的冲击。
这需要他对灵魂规则和源能运用有着入微的理解和掌控。他不断调整着能量的频率、信息的编码方式、结构的稳定性……
时间在寂静中流逝。
实验室外,基地建设的喧嚣仿佛被隔绝在另一个世界。
一天过去了……
陈默马甲外壳上的指示灯因为持续高负荷运算而微微发烫,意识核心传来阵阵针扎般的刺痛。构建过程比他想象的还要困难,源能的消耗如同开闸泄洪。能量储备再次跌至危险线。
但他不能停下!
他吞服下(能量吸收)早已准备好的高纯度能量结晶,强行支撑。
又过去了半天……
“灵魂温床”的构架开始发生微妙的变化。那些金色的光丝不再仅仅是勾勒轮廓,而是开始如同血管般微微搏动,内部流淌着晶莹的源能,散发出一种温暖、祥和、仿佛回归母体般的安全气息。
烙印的“模板”即将成型!
就在这时,陈默感知到“篝火”协议核心传来一阵异常的波动——一名ID为“星辰旅者”的玩家,在操控工程机器人进行高空作业时,因为一个极其倒霉的意外(一块被震飞的金属碎片恰好击中了其机器人的平衡核心),从数十米高的脚手架上摔落,机器人当场支离破碎,里面的玩家意识受到了强烈的冲击,灵魂印记变得极其不稳定,甚至有消散的风险!
若是之前,这名玩家只能等待陈默消耗能量进行缓慢的远程修复,或者干脆“删号重练”(损失部分记忆和熟练度)。
但现在……
“机会!”陈默眼中精光一闪!
他立刻引导着那即将成型的灵魂温床力量,锁定了那名玩家即将逸散的、微弱不堪的灵魂印记!
“印记锚定!强化开始!”
嗡——!
淡金色的光芒从温床构架中涌出,如同温暖的臂膀,轻轻包裹住那团即将熄灭的意识之火!一个复杂而精美的淡金色烙印,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在印记核心处形成、固化!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