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九章 僵硬的问候,客套的疏离
顾时砚的脚步停在离桌三米远的地方,黑色公文包的带子被他手指无意识地攥紧,指节泛出一点青白。林未晚垂着眼,能清晰地感受到那道目光落在自己发顶,带着熟悉的重量,却又裹着一层她读不懂的冷意——像青川深秋早晨的雾,看着软,触到才知是凉的。
“顾总监?”王主任先反应过来,笑着起身伸手,“没想到您也会来这儿,是路过买咖啡?”
这声“顾总监”像根细针,轻轻扎在林未晚心上。她记得三年前在设计院,同事们都喊他“顾工”,连院长开玩笑都叫他“小顾”,只有新来的实习生会怯生生地喊“顾总监”。那时他总笑着摆手,说“叫名字就行”,可现在,他只是微微颔首,回握住王主任的手,声音平稳得没有一丝波澜:“嗯,刚好要去项目现场,顺道买杯咖啡。”
林未晚终于抬起头,视线刚好撞上他的眼睛。细框眼镜后的眸子比以前深了些,以前总盛着的笑意像被收进了抽屉,只剩下公式化的平和。她张了张嘴,想喊他的名字,又觉得不妥,想跟着叫“顾总监”,舌尖却像打了结,最后只挤出一句极轻的:“你也来了。”
顾时砚的目光在她脸上顿了半秒,快得让人以为是错觉。他松开王主任的手,目光扫过桌上摊开的设计图,最后落在她攥着笔的手上——笔身的常春藤纹样还是他当年送的,那时她刚晋升设计师,他说“以后画图,得有支像样的笔”。可他什么也没提,只是淡淡应了声:“嗯,王主任,你们谈项目?”
“对,跟甲方对接社区花园的细节。”王主任拉着顾时砚往桌前走了两步,顺势让出个位置,“刚好你也是设计院的,要不要一起听听?说不定能给点建议。”
林未晚的心跳骤然加快,指尖的笔差点滑落在纸上。她赶紧低下头,假装整理图纸,耳朵却尖得能捕捉到顾时砚的每一个动作——他皮鞋踩在木地板上的声音,他指尖摩挲咖啡杯的细微声响,甚至他呼吸时极轻的气流声。
“不了,我还有事。”顾时砚的声音传来,带着不容置疑的客气,“你们忙,我就不打扰了。”他顿了顿,目光又一次落在林未晚身上,这次多了点公式化的礼貌,“林设计师,好久不见。”
“好久不见。”林未晚的声音比刚才更轻,她能感觉到自己的脸颊在发烫,连耳根都烧了起来。她不敢抬头,怕看到他眼里的疏离,更怕看到自己眼底藏不住的慌乱——明明是他先放她走的,明明是她三年都没回来,可现在,她却像个做错事的孩子,连对视的勇气都没有。
顾时砚没再说话。林未晚能感觉到他的脚步在原地停了几秒,然后慢慢朝着门口移动。风铃又响了,这次的声音却不像刚才那样清脆,反而带着点沉甸甸的重量,落在她心上。她忍不住抬起头,看着他的背影——深灰色西装的肩线比以前更挺拔,背影却透着点说不出的落寞,像被风吹得微微倾斜的树,看着坚韧,实则藏着不易察觉的摇晃。
“顾总监现在可是咱们青川设计院的顶梁柱,”甲方代表里的女士笑着开口,打破了短暂的沉默,“上次我们谈写字楼的项目,他提出的节能方案,比行业标准还高出两个百分点,厉害得很。”
王主任附和着点头:“可不是嘛,三年前他刚升总监的时候,好多人还担心他太年轻,结果人家硬生生把设计院的业绩提上去了三成。”他说着,看了林未晚一眼,像是想起了什么,“说起来,未晚,你以前跟顾总监是一个部门的吧?那时候你们配合得可默契了,好多项目都是你们一起做的。”
林未晚握着笔的手紧了紧,笔身的纹路硌得指尖生疼。她勉强笑了笑:“嗯,以前一起做过几个项目。”她没多说,也不想多说——那些一起加班到深夜的日子,那些为了一个设计细节争论到面红耳赤的瞬间,那些他偷偷在她抽屉里放热奶茶的温暖,现在都成了不能碰的回忆,一碰就疼。
会议继续进行,可林未晚的心思却总也集中不起来。顾时砚的声音、他的眼神、他转身时的背影,像走马灯一样在她脑海里反复出现。她想起三年前离开的那天,也是一个清晨,她拖着行李箱走出设计院宿舍,顾时砚的车就停在路边,她看到他坐在驾驶座上,却没敢上前打招呼,只是加快脚步,头也不回地走了。那时她以为,只要走得够远,就能把所有回忆都留在青川,可现在才知道,有些回忆就像青川河里的水草,就算你走了千里万里,它还是会牢牢地缠在你心上。
“林设计师?”甲方代表的声音把她拉回现实,“关于花坛里的灌溉系统,你觉得用滴灌还是喷灌合适?”
“滴灌吧。”林未晚定了定神,指着设计图上的花坛区域,“本地的月季和蔷薇根系比较浅,喷灌容易把花瓣打落,滴灌既能保证水分,又不会损伤花卉。”她尽量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专业又平静,可只有她自己知道,刚才那几秒,她脑子里一片空白,连最基本的灌溉方式都差点想不起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