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五章 合作方提及,“你们以前配合很默契”
项目推进到关键的对接阶段,林未晚跟着顾时砚一行人前往合作方公司开会。车子驶进市中心写字楼园区时,她望着窗外熟悉的街景,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笔记本边缘,心里泛起一丝不易察觉的波澜。这里离他们曾经共事过的老公司不远,街角的梧桐树叶又黄了几分,像极了当年他们最后一次并肩走过时的模样。
会议室里暖气很足,驱散了深秋的凉意。合作方的项目负责人周总四十多岁,性格爽朗,一见面就笑着握住顾时砚的手寒暄:“顾总,久仰大名,这次能和贵公司合作,我们可是盼了很久。”顾时砚礼貌回应,语气依旧是职场上惯有的沉稳疏离,“周总客气,合作共赢。”
林未晚坐在顾时砚斜后方的位置,低头整理着方案资料,尽量降低自己的存在感。自从上次街头暴雨的偶遇后,他们在公司里更是刻意保持着距离,除了必要的工作交接,几乎没有多余的交流。她能感觉到顾时砚偶尔投向她的目光,却总是假装未曾察觉,迅速移开视线。
会议正式开始,林未晚负责讲解核心设计方案。她站起身,指尖划过投影幕布上的细节图,声音清晰而稳定,将方案的逻辑和亮点一一拆解。讲至中途,她需要调取一份补充数据,转身看向身后的技术同事,却恰好对上顾时砚的目光。他坐在座位上,眉头微蹙,似乎在认真倾听,眼神里没有多余的情绪,可那目光落在她身上时,还是让她的心跳漏了半拍。她迅速移开视线,接过同事递来的U盘,指尖却微微有些发烫。
“林设计师的方案做得很细致,考虑得也很周全。”周总听完讲解,赞许地点了点头,目光在林未晚和顾时砚之间转了一圈,突然笑着说道,“说起来,我和你们顾总还有些旧交情,前几年在行业峰会上见过几次。那时候就听他提起过,有个特别得力的搭档,设计理念和他特别契合,合作起来事半功倍。”
周总的话像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瞬间打破了会议室里的平静。林未晚握着笔的手猛地一紧,笔尖在纸上划出一道长长的痕迹。她垂下眼帘,长长的睫毛遮住了眼底翻涌的情绪,嘴角勉强勾起一个礼貌的弧度,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顾时砚端起桌上的水杯,抿了一口水,指尖轻轻扣着杯壁,沉默了几秒才开口,语气依旧平淡无波:“周总过奖了,团队协作,离不开每个人的努力。”他刻意避开了“搭档”这个词,目光扫过林未晚紧绷的侧脸,又迅速移开,落在投影幕布上,“关于方案的落地细节,我们团队已经做了充分的准备,接下来可以具体对接。”
他显然是想转移话题,可周总似乎没有察觉这微妙的氛围,反而兴致更高了:“可不是过奖!我记得顾总当时还展示过你们合作的一个案例,那个文旅项目的设计,把当地的文化元素和现代审美结合得特别好,至今都是行业里的经典。”他转向林未晚,笑着问道,“林设计师,我说的是不是这个项目?当年你应该也参与了吧?看你的设计风格,和那个案例的理念很像。”
空气仿佛在这一刻凝固了。林未晚能感觉到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自己身上,有好奇,有探究,还有身旁同事隐约的疑惑。那个文旅项目,是她和顾时砚当年合作的巅峰之作,也是他们关系最亲密的时候。无数个加班的深夜,他们在办公室里对着图纸争论,在街头的小吃摊分享一碗热汤,在项目落地时一起站在阳光下欢呼。那些画面如同潮水般涌来,带着温暖的光晕,却又夹杂着后来决裂的刺痛,让她胸口发闷。
“是的,”她用尽全力才让自己的声音保持稳定,“那个项目我确实参与了,主要负责视觉设计部分。”她刻意简化了自己的角色,避开了那些与顾时砚紧密相连的细节,“更多的决策和统筹,还是顾总主导的。”
“原来是这样!”周总恍然大悟般笑了起来,语气里满是感慨,“我说怎么看你们俩的配合这么有默契呢,原来早就合作过!顾总,你可藏得真深,这么优秀的设计师,居然一直留在自己团队里,不早点介绍给我们认识。”
“林设计师专业能力突出,是团队的核心成员。”顾时砚的声音依旧平静,可林未晚却莫名听出了一丝不易察觉的紧绷。他微微侧身,挡住了部分投向林未晚的目光,顺势将话题引向工作,“周总,关于方案里的预算分配,我们这边有几个调整建议,或许可以进一步探讨。”
话题终于被转移,林未晚暗暗松了一口气,后背却已经沁出了一层薄汗。她低头看着笔记本上那道突兀的划痕,脑海里反复回响着周总说的“配合很默契”。是啊,他们曾经确实很默契,默契到一个眼神就能明白对方的想法,默契到不用说话就能配合完成最复杂的工作。可那些默契,早已被后来的误会和疏远消磨殆尽,如今只剩下公事公办的疏离和小心翼翼的回避。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