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是何人?如何得知老夫隐居于此?是不是秦廷派你们来的……”孔鲋的声音中,充满了戒备与……一种深藏的悲愤。他知道,如今这世道,人心叵测,秦国的“罗网”密探更是无孔不入,稍有不慎,便可能……招来灭顶之灾。
季风连忙再次抱拳行礼,语气愈发诚恳地说道:“孔老先生,晚辈确是诚心前来求教,绝无半点虚假。我等乃是墨家后学,因不满秦国暴政,毁我墨家传承,杀我墨家弟子,故而一路逃亡至此。听闻老先生学识渊博,乃当世儒宗,风骨高洁,不畏强权,依旧在此陋巷之中,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晚辈等人……钦佩不已,故而冒昧前来,希望能从老先生这里,获得一些……关于当今天下大势,以及……诸子百家未来命运的指点。”
“有何凭证,证明你们并非秦廷的鹰犬?”孔鲋眼神中依旧充满了戒备……
“至于凭证……”他顿了顿,从怀中取出那卷从稷下学宫藏书阁中得到的、记载着“望海楼”线索的墨家残卷和《太乙九宫占》,以及那枚由颜之推老先生所赠的、刻着“颜氏”二字的古朴玉佩,双手奉上:“此乃晚辈在稷下学宫偶然所得的墨家先辈遗物,以及……颜氏大儒颜之推老先生所赠信物。还望孔老先生……明鉴。”
孔鲋闻言,眼中闪过一丝讶异与……一丝复杂难明的情绪。他接过那卷墨家残卷和《太乙九宫占》。以及颜氏玉佩,仔细端详了片刻,又抬头深深地看了季风和素心一眼,似乎在判断他们话语的真伪。最终,他长长地叹了口气,缓缓打开了院门,侧身让开,道:“进来吧。外面……风大。”
季风和素心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一丝难以抑制的喜悦。他们知道,这位隐居陋巷的儒家大儒,至少……暂时相信了他们。
他们跟着孔鲋走进那间低矮潮湿、光线昏暗的茅屋。屋内的陈设,比他们想象的还要简陋。一张用几块破旧木板随意搭成的床榻,上面铺着一些早已看不出本来颜色的干草和破旧的被褥。一张缺了腿的、用几块砖头垫起来的矮几,上面散乱地放着几卷残破的竹简和一方早已干涸的砚台。以及……几个用来盛放粗劣米粮和清水的陶罐,便是这位曾经官至太傅、名满天下的儒家大儒……全部的家当。
墙壁之上,唯一醒目的,便是一幅用早已褪色的墨迹绘制的孔子与其七十二贤弟子周游列国的画像。画像虽然也已陈旧泛黄,边角多有破损,但画中孔子那温和而睿智的眼神,以及他身后那些弟子们求知若渴、孜孜不倦的神情,却依旧栩栩如生,仿佛在默默地注视着这个……早已礼崩乐坏、斯文扫地的世界,也……无声地拷问着每一个后来者的灵魂。
“三位请坐。”孔鲋指了指地上几个用干草编织而成的、早已磨得油光发亮的蒲团,自己则在床榻边那张唯一还算完整的矮凳上坐下,目光复杂地看着季风,声音中带着一丝难以言喻的沧桑与悲凉,“没想到……在这等风雨飘摇、百家绝迹的末世,老夫竟然还能……见到墨家的传人。而且……还是带着颜回后人的信物而来。真是……世事无常,造化弄人啊。”
他的语气中,带着一丝对往昔岁月的感慨,一丝对儒墨两家数百年恩怨情仇的复杂情绪,也有一丝……对眼前这三个不速之客的,深深的好奇与……一丝不易察觉的警惕。
“孔老先生,”季风开门见山,不愿再浪费宝贵的时间,他知道,他们在此地,多停留一刻,便多一分危险,“晚辈此次冒昧前来,除了想向老先生请教一些关于当今天下大势的看法之外,更想……了解一些关于秦国‘焚书坑儒’的真相。据晚辈所知,此次浩劫,儒家……首当其冲,损失惨重。不知老先生……可否为晚辈解惑一二?始皇帝……他为何要如此丧心病狂地对待我等读书人?”
孔鲋闻言,那双原本还算平静的眼眸之中,瞬间充满了无尽的悲愤与……刻骨铭心的仇恨!他那双干瘦的、布满了老年斑的手,紧紧地握成了拳头,指节因为用力而有些发白,身体也因为极度的激动而微微颤抖起来。
“焚书坑儒……焚书坑儒……”他喃喃自语,声音因为极度的悲痛和愤怒而扭曲变形,如同受伤的孤狼在哀嚎,“暴秦!暴秦啊!此等灭绝人伦,摧残文明,断我华夏千年文脉的滔天罪行,罄南山之竹,也难书其恶!决东海之波,也难洗其罪啊!”
他猛地抬起头,目光灼灼地看着季风,那眼神中燃烧的怒火,几乎要将整个茅屋都点燃!他声音沙哑地说道:“季小哥,你可知……那咸阳骊山深谷之中,究竟埋葬了多少我儒家精英的白骨?四百六十余人啊!那可都是我华夏文坛的栋梁之材,是传承圣贤之道、开启万世太平的希望之光啊!他们……他们之中,有白发苍苍、德高望重的老博士,有才华横溢、前途无量的青年才俊,有……有老夫的至交好友,有……有老夫的得意门生啊!他们……他们就那样……被那些如狼似虎的秦兵,如同对待牲畜一般,活生生地……坑杀了!连一声呼救都来不及发出啊!”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