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城,那座充满了亡国之痛与新仇旧怨的城市,最终还是在季风与高远那场不欢而散的决裂之中,被他们沉重地抛在了身后。
高远,那位一心只为复仇而活的赵国公子,终究还是……带领着他手下那群同样被仇恨点燃了所有理智的燕赵死士,发动了那场……注定要以悲剧收场的,飞蛾扑火般的总攻。
其结局,可想而知。
在秦国那如同钢铁般森严的统治机器面前,在那些训练有素、装备精良的虎狼之师的镇压之下,高远和他的反抗军,如同投入熔炉的冰雪,连一丝像样的波澜都未能激起,便……彻底消融,烟消云散。
据说,那一日,将军府前的长街,血流成河。所有参与反抗的义士,无一生还。而高远本人,则在力竭被擒之后,面对着秦国郡守的嘲讽与羞辱,选择了咬舌自尽,用最刚烈的方式,扞卫了自己作为赵国贵族,最后的尊严。
消息传来之时,季风、素心和石头三人,早已在“四海商会”的暗中接应之下,悄然离开了邯郸,乘坐着一艘不起眼的漕运船,顺着漳水,一路向东,进入了齐国地界。
季风的心中,充满了难以言喻的悲凉与……一种深深的无力感。
他想起了高远在客栈之中,那双燃烧着复仇火焰的、充满了不甘与决绝的眼眸。他不知道,自己当初拒绝与他合作,究竟是对,还是错。
若是答应了他,以自己的机关之术,或许……真的能为他们创造出一线生机?或许……能让他们的牺牲,变得更有价值一些?
但……他也同样清楚,那份所谓的“胜算”,在强大的国家机器面前,是何等的渺小与……可笑。他的加入,或许……只会将更多的无辜之人,卷入这场早已注定结局的血腥漩涡,带来……更大的灾难。
“非攻……非攻……”季风喃喃自语,他第一次……对墨家这个传承了数百年,被无数先贤奉为圭臬的核心理念,产生了……如此深刻的,动摇与怀疑。
“季公子,”素心似乎看穿了他内心的挣扎与痛苦,她轻轻地将一杯散发着清雅香气的热茶,递到他的手中,柔声道,“你……不必过于自责。高远公子的选择,是他自己的‘道’。而你……也有你必须坚守的‘道’。两者之间,或许并无对错之分,有的,只是……乱世之中,不同的人,为了不同的信念,所做出的,不同的选择罢了。”
她的声音,如同窗外那淅淅沥沥的春雨,轻柔而宁静,带着一种……能够涤荡人心所有尘埃与烦恼的,道家的智慧。
“道家有云:‘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高远公子他们,以血肉之躯,去撞击那看似坚不可摧的强权铁壁,便是……‘损不足以奉有余’,其行虽悲壮,其志虽可嘉,然……终究难以改变这天地大势的走向。”
“而你,”素心的目光,如同两泓清澈的泉水,静静地凝视着季风,眼中充满了无尽的温柔与……一种早已融入骨血的信任,“你选择保存火种,积蓄力量,在黑暗中寻找那份能够真正‘利天下’的,更为根本的智慧与力量。这……便是‘损有余而补不足’,是顺应天道,是……真正的‘无为而无不为’。”
“或许……这才是巨子前辈,以及……那些为了守护墨家而牺牲的先贤们,真正希望你……去走的那条路。”
季风的心,被素心这番充满了道家玄理,却又……情真意切的言语,深深地触动了。他心中的那份迷茫与自责,如同被春雨洗涤过的天空般,渐渐变得……清明起来。
是啊,他不能再沉湎于过去的悲伤与失败之中了。他肩上所背负的,不仅仅是个人的恩怨情仇,更是……整个墨家的未来,是……那份沉甸甸的,传承火-种的使命!
他反手紧紧握住了素心的手,那只手,虽然纤细,却仿佛蕴藏着无穷的力量,能支撑起他整个摇摇欲坠的世界。
“素心,”他的声音,虽然依旧沙哑,但却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坚定与……一种如释重负的轻松,“谢谢你。我明白了。”
……
齐国,临淄。
这座昔日的东方大都,虽然也早已在秦国的铁蹄之下,失去了往日的独立与荣光,但……其作为齐文化中心的深厚底蕴,以及……其独特的商业氛围,却并未被完全摧毁。
这里的街道,依旧宽阔而繁华。往来穿梭的,不仅有神情冷峻的秦国官吏和巡逻甲士,更有……来自天下各地的,操着不同口音的商贾、工匠和……一些形迹可疑的江湖人士。
整个城市,都呈现出一种……既压抑又充满了活力,既死寂又暗流汹涌的,诡异的平衡。
季风、素心和石头三人,在“四海商会”的巧妙安排之下,以一个来自巴蜀之地的、专门贩卖蜀锦和井盐的商队管事的身份,悄然入住了临淄城南一处由“渭水帮”暗中掌控的,名为“临淄驿”的大型客栈之中。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