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七章 归乡的列车,熟悉的城市轮廓
林未晚是被列车进站的广播惊醒的。
她猛地抬头,额角差点撞上前排座椅的靠背,指尖还捏着那支半旧的钢笔——笔身刻着细小的常春藤纹路,是当年顾时砚送的。窗外的光线已经从清晨的薄雾变成了午后的暖黄,铁轨旁的白杨树飞快向后退,枝桠间漏下的光斑落在她摊开的笔记本上,刚好盖住那行没写完的设计批注:“社区花园石凳高度,需再测一次老人坐姿数据”。
列车员推着餐车走过过道,不锈钢餐盘碰撞的声音拉回她的神思。林未晚合上笔记本,指尖在封面上轻轻摩挲——这是她离开这座城市三年后,第一次回来。行李箱里除了几件换洗衣物,装的全是社区花园的设计资料,还有一盆用旧搪瓷盆装着的桂花树苗,盆沿上的划痕是当年在“晚砚面馆”磕的,她一直没舍得扔。
“姑娘,到青川站了,准备下车啦。”邻座的阿姨收拾着行李,笑着拍了拍她的胳膊,“看你睡了一路,是不是第一次来这儿?”
林未晚摇摇头,声音还有点哑:“不是,以前在这儿待过好几年。”
阿姨“哦”了一声,目光落在她脚边的桂花树苗上:“这树苗养得真好,带着赶路多不方便,是要种在老家?”
“嗯,”林未晚弯腰把树苗抱起来,搪瓷盆的温度透过布料传到掌心,像极了当年面馆里那碗荠菜馄饨的暖意,“老家院子里空着,想种棵桂花树。”
说话间列车已经停稳,车门打开的瞬间,一股熟悉的风扑面而来——带着青川河的湿润,还有老城区梧桐叶的清香。林未晚跟着人流走出站台,抬头就看见“青川站”三个鎏金大字,还是当年的样子,只是墙面上多了几道新的涂鸦,画着卡通版的列车和飘飞的梧桐絮。
她站在出站口愣了几秒,手机突然震动起来,是居委会的王主任发来的消息:“未晚啊,到了吗?社区花园那边我让人先盯着了,你要是累了就先回酒店歇着,明天再过来也不迟。”
林未晚回了句“已经到了,先去现场看看”,便拖着行李箱,抱着桂花树苗往公交站走。路边的小店大多还在,只是有些换了招牌——以前常去的文具店变成了奶茶店,橱窗里摆着印着青川河夜景的杯套;街角的报刊亭还在,老板还是那个戴老花镜的大爷,正低头整理着报纸,和记忆里的模样分毫不差。
公交站台的长椅上坐着几个晒太阳的老人,手里拿着保温杯,慢悠悠地聊着天。林未晚找了个空位坐下,把桂花树苗放在脚边,看着来来往往的公交车——101路、203路、315路,都是她以前常坐的线路。一辆101路公交车缓缓驶来,车身上贴着社区花园的宣传海报,照片里的青石板路已经铺了大半,院角的花架和她设计图上的一模一样,连木板的纹路都透着熟悉的细心。
她忽然想起上个月在设计院和顾时砚讨论方案的场景。那天她拿着设计图找到他,眼睛亮晶晶的,指着图纸上的石凳说:“顾总监,你看这里,加个带靠背的石凳,老人们晒太阳的时候能舒服点。”那时窗外飘进来的梧桐絮落在她的发梢,他伸手想帮她拂掉,却在指尖快要碰到发丝时停住了,只假装整理文件,说“这个改动很实用,就按你的想法来”。
林未晚收回思绪,轻轻叹了口气。公交来了,她抱着桂花树苗,拖着行李箱上了车。司机师傅笑着问:“姑娘,去哪个站?”
“麻烦到青川河畔小区。”
“好嘞,那站离社区花园近吧?最近好多人去那边看施工进度呢。”司机师傅一边开车一边闲聊,“听说设计这花园的设计师以前也是咱们青川的,后来去外地发展了,这次特意回来负责这个项目,真是有心了。”
林未晚没接话,只是看着窗外的街景。车子驶过青川桥,桥下的河水还是那么清,河边的柳树垂着枝条,随风轻轻摆动。桥栏杆上挂着不少同心锁,有的已经生了锈,有的还崭新,阳光照在上面,反射出细碎的光。她记得以前和顾时砚来过这里,他还笑着说“以后咱们也挂一把”,可后来,他们连一句像样的告别都没有。
下了公交,林未晚先去了预订的酒店。酒店就在青川河畔小区对面,房间在12楼,推开窗户就能看到社区花园的施工现场。她把行李箱放好,将桂花树苗放在窗台上,浇了点水,看着嫩绿色的叶子在阳光下晃着,心里忽然踏实了不少。
简单收拾了一下,林未晚拿着设计图和笔记本,往社区花园走去。施工现场围着蓝色的围挡,上面贴着施工公告和安全提示。她走进去,几个工人正在铺青石板路,看到她过来,其中一个戴安全帽的师傅笑着问:“你就是林设计师吧?王主任跟我们说了,你今天会来。”
“您好,我是林未晚。”她递过设计图,“麻烦您带我看看现在的进度,有些细节我想再确认一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