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第一次上门,家人的认可
玄关的风铃随着开门的动作轻轻摇晃,叮咚声里裹着夏末的温热。林未晚攥着连衣裙下摆的手指微微收紧,看着顾时砚熟稔地接过母亲递来的棉拖鞋,后颈的碎发都在阳光里泛着紧张的弧度。
“阿姨您别忙,这些水果是未晚说叔叔爱吃的进口车厘子,还有您喜欢的龙井新茶。”顾时砚将手里的礼盒轻放在鞋柜旁,目光不着痕迹地掠过林未晚泛红的耳垂,“特意让茶农朋友留的明前茶,您尝尝看合不合口味。”
母亲接过礼盒时指尖在包装纸上捻了捻,眼尾的笑纹堆得像盛开的菊花:“这孩子,跟家里还客气什么。”转身朝客厅扬声喊,“老林!快出来看看谁来了!”
书房门“吱呀”一声开了,林父穿着浅灰色居家服,鼻梁上架着老花镜,手里还捏着半截没看完的报纸。看到门口的顾时砚时,他先是顿了顿,随即放下报纸朝玄关走来,伸出的手掌带着常年握画笔的薄茧:“小顾是吧?常听未晚提起你。”
“叔叔好,我是顾时砚。”顾时砚双手握住那只手,掌心的温度透过皮肤传来,“一直想来拜访您和阿姨,今天终于得空了。”他特意挺直了背脊,浅灰色休闲西装的肩线绷得笔直,倒比见甲方时还要郑重几分。
客厅里的吊扇慢悠悠转着,将空气中的栀子花香吹得四散。母亲拉着林未晚进厨房端水果时,特意用胳膊肘撞了撞她的腰:“你看人家多会说话,比你上次那个只会说‘还行’的相亲对象强十倍。”
林未晚刚要反驳,就见顾时砚端着茶杯走进来,目光恰好落在她发烫的脸颊上:“阿姨需要帮忙吗?我在家常帮我妈择菜。”
“不用不用,你快去陪老林聊天。”母亲把装满草莓的果盘塞给他,朝林未晚挤了挤眼睛,“让她给你端过去。”
林未晚捧着果盘跟在他身后,刚走到客厅就听见父亲问起城西美术馆的改造项目。顾时砚放下茶杯的动作一顿,随即条理清晰地分析起结构加固方案,连父亲最在意的老建筑防潮处理都解释得头头是道,连专业术语都换成了通俗易懂的比喻。
“你听听,人家多懂行。”母亲在厨房剥着荔枝,压低声音笑,“上次你爸跟设计院的人争论半天,人家小顾三言两语就说透了。”
林未晚偷偷掀起厨房门帘一角,正看见顾时砚拿起茶几上的建筑杂志,指着某页的钢结构节点图跟父亲讨论,两人凑得很近,侧脸的轮廓在阳光下都显得格外认真。她忽然想起顾时砚昨晚发来的消息:“叔叔喜欢抽象画和古建筑研究,我连夜恶补了《营造法式》的基础知识。”原来他说的不是玩笑话。
午餐开席时,圆桌上已经摆满了菜肴。母亲不停给顾时砚夹菜,青瓷公筷在餐盘里划出轻快的弧线:“尝尝这个红烧肉,未晚说你爱吃带皮的五花肉,我特意选的三层肉。”“还有这个松鼠鳜鱼,我们未晚从小吃到大的,酸甜口的,你肯定喜欢。”
顾时砚每样菜都吃得津津有味,咽下嘴里的食物才开口:“阿姨您的手艺也太好了,尤其是这个红烧肉,比我妈做的多了股焦糖香,是加了蜂蜜收汁吗?”
母亲眼睛一亮,放下筷子拍了下手:“哎哟!你这孩子太会吃了!就是最后收汤汁时淋了点槐花蜜,我女儿都没尝出来呢。”
林未晚鼓着腮帮子瞪他,顾时砚却趁父母不注意,悄悄把一块去了刺的鱼肉夹进她碗里,指尖在瓷碗边缘轻轻碰了下她的手指,像羽毛拂过心尖。
饭后父亲提议去书房看他新收的画册,顾时砚立刻起身应道:“正好想请教叔叔几个古建筑彩绘的问题,听说您收藏了不少民国时期的营造图纸?”
两个男人刚走进书房,母亲就拉着林未晚在沙发上坐下,指着茶几上的果盘:“你看这草莓,肯定是他一个个挑的,大小都差不多。还有这茶叶,包装上有茶农的亲笔签名,一看就花了心思。”
林未晚捻起颗草莓塞进嘴里,甜津津的汁水在舌尖炸开:“妈,您这是查户口呢?”
“我是考察未来女婿!”母亲点了点她的额头,“你以为我没看出来?他给你夹菜时先挑掉了你不爱吃的姜,递水时总把杯耳转到你顺手的方向,这种细节骗不了人。”
林未晚的心像被温水泡过的棉花,软乎乎地发胀。这些她自己都没留意的小事,母亲却看得一清二楚。正说着,书房传来父亲爽朗的笑声,她刚要起身去看,就见顾时砚拿着本线装画册走出来,脸上还带着兴奋的红晕:“叔叔收藏的民国建筑测绘图太珍贵了,尤其是那张应县木塔的剖面图,比博物馆的复刻版还清晰。”
“喜欢就常来玩,我书房里的书随便你看。”父亲跟在后面出来,老花镜滑到了鼻尖上,“小顾对古建筑的理解很到位,比我们设计院那些年轻人强多了。”
母亲连忙给顾时砚续上茶水:“你们聊什么呢这么开心?”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