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一章 项目拆分,再无交集的安排
陈总监的办公室里,阳光透过百叶窗,在项目分配表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林未晚站在桌前,指尖无意识地划过“城南公园”四个字,纸面的粗糙感硌着皮肤,像心里那道隐隐作痛的伤口。对面的陈总监端着茶杯,蒸汽模糊了他的眼镜片:“未晚,这次项目拆分,也是院里的意思。你和时砚……分开负责不同板块,对工作更有利。”
“我明白。”林未晚的声音很轻,目光落在分配表的最下方——顾时砚的名字后面,跟着“城西科技园区”几个字,和她的项目隔着整整两页纸的距离。
上周项目组重组会议上,名单被投影在幕布上时,她听见身后有人倒吸冷气。当时顾时砚坐在她斜后方,椅子腿在地板上蹭出轻微的声响,她却没敢回头。散会后,同事们三三两两地讨论着新分工,没人敢在她面前提顾时砚的名字,空气里弥漫着小心翼翼的尴尬。
“城南公园这个项目,你熟,交给你我放心。”陈总监放下茶杯,镜片后的目光带着期许,“就是甲方要求比较细,你多费心。”
“我会的。”林未晚拿起分配表,指尖在“独立负责”四个字上停住了。以前不管做什么项目,她的名字后面总会跟着“与顾时砚协作”,他的严谨配她的创意,是院里公认的“黄金搭档”。现在这行字消失了,像被硬生生剜掉的一块,露出光秃秃的纸页。
走出办公室时,走廊里迎面撞上拿着文件的顾时砚。他下意识地往旁边让了一步,文件袋的边角扫过她的胳膊,两人像触电般同时缩回手。
“陈总监找你?”他先开了口,声音比平时低了些。
“嗯,谈城南公园的事。”林未晚把分配表往身后藏了藏,指尖攥得发白。
“城西的项目图纸,我下午发你参考。”他顿了顿,补充道,“那边的结构参数和你之前做的有点像。”
“不用了。”林未晚避开他的目光,“陈总监说,我们各自负责,尽量不交叉。”
顾时砚的眼神暗了暗,握着文件袋的手指紧了紧,指节泛白:“好。”
他转身往陈总监办公室走,擦肩而过时,林未晚闻到他身上淡淡的墨香味——是他惯用的蓝黑墨水,以前她总笑话他“老古董,现在谁还手写笔记”,他却会把写满公式的草稿纸塞给她,说“这样你看得懂”。
那些带着墨香的草稿纸,现在大概也跟着项目拆分,被分到了城西的文件夹里。
下午开项目启动会,林未晚坐在主位,面前摆着城南公园的区位图。团队成员都是新人,她指着图纸讲解时,忽然习惯性地停顿了一下——以前这个时候,顾时砚总会递过一杯温水,低声提醒她“慢点说,嗓子哑了”。
可现在手边只有空着的玻璃杯,和窗外掠过的风。
会议结束后,实习生小张抱着一摞资料进来,不小心撞到了桌角,文件散落一地。林未晚弯腰去捡,指尖刚碰到一张结构计算表,就顿住了——上面的公式标注方式,是顾时砚独有的,他总爱在等号后面画个小小的对勾,说“这样看着踏实”。
“这是……”小张慌忙去捡,“刚才去资料室借的,说是以前顾工做的类似项目……”
“放着吧。”林未晚把表叠好,放进抽屉最深处,“我们用新的计算方式。”
小张愣了愣,没敢多问,转身退了出去。办公室里只剩下她一个人,阳光落在空荡荡的隔壁工位上,绿萝的影子在墙上摇晃,像个无声的嘲讽。
她知道陈总监的用意。项目拆分,美其名曰“提高效率”,实则是想让他们在工作上彻底断了交集。没有共同的会议,没有交叉的图纸,没有需要一起对接的甲方,就像两条被强行掰弯的线,从此朝着不同的方向延伸,再无交汇的可能。
晚上加班整理资料,林未晚从旧文件袋里翻出张合影。是去年溪谷山庄项目启动时拍的,她站在顾时砚旁边,手里举着中标通知书,笑得露出牙齿。他站在阴影里,嘴角却微微扬着,手指悄悄扶着她快要歪掉的工牌。
照片的边角已经磨损,她用指尖摩挲着两人之间的空隙,忽然觉得眼睛发酸。那时谁都没想到,不过一年时间,曾经并肩作战的两个人,会被一张项目分配表,隔得这么远。
手机在桌上震动,是工作群的消息。顾时砚发了条城西科技园区的初步规划图,配文“请各位提意见”。下面很快有人回复,讨论得热火朝天,林未晚看着屏幕上滚动的消息,手指悬在输入框上,最终还是锁了屏。
她站起身,走到窗边。楼下的路灯亮了,照亮了设计院门口的路,顾时砚的车大概已经开走了——以前加班晚了,他总会说“顺路,送你回去”,现在他们的项目在城市两端,再也没有“顺路”的理由。
抽屉里的结构计算表硌着腿,像块滚烫的烙铁。林未晚知道,这场刻意安排的“再无交集”,或许对谁都好。只是心里那点空落落的疼,像被挖走的拼图,怎么都填不满。
夜风吹进窗户,带着深秋的凉意。她拉上窗帘,把那片空荡的工位和回忆一起,挡在了夜色里。
从此山高水长,各自繁忙。
喜欢晚风知我意,骄阳入你怀请大家收藏:(www.suyingwang.net)晚风知我意,骄阳入你怀三月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